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郁達夫>瓢兒和尚第2小節

瓢兒和尚

第2小節
郁達夫作品

  [續瓢兒和尚上一小節]點頭,身子馬上又朝了轉去,去看他的經了。

  我因爲在山下已經聽見過那樵夫所說的關于這瓢兒和尚的奇特的行徑了,所以這時候心裏倒也並不覺得奇怪,但只有一點,卻使我不能自已地起了一種好奇的心思。據那中老農夫之所說,則平時他對過路的人,都是非常和氣,每要施茶給shui的,何以今天獨見了我,就會那麼的不客氣的呢?難道因爲我是穿長袍的有産知識階級,所以他故意在表示不屑與周旋的麼?或者還是他在看的那一本經,實在是有意思得很,故而把他的全部精神都占據了去的緣故呢?從他的不知道有人到門外的那一種失心狀態看來,倒還是第二個猜度來得准一點,他一定是將全部精神用到了他所看的那部經裏去了無疑。既是這樣,我倒也不願意輕輕的過去,倒要去看一看清楚,能使他那樣地入迷的,究竟是一部什麼經。我心裏頭這樣決定了主意以後,就也顧不得他人的願意不願意了,舉起兩腳,便走進門去,走上了他的身邊,他仍舊是一動也不動地伏倒了頭在看經。我向桌上攤開在那裏的經文頁縫裏一看,知道是一部《楞嚴義疏》。楞嚴是大乘的寶典,這瓢兒和尚能耽讀此書,真也頗不容易,于是繼第一個好奇心而起的第二個好奇心就又來了,我倒很想和他談談,好向他請教請教。

  “師父,請問府上是什麼地方?”

  我開口就這樣的問了他一聲。他的頭只從經上舉起了一半,又光著兩眼,同驚駭似地向我看了一眼,隨後又微笑起來了,輕輕地象在逃遁似的回答我說:

  “出家人是沒有原籍的。”

  到了這裏,卻是我驚駭起來了,驚駭得連底下的談話都不能繼續下去。因爲把那下巴上的很深的刀傷疤隱藏過後的他那上半臉的面容,和那雖則是很輕,但中氣卻很足的一個湖南口音,卻同霹雳似地告訴了我以這瓢兒和尚的前身,這不是我留學時代的那個情敵的秦guo柱是誰呢?我呆住了,睜大了眼睛,屏住了氣息,對他盯視了好幾分鍾。他當然也曉得是被我看破了,就很從容的含著微笑,從那張板椅上立了起來。一邊向我伸出了一只手,一邊他就從容不迫的說:

  “老朋友,你現在該認識我了罷?我當你走上山來的時候,老遠就瞥見你了,心裏正在疑惑。直到你到得門外咳了一聲之後,才認清楚,的確是你,但又不好開口,因爲不知道你對我的感情,經過了這十多年的時日,仍能夠複原不能?……”

  聽了他這一段話,看了他那一副完全成了一個山僧似的神氣,又想起了剛才那樵夫所告訴我的瓢兒和尚的這一個稱號,我于一番驚駭之後,把注意力一松,神經馳放了一下,就只覺得一gu非常好笑的沖動,沖上了心來。所以捏住了他的手,只“秦guo柱!秦……guo……柱”的叫了幾聲,以後竟哈哈哈哈的笑出了眼淚,有好久好久說不出一句有意思的話來。

  我大笑了一陣,他立著微笑了一陣,兩人才撇開手,回複了平時的狀態。心境平複以後,我的xing急的故態又露出來了。就同流星似地接連著問了他許多問題:“姜桂英呢?你什麼時候上這兒來的?做和尚做得幾年了?聽說你在當旅長,爲什麼又不幹了呢?”一類的話,我不等他的回答,就急說了一大串。他只是笑著從從容容的讓我坐下了,然後慢慢的說:

  “這些事情讓我慢慢的告訴你,你且坐下,我們先去燒點茶來喝。”

  他緩慢地走上了西面角上的一個爐子邊上,在折柴起火的中間,我又不耐煩起來了,就從板椅上立起,追了過去。他蹲下身ti,在專心致志地生火爐,我立上了他背後,就又追問了他以前一刻未曾回答我的諸問題。

  “我們的那位同鄉的佳人姜桂英究竟怎麼樣了呢?”

