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系與糊塗相對面言。鄭板橋曰:“難得糊塗”,“聰明難,由聰明轉入糊塗爲尤難”,此絕對聰明語,有中人之精微
世哲學在焉。俗語曰:“聰明反爲聰明誤”,亦同此意。陳眉公曰:“惟有知足人,鼾鼾睡到曉,惟有偷閑人,憨憨直到老”,亦絕頂聰明語也。故在中
,聰明與糊塗複合爲一,而聰明之用
,除裝糊塗外,別無足取。
中人爲世界最聰明之一民族,似不必多方引證。能發明麻將牌戲及九龍圈者,大概可稱爲聰明的民族。中
留學生每在歐美大學考試,名列前茅,是一明證。或謂此系由于天擇,實非確論,蓋留學者未必皆出類拔萃之輩,出洋多由家庭關系而已。以中
農工與西方同級者相比,亦不見弱于西方民族。此尚系題外問題。
惟中人之聰明有西方所絕不可及而最足稱異者,即以聰明抹殺聰明之聰明。聰明糊塗合一之論,極聰明之論也。僅見之吾
,而未見之西方。此種崇拜糊塗主義,即道家思想,發源于老莊。老莊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聰明人,道德經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聰明哲學。然聰明至此,已近老猾巨
之哲學,不爲天下先,則永遠打不倒,蓋老猾巨
之哲學無疑。蓋中
人之聰明達到極頂
,轉而見出聰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聰明絕頂,看破一切,知“爲”與“不爲”無別,與其爲而無效,何如不爲以養吾生。只因此一著,中
文明乃由動轉入靜,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爲重持久不重進取,重和讓不重戰爭之文明。
此種道理,自亦有其佳。世上進化,誠不易言。熙熙攘攘,果何爲者。何若“退一步想”知足常樂以求一心之安。此種觀念貫入常人腦中時,則和讓成爲社會之美德。若“有福莫享盡,有勢莫使盡”,亦極精微之道也。
惟吾恐中人雖聰明,善裝糊塗,而終反爲此種聰明所誤。中
之積弱,即系聰明太過所致。世上究系糊塗者占便宜,抑系聰明者占便宜,抑系由聰明轉人糊塗者占便宜,實未易言。熱河之敗,敗于糊塗也。惟以聰明的糊塗觀法,熱河之失,何足重輕?此拾得和尚所謂“且過幾年,你再看他”之觀法。錦州之退。聰明所誤也。使糊塗的白種人
于同樣境地,雖明知兵力不敵,亦必背城借一,甯爲玉碎,不爲瓦全,與日人一戰。夫玉碎瓦全,糊塗語也。以張學良之聰明,乃不爲之。然則聰明是耶,糊塗是耶,中
人聰明耶,白種人聰明耶,吾誠不敢言。
否所知者,中人既發明以聰明裝糊塗之聰明的用
,乃亦常受此種絕頂聰明之虧。凡事過善于計算個人利害而自保,卻難得一糊塗人肯勇敢任事,而
事乃不可爲。吾讀朱文公《政訓》,見一節雲:
今世士大夫,惟以苟且逐旋挨事過去爲事。挨得過時且過。上下相咻以勿生事,不要理會事。且恁鹘突,才理會得 分明,便做官不得。有人少負能聲,及少輕挫抑,則自悔其
太惺惺了了,一切刻方爲圓,隨俗苟且,自道是年高見識長進……風俗如此,可畏可畏!
可見宋人已有此種毛病,不但“今世士大夫”然也。夫“刻方爲圓”,不傷人感情,不辨是非,與世浮沈,而成一老猾巨,爲個人計,固莫善于此,而爲社會
家計,聰明乎?糊塗乎?則未易言。在中
多—見識長進人時,便是世上少一做事人時;多一聰明同胞時,便是
事走入一步黑甜鄉時,舉
皆鼾鼾睡到曉,憨憨直到老。舉
皆認三十六計走爲上計之聖賢,而獨無一失計之糊塗漢子。舉
皆不吃眼前虧之好漢,而獨無一肯吃虧之弱者,是
家之幸乎?是
家之幸乎?
然則中人雖絕頂聰明,歸根結蒂,仍是聰明反爲聰明誤。嗚呼,吾焉得一位糊塗大漢而崇拜之。
(本文系承《星洲日報》之邀,撰寄該報者,擱筆後頗有骨鲠之感,乃轉抄一紙,登刊此地,使與內同胞相見)
《中國人之聰明》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林語堂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