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暴跌後,許多人還沈浸在懊喪的回憶中,然而,一般新生力量已悄悄誕生,這種力量隨著暴跌的持續,反而迅速膨脹……
等我們沈溺于這個市場,常常有被動的感覺,當我們面對撲朔迷離的市,常常有被狂流所淹沒的氛圍。一錯在錯總讓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于是有了偃旗息“
”的說法。無數實踐證明,自覺懷才不遇的人,往往沒有真才。不要卻埋怨生不逢時,癡癡的盼望“陽光普照”,而應全身心地投入:機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堅定地走出徘徊,再蓄勢尋找向上的突破口。
不要在危機發生之後,才去痛悔,而應在危機發生之前就有敏銳的嗅覺,這是對機遇的一種诠釋。而另一種理解就是自身的奮發圖強:在市的下降通道剛形成時,破位即采取明智的停損,就是爲了今後能有更好的機遇;在上升通道中,則去努力把握領漲板塊。這並非是市場上所說的高抛低吸,而是看到
市內有的運行規律後的一種主動出擊,是生命力持久旺盛的
現。
1995年11月中旬的基金板塊在衆多人企盼創新高的心理下産生大跌行情,是在上旬就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我們:其整形態和當時大盤的792點、769點階段
頭部有驚人的相似,聯想到已經大跌的大盤,出局即是機遇。而新高走勢實際上是主力表達意願的窗口:看漲即跌,形態差卻底部擡高,這是不是可以看作一種狂流潛在湧動的嘗試?嘗試固然可能會失敗,但首肯的是進取的精神,其次就是積累反省的經驗。從765下跌以來,多方節節抵抗,節節敗退,而在“武漢電纜”第三個新
上卻和空方打了個平手。“東方電機”的高開高走並沒有帶動大盤,這是大盤前期走軟的怔兆,那麼650區域新
板塊似跌非跌是否亦孕含著一種沖動。狂流總是在沖動後産生的。
在下降斜率極陡的通道中,面對無量的加速下跌,多方心中的呐喊悄悄的在茁壯成長,與大盤背離的狂傲不羁即孕含著新機遇招手。一旦火候具備,隨時會彙成一種狂流。
《狂流》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經濟類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