  第一問我就固執著又問起了這一個那時候爲我們所爭奪的惹禍的蘋果。

  姜桂英雖則是我的同鄉,但當時和她來往的卻盡是些外省的留學生,因此我們有幾個同學,有一次竟對她下了一個公開的警告,說她品行不端,若再這樣下去,我們要聯名向政府去告發,取消她的官費。這一個警告,當然是由我去挑撥出來的妒嫉的變形,而在這警告上署名的,當然也都是幾個同我一樣的想嘗嘗這塊禁脔的青春鳏漢。而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這個警告發出後不多幾日,她竟和下一學期就要在士官學校畢業的我們的朋友秦guo柱訂婚了。得到了這一個消息之後,我的失意懊惱喪,正和杜葛納夫在一個零余者的日記裏所寫的那個主人公一樣,有好幾個禮拜沒有上學校裏去上課。後來回guo之後,每在報上看見秦guo柱的戰功,如九年的打安福系,十一年的打奉天,以及十四年的汀泗橋之戰等,我對著新聞記事,還在暗暗地痛恨。而這一個戀愛成功者的瓢兒和尚,卻只是背朝著了我,帶著笑聲在舒徐自在的回答我說:

  “佳人麼?你那同鄉的佳人麼?已經……已經屬了沙吒利了。……哈哈……哈……這些老遠老遠的事情,你還問起它作什麼?難道你還想來對我報三世之仇麼?”

  聽起他的口吻來,仿佛完全是在說和他絕不相幹的第三者的事情的樣子。我問來問去的問了半天,關于姜桂英卻終于問不出一點眉目來,所以沒有辦法,就只能推進到以後的幾個問題上去了,他一邊用蒲扇扇著爐子,一邊便慢慢的回答我說:

  “到了杭州來也有好幾年了……做和尚是自從十四年的那一場戰役以後做起的……當旅長真沒有做和尚這樣的自在……”

  等他一壺shui燒開,吞吞吐吐地把我的幾句問話約略模糊的回答了一番之後,破茅篷裏,卻完全成了夜的世界了。但從半開的門口,沒有窗門的窗口,以及泥牆板壁的破縫缺口裏,卻一例的射進了許多同shui也似的月亮光來,照得這一間破屋,晶瑩透徹,象在夢裏頭做夢一樣。

  走回到了東牆壁下,泡上了兩碗很清很酽的茶後,他就從那扇小門裏走了進去,歇了一歇,他又從那間小室裏拿了一罐小塊的白而且糯的糕走出來了。拿了幾塊給我,他自己也拿了一塊嚼著對我說:

  “這是我自已用葛粉做的幹糧,你且嘗嘗看,比起nai油餅幹來何如?”

  我放了一塊在嘴裏,嚼了幾嚼,鼻子裏滿聞到了一陣同安息香似的清香。再喝了一口茶,將糕粉吞下去以後,嘴裏頭的那一gu香味,還仍舊橫溢在那裏。

  “這香味真好,是什麼東西合在裏頭的?會香得這樣的清而且久。”

  我喝著茶問他。

  “那是一種青藤,産在衡山腳下的。我們鄉下很多,每年夏天,我總托人去帶一批來曬幹藏在這裏,慢慢的用著,你若要,我可以送你一點。”

  兩人吃了一陣,又談了一陣,我起身要走了,他就又走進了那間小室,一只手拿了一包青藤的幹末,一只手拿了幾張白紙出來。替我將書本鉛筆之類,先包了一包,然後又把那包幹末擱在上面,用繩子捆作了一捆。

  我走出到了他那破茅蓬的門口,正立住了腳,朝南在看江幹的燈火,和月光底下的錢塘江shui,以及西興的山影的時候,送我出來,在我背後立著的他,卻輕輕的告訴我說:

  “這地方的風景真好,我覺得西湖全景,決沒有一chu及得上這裏,可惜我在此住不久了,他們似乎有人在外面募捐,要重新造起勝果寺來。或者明天,或者後天,我就要被他們驅逐下山,也都說不定。大約我們以後,總沒有在此地再看月亮的機會了罷。今晚上你可以多看一下子去。”

  說著,他便高聲笑了起來,我也就笑著回答他說:

  “這總算也是一段‘西湖佳話’,是不是?我雖則不是宋之問,而你倒真有點象駱賓王哩!……哈哈……哈哈”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

  原載一九三三年一月十日《新中華》創刊號

  (注1)

  [沙吒利] 《辭源》:唐肅宗時,韓翊美姬柳氏,爲蕃將沙吒利所劫,後得虞候許俊的幫助,與柳複合。故事見《太平廣記》四八五唐許堯佐《柳氏傳》,孟[ ]《本事詩·情感》。後人因以沙吒利代指強奪人妻的權貴。宋王诜(晉卿)歌姬爲勢家所奪,王賦詩曰:“佳人已屬沙吒利,義士今無古押衙。”即用此典。見宋許[ ]彥周詩話。

  (注2)

  [西湖佳話] 指《西湖佳話·靈隱詩紀》,宋之問在靈隱寺遇到出家後的駱賓王的故事。

  (注3)

  《郁達夫文集·第十卷·詩詞》,《寄若瓢和尚二首》:

  離愁戚戚走天涯,聞道南臺又駐車。亂後倘逢應失笑,一盤清賬亂如麻。

  莫忏泥塗曳尾行,萬千恩怨此時情。念家山破從何說,地老天荒曳尾生。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 福州

……

《瓢兒和尚》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郁達夫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