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司馬遷真是個文章能手,一部《史記》,寫出了成百個活生生的人物。但他描寫人物有個竅門:那就是從小以觀大。寫李斯則喻以倉鼠食粟,以見其機警。寫項羽,則以觀秦皇東巡說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以見其粗魯而闊大。
他如陳涉之燕雀之喻,漢高祖之分我一杯羹,無不一針見血,使人了然于其個之何若。但我這裏所要說到的,是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
雖然有所謂大師也者,把這“胯下”,送給漂母,但太史公的文章是這樣做的:淮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衆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視之,俯出褲下匐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爲怯。
像韓信這樣的忍耐程度是可觀的。但猜度做文章人的意思,卻想以此見其偉大。因爲一到後來,他終于偉大得做起王來了。
王侯將相,不免有學韓信的;而其比韓信偉大,卻還是一進胯下,便即樂不思蜀。于是終于有叫自己屬下兵士,在敵人槍尖交叉之下,成隊退出守地。
用交叉的槍尖,來代“胯下”,那是二十世紀的聰明辦法。
昔日的屠中少年正同今日帝主義劊子手,都有一副精辟的智慧,可稱雙絕。
自然,那一套哀的美敦書還是有的:“你們不怕死,跟我打;怕死,出我槍下。”據說不想封王的兵士們是有了不怕死的決心,但還得出交叉的槍下,這卻是今日中老百姓士兵的悲劇了。
原載1936年10月27日《立報·言林》(署名忍士)
《胯下之辱》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王任叔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