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表一百零四度,夜,我們談到了避暑,起頭隨便談談,後來爭執起來了。
妻是在山裏長大,現在剛學會遊泳,所以不主張再登高山,要去海;我是看慣了海的,不主張去海邊。于是我主張廬山,她主張青島:我主張泰山,她主張煙臺,……
我們越爭越起勁,爭到什麼都忘了。我說:
“你是去避暑,還是去跳海?你是去尋快樂,還是去尋死?”她說:
春天叫旅行,秋天叫遠足,夏天避暑,其實都是遊玩;海濱可浴海,于康健是有補益的,住在山上,難道這樣大熱天去逛山麼?”
“逛山,自然喽!傍晚與夜間就可以玩,你不知道山上夠多風涼。”
“你才不知道海裏夠多涼快呢?”
“要是你只想泡在裏乘涼快,那麼你整天泡在浴缸就是了,何必去避暑。”
“要是你只想夜間散步;那到馬路溜溜,也就可以解悶。”
“你不知道我在白天還想寫點東西嗎?”
“你不知道你身夠多不好?一到稍涼快的山上,你又要—個人悶著看書。這于你也無益,于我也無聊。”
她這一軟,我可沒有著。感到很不自然,抽支煙。她又說:
“我倒想到,你去海邊多有運動的機會,我可以教你遊泳。那末,明年即使留上海,也會有興趣一同去遊泳池。”
這話倒是有理。于是我被她感動。她說完把身子靠攏來,我覺得她今天真是分外美麗了。
結婚五年,每天都有許多大小爭執,但每次結果都是這樣。而且每次當我被屈服時,她忽然又可憐我而想出折中辦法來了:
“我想這樣可好:我們先到山耽些日子,再去海濱?”
“啊!你真聰敏。但是,爲什麼每次要等吵了一場以後才能想出好辦法呢?”
這樣,我們撇開了這個不談,現在是靜靜想地方了。地方是二,先遊山,後遊海。
海是哪兒好呢?北戴河是通車了,但有炸之危險。那末青島還是煙臺呢?論理當然是青島,但是煙臺有我好幾個朋友的。不過她說,青島有她的好友蘇素在。蘇素與妻是當時二朵並頭的校花,我自然又屈服了。說到山,更有問題,黃山還是廬山?天目山還是莫幹山?普陀也是一個山。
廬山太遠,黃山太難上,天目山太冷靜,普陀山她不要去,因爲她有個同學告訴她過,一天傍晚,她的同學在普陀離了群獨自在散步時,小和尚跟在後面老唱情歌,幸巧遇到了人。可是莫幹山我嫌它太正式與熱鬧,而她是極端贊成的,避暑不到莫幹山,哪能算避暑?
地址終算定了。出發日期又起了小爭執,她說明天,我說大後天。只差一天工夫,什麼不好商量,于是就定後天,車票到中旅行社買還是車站?這難道還要爭執?我說你去買就隨你,歸我買你就不必幹涉。她是好勝的,于是她說:
“那麼好,我明天就去買。”伸出手來說:“錢……”
這下子我可吃驚了!怎麼我們商量了半天就沒有商量到錢?沒有錢怎麼能避暑!
難道這個大半夜工夫就白商量?但爲什麼我們不先談到錢,後爭執呢?
妻自然大大生氣,于是相對而哭。我說:“不要緊,我們既然一切商量妥,自然必需促其實現,我或者還有未領的稿費,或者同編輯先生們商量預支一點可好。”
于是拿起了電話,等了半天:“啊!”
“啊!亢德,《論語》前二期我的稿費還有多少?我明天早晨就要。”
“……”?
說起我同亢德打電話,我就有點生氣;他那口蘇州藍青官話,在電話裏都變成疙瘩,我只好叫他請太太來翻譯,他太太倒是一口好語。但一說出去我就感到愚笨,半夜裏把他太太噪醒,豈非要叫冤?何不叫自己太太去說,妻不是有一日好蘇白嗎?
一時忘了把話收回,立刻電話交了妻;誰知說了半天,更是莫明其妙。原來亢德已把電話交了夫人,他夫人是聽不懂這份蘇白的。
換上換下,好容易說通了。亢德說:上幾期我的文章沒有送去過!說他那天早晨九點來討稿我都怪他吵醒,半夜三更來要錢倒能幹。
“格兒”電話已經挂斷,下話自然難提!
于是拿起電話打《申報月刊》。三點鍾哪裏有人在?快快挂上,打《自由談》。《自由談》編者只自己墊出十元錢付我未到期的稿費,報館裏如果個個人要預支,如何可以?決難通融。
左思右想,或者《文學》編者發點慈悲吧?
但是接電話的說他還未回去。于是打到在商務任事的眷,問《東方雜志》可有預支稿費的辦法?他說,沒有先例,不很容易。……
忽然靈機一動,打電話叫張光宇家。我還未開口,光宇先問是不是那篇《萬象》的稿已經寫好了。這是我早就預支了錢的,我怎麼還好說下去呢?我支吾幾句,把電話挂上了。
妻忽然說:“有點風了,到這裏來避暑吧。”
“那麼到馬路上去避暑吧,我想這時候該是涼快得很了。”我是有點難下臺了。
“我是要到浴缸裏避暑去了。”
“到馬路去。”
“到浴缸去。”
“我主張馬路!”
“我主張浴缸!”
“這不是剛才一樣問題嗎?我愛陸地,你愛;老賬可查,照例解決之豈不是好。”
“不過你知道,浴缸是只有一只呢?”
“那末,現在你伴我去馬路,明天我伴你到遊泳池可好?”
于是我們去馬路了,五點鍾的風,真是涼快!我說:
“這同莫幹山有什麼兩樣?”
“遊泳池同青島也差不多的。”
“那末,你爲什麼—定叫我去海濱呢?”
“那天,你不是說最討厭是遊泳池,而且永遠不陪我去麼?”
回來時,大家都已忘了避暑,我有二分想念蘇素。
一九三四,七,二三。
《避暑》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徐訏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