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老居士,法號龍尊,亦號心示、樂生,別號老念、不退翁。
生于一九一三年即癸醜三月初六日。幼早孤,母梅太夫人笃信佛教。禮敬三寶,淨行超倫,
自純孝。從小異于常兒無嬉戲恣肆之態,而且勇于承擔之責任感,
世中,進退應答無不得
,鹹譽其少年老成。常隨侍太夫人聽經聞法,參谒淨宗大德舅舅梅光羲老居士聞習熏陶,志趣超群。有深厚的福德夙根。
二十歲于北京工學院學習時(大學期間,學業成績突出,格開朗,活潑,擅長排球、滑冰等運動)。第一次讀佛典爲《金剛經》,深
“無住生心”之妙,受大震動,從始至終多次感覺如醍醐灌頂,身心內外清涼潤澤。興起“以凡夫心致臻此境唯有念佛或持咒”之念,從此對學佛生起大崇敬心。
二十二歲于開灤煤礦工作,一次夢中遍覽“家”不可得,忽成一片虛空,初開悟。
抗戰時期,于難之中,學佛益加精誠,曾皈依當代禅宗大德虛雲老法師,于密宗皈依紅教大德諾那祖師嫡傳弟子蓮花正覺王上師及白教大德貢嘎上師,後于一九五九年繼承蓮花精舍金剛阿阇黎位,受王上師
缽及遺囑。
三十二歲,抗戰勝利後,經梅光羲老居士引薦拜谒禅淨大德夏蓮居大師,深蒙獎掖,成入室弟子,蓮公大師出入于儒佛顯密禅淨各宗,融會貫通,著作宏富,于宗淨要旨,窮深極微,艱苦卓絕,會集《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以下稱大經),黃老聞大師講解此經,詳作筆記,于禅淨兩宗深得法要,六十年代初撰寫《大經玄義提綱》一冊,呈大師鑒核,深蒙印可,並囑托弘揚大經,命可直抒己見,隨意發揮講解。
四十歲時,于天津大學任教授,精誠修法讀經。忽一日觸機成偈。呈夏大師鑒覽,肯定真開悟,稱其爲唯一心許弟子。呈王上師評鑒,亦確定爲開悟無疑。
文革動亂中,黃老曆經磨煉艱危,而修持無片刻松懈,相反愈加勇猛精進,所獲真實利益不可勝記,正如大師懸記“唯艱難困苦備嘗之矣,方可成就。”數次遇死,均安定持誦,將生死置之度外,完全放下,安然渡過,尤其一次遭遇龍卷風,周圍物件房屋全部掃光,而念師泰然無損,仍直立于原地,獲大進展。
黃老居士素懷傳燈之志,弘揚淨土之願,拯救群生之望,也爲報佛恩、師恩,遍觀衆經論,苦心參研、構思醞釀。自一九七九年經二年,閉門謝客,專心注釋大經,于一九八一年完成初稿。一九八二年完成二稿,在嚴重疾病折磨下悲心更切,依然矢志不渝,奮力完成三稿,時爲一九八四年、曆時六載,竣稿付印,于一九八七年《大經解》流通于海外。黃老以開佛之見,示佛之見。導群生悟佛之見,入佛之見,契理契機,理喻圓融,深入淺出,文顯義明。使海內外佛子普沾法雨,深獲真實利樂。筆耕著作同時,在中佛學院及居士林、廣化寺多次弘法或開設淨宗講座,第一批著作除《大經解》外,尚有《淨土資糧》與《谷響集》第二批著作完成有《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心聲錄》,尚未完成的有《大經白話解》,計劃撰寫的尚有《淨修捷要報恩談》,《禅淨密三法一味論》與《隨筆》等,惜衆生福薄,均未能實現。
自一九八o年以來,黃老多種疾病纏身,本應多加休養調護,但爲弘法大事,將個人完全置之度外,一九九o年起爲進一步弘法、普被三根,著手撰寫《大經白話解》, 經常廢寢忘餐,同時還慈悲接引、隨機設教、終日勞頓,終于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七日淩晨,示疾往生,臨終前慾言不能之時,但灑一笑,全無牽挂。
一九九二年四月七日荼毗、遺骨潔白、獲五堅固子百余粒。廣化寺觀音殿往生堂奉有五
堅固子各一粒供衆瞻仰。海內外弟子爭先引請供奉。
黃念祖老居士,尊爲淨土宗師,他的遺教隨著他的示疾往生,猛然覺醒了大家。從廣化寺舉辦的往生回向法會、京都佛教界四衆弟子雲集八寶山隨喜荼毗法式,觀人們至誠敬仰的心情,遠遠超出儀式所表,大家更加明白了黃老的悲心所示,無常覺照了學修迫切,很短時間內衆多居士表示專修淨土,以讀誦《大經》爲日課,“淨修捷要”爲晚課,持名念佛爲方便,加緊地用功修持。廣化寺在曆時三年“廣化念佛會”的基礎上,明確今後的法會,將以《大經》爲主題,兼聽淨土宗經解錄音磁帶,有志帶領在家學衆專弘專修淨土,與有緣者同願種子,同生極樂。
按:黃念祖老居士,大悲覺海中流出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白話解》雖尚未全部完稿,但黃老的眷及法緣近者,念衆心切,將盡快整理奉獻出來。廣化寺倡義,北京近
樓臺,大家發心隨喜,就地生根開花,先得法益。
《黃念祖善知識事迹簡介》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佛教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