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佛教>依止善導大師,持念彌陀名號第2小節

依止善導大師,持念彌陀名號

第2小節
佛教作品

  [續依止善導大師,持念彌陀名號上一小節]密。唯三密齊修,乃上根利智所能行。東密大德,圓融無礙,即一即三。故雲一密相應,亦必成佛。如興教大師所說:“唯誦一明一字成佛,唯相應必定即身成佛故。”淨宗持名即是持咒,即修語密。但能一念相應,即是一密相應。亦必即身成就。可見淨宗,即是果門,乃密教之顯說也。

  上明密淨不二。其實禅淨、禅密都是不二。如興教大師引《觀經》說:“‘是心是佛’,本來一ti,更不可求。‘是心作佛’,迷卻(卻者除也)智顯,即身成佛。”夫不二,于茲益顯。又“是心是佛”即馬祖之“即心即佛”。“是心作佛”亦即宗下之“真參實悟”。請問禅淨二宗,又有何別?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能作佛者,是本妙明心。所作之佛,即此本心,別無他物。故知能作所作,能念所念,囫囵是個妙明真心。故雲“一聲佛號一聲心”。如蕅益大師說:“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ti。舉此ti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ti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衆生本覺理xing。持名即始覺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以即佛即心故,“念念佛”即是念念心。大師此論,精徹無比。

  至于直顯禅淨不二者,莫過《大集經》所說:“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禅。”可見持名不但是禅,且是無上深妙之禅。因爲此禅,不待參究,當念即是。不論迷悟,全ti現前。故先師夏老有詩句說:“念佛即是自心現。”古德也常說念佛之人,譬如“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從何chu問長安”。又如臨濟禅師常說的“孤明曆曆”。念佛人萬緣放下,一念單提,這就是“孤”。清清楚楚,淨念相繼,便是“明曆曆”。又“孤”即是《金剛般若經》的“無住”。“明曆曆”即是“生心”。故持名即是無住生心。又如有僧名慧超,問法眼說:“如何是佛?”答曰:“汝名慧超。”這等于說“你就是佛”。又如僧問洞山:“如何是佛?”答曰:“麻三斤。”且道這兩則公案與“一句佛號是什麼?”“念佛之人是誰?”是同是別?“麻三斤”尚且是佛。所念之佛與能念之人焉能不是!又如《楞嚴經念佛圓通章》說:“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自得”二字,宜深著眼。蓋謂不從外得,自然圓現也。所以蕅益大師說:“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裏許。”元中fengguo師說:“禅者,淨土之禅。淨土者,禅之淨土也。”

  又這一句佛號,如蕅益大師說:“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裏許。”可見天臺的圓頓三觀,xingxing造,一念三千等;華嚴宗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圓融具德,一真法界,都在其中。

  如上所說,表明持名法門的“契理”,因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念所念,能生所生,一一皆是實相的正印。但此法門之卓絕,更在于它的契機。機者,指根機與時機。持名一法,普被三根,廣應群機。《大毗盧遮那經》說:“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方便爲究竟。”太虛法師解釋說:“須知方便之義,全在利樂衆生,故可稱爲大乘之究竟。”今此持名往生一法,上至文殊普賢,下及五逆十惡,但能臨終十念一念,皆得往生。可見攝機至廣。又但得往生,便橫出三界,圓淨四土,圓證不退,位齊補chu,即與觀音勢至等諸大菩薩並肩。故知此真是方便中之方便,究竟中之究竟。

  又持名一法,最契時機。蓋此法門,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不離佛法,而行世法。因持名之法,隨時隨地可行。不須入山潛修,閉關宴坐。于有益世間之事,仍可進行。只要深信切願,一向專念。若不得閑,下至行十念法,或臨終十念一念,皆可往生。所以說“不廢世法而證佛法”。又大乘宗旨是莊嚴guo土,利樂有情。因持名念佛,最爲方便。故于當前人民,亦應隨緣利樂。現居guo土,正好一並莊嚴。可見淨業行人乃“不離佛法而行世法”。足證持名法門契合時機無能過者。

  粗知持名殊勝,彌感善導大師宏贊恩深。大師說:“弘誓門多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爲qin。”念佛何以最qin?蕅益大師說得好:“蓋所持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能持之心xing,亦真實不可思議。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也。”普願具信之士,永遵大師遺教,持念阿彌陀佛,同入不可思議果海。

……

《依止善導大師,持念彌陀名號》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佛教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