不要埋怨消息的殘酷(既讓你踏空,又往往軋空你),不要羨慕別人的輝煌,要知道他也曾經曆你目前的苦惱。只要溫柔的坦然一笑。
也許感受時世的蒼桑,莫過參與市。許多人感慨無比:你捉磨不透它的脾氣時,卻往往屢失良機;當你十分自信能把握時,殘酷的現實又往往吞噬心中的預期。
也許我們存在太多的盲動,這種不成熟只要有一次就足以打擊自身,在不斷的反省中卻反複地走前人或自己所犯的錯誤,而這恰恰是芸芸衆生之相,又是多麼可悲和愚蠢。是到了該“改變所有錯”的時候了。
同樣是一個票,針對不同的價位,可以有多種應變策略,針對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
作手法,因爲許多事物有相對的一面,是勉強不來的,更不是匆忙中能學會的。深刻地理解了它的內涵,你也許還只是一個炒手而已,要成爲真正的
市高手,追求自我風格的完善僅是前奏曲,而超越自我,“主宰市場”才是製勝的法寶。
爲什麼會有人先知先覺,嗅出啓動行情的突破口或明判短期頭部,筆者認爲要訣之一就是擺正自己的位置,只有把自己放在市場超級大主力的位置,急他所急,設想他如何入局、布局、出局(包括騙線),才能領先一步。當初325—1052上升通道中,700點左右橫盤了十六個交易日,題材枯躁之際,正逢“外高橋”除權,主力信手拈來,再加上“淩橋”根據比價效應的借題發揮,不就輕易上了千點嗎?1995年7月,指蟄伏在681—733箱形區域,所有的個
都已輪炒,但主力明顯地不甘心,那麼“北旅”的公告不正好是個絕妙的借口嗎?講得更透一點,市場主力之所以能呼風喚雨,關鍵是掌握了行情轉變的契機所在。
回眸市場,除重大利多和利空,盤口都能反應市場的本質屬。也就是說,
市是有內在規律可循的,根據它跳動的脈搏,就能有的放矢。實際上,板塊之間的錯位本身就是一種動態平衡。既不能說三線
已炒到位,因爲仍有相當一部分三線
有潛在的題材及比價效應作爲支撐;亦不能認爲二線
已經啓動,至少短期內其攻擊量還不夠。而目前的外資控
還僅是一種滲透,卻已強烈地發出了我們的市場越來越受到青睐的信號。如果銀行利率、擴容節奏、遊資動向等杠杆作爲
市外因的話,那麼內因就應該是階段
的領漲板塊。1995年的最後一個反彈之所以在765就被遏製,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啓動行情的內因——階段
的領漲板塊。從近來反反複複的變換行情中,我們不難發現:超級大盤
的崛起,亦是另一種“平准”基金,它的穩如磐石就是穩定中求發展的最好诠釋。“局中人”是否可以這樣想:基金板塊的持續上揚實際上已是“熊牛交替”的第一見證人,依托
家宏觀經濟穩步發展的背景,自這種突破必須有“第三見證人”(績優成長
)的出現,或許,當兩位“見證人”握手微笑之時,正是滬市的750點平衡中樞(經多次驗證)逐步向上調整之時。
畢竟,市仍是殘酷的。在大
淘沙催人淚的同時,曆經磨難和砥砺的我們不妨保留一份溫柔感。
《殘酷的溫柔》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經濟類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