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鍾敬文>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鍾敬文作品

  鍾敬文,原名鍾譚宗,1903年3月20日出生于海豐縣公平鎮一小商家庭。他畢生致力于教育事業和民間文學、民俗學的研究和創作工作,並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是我guo著名民俗學家、民間文學家、現代散文作家。

  鍾敬文,少年聰穎勤奮,愛好詩文。1922年畢業于海豐縣陸安師範。先在家鄉小學教書時,就酷愛民間文學,開始搜集、整理民間傳說等。後到廣州嶺南大學半工半讀,就著手整理了《粵風》專集。

  1926年至1928年秋,在中山大學和浙江大學任教期間,積極從事民間文學、民俗學的研究和文藝創作。著有散文集《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山散記》,新詩集《濱海的二月》,文藝短篇集《柳花集》,寫了《中guo的天鵝chu女故事》、《中guo地方傳說》等學術論文,並與人合創了中guo民俗學會,編印了《民間》、《民俗學集镌》等刊物和叢書。1934年在日本早稻大學文科研究院學習,並繼續民間文學研究,在當地《民族學研究》、《民俗學》和guo內的《藝風》發表論文。

  抗日戰爭期間,他積極參加抗日愛guo民主運動。在廣東四戰區政治部任視察專員;與何家槐共創立了中guoguo文藝抗戰協會曲江分會,被選爲常務理事;寫了報告文學集《良口之戰》;中山大學由雲南遷粵北坪石,他被聘爲副教授,後晉升爲教授。

  1947年夏在香港達德學院任文學系教授,被選爲中guo文學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這一期間,他寫了一大批學術論文和寫了紀念彭湃、洗星海、郁達夫、朱自清的文章,出版了新詩集《末來的春》,還主編了《方言文學》文集。

  解放後,鍾敬文出席全guo第一次文代會,當選爲全guo文聯候補委員,文學工作者協會常務委員,不久就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系教授、副教務長、科研室主任,並兼任北京輔仁大學教授。他一如既往致力民間文學的研究和文學創作,並作出了較大的貢獻,當選爲中guo民間文藝研究會副會長。他深入生活,涉足兄弟民族地區,寫了《西北紀遊詩抄》、《口頭文學——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遺産》、《中guo民謠中所表現的有覺意識》和有關魯迅研究等一批學術論文,還有《一聲春雷》、《碧雲寺秋se》等散文20多篇,撰寫了《近代民間文學史略》,翻譯了日本學者增田涉《魯迅的印象》一書。

  他在民俗和民間文學研究方面獨有建樹,成爲我guo提倡用人類學、民俗學、民族學的觀點來研究民間文學的首批學者之一,是我guo第一次正式打出民俗學大旗的學者之一,是第一次提出中guo文字“三大幹流”的概念,較早地把民俗學現象看成一個由物質文化、社會組織和意識形態組成的整ti的學者,是中guo現代知識分子中善于進行理論構架的人。

著作書目:

  《荔枝小品》(散文集)1927,北新

  《民間文藝叢話》(短論集)1928,中山大學語言曆史研究所

  《西湖漫話》(散文集)1929,北新

  《柳花集》(文藝短論集)1929,群衆圖書公司

  《海濱的二月》(新詩集)1929,北新

  《湖上散記》(散文集)1930,上海明日書店

  《楚辭中的神話和傳說》(理論)1930,中山大學語言曆史研究所

  《未來的春》(詩集)1940,上海言行社

  《詩心》(詩論)1942,桂林詩創作社

  《口頭文學——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遺産》(理論)1951,師大

  《民間文藝談薮》(論文集)1981,湖南人民

  《關于魯迅的論考與回想》(理論)1982,陝西人民

  《鍾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上下冊)1982-1985,上海文藝

  《新的驿程》(民間文學、民俗學論集)1987,民間

  《鍾敬文散文選》1989,百花

《作者簡介》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鍾敬文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