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阿英>城隍廟的書市第2小節

城隍廟的書市

第2小節
阿英作品

  [續城隍廟的書市上一小節]下去。這個年頭,真是百業凋零,什麼生意都不能做!不景氣,可惜,可惜!”言下總是不勝感傷之至,一臉的憂郁,聲調也很淒楚。當我聽到“不景氣”的時候,我真有點吃驚,但馬上就明白了,因爲在他的賬桌上,翻開了的,是一本社會科學書,他不僅是一個會做生意的掌櫃,而且還是一個孜孜不倦的學者呢!于是,我感到這位掌櫃,真仿佛是現代《儒林外史》裏的異人了。

  聽了菊(ling)書店掌櫃的話,你多少有些怅惘吧!至少,經過間壁葆光的時候,你會稍稍的停留,對著上了板門而招牌仍在的這慘敗者,發出一些靜默的同情。由此向前,就到了九曲橋邊。這裏,有大批的劣貨在叫賣,有業“西洋景”的山東老鄉,把躶ti女人放出一半,搖著手裏的板鈴,高聲的叫“看活的”,來招誘觀衆。你可以一路看,一路聽,走過那有名的九曲橋,折向左,跑過六個銅子一看的怪人把戲場,一直向前,碰壁轉灣─—如果你不碰壁就轉灣,你會走到廟裏去的。轉過灣,你就會有“柳暗花明”之感了。先呈現到你眼簾裏的,會是幾家鏡框店,最末一家,是發賣字畫古董書籍的夢月齋。你想碰碰古書,不妨走進去一看,不然,是不必停留的。沿路向右轉,再通過一家規模宏大的舊書店,一樣的沒有什麼好版本稀有的書的店,跑到護龍橋再停下來。護龍橋,提起這個名字,會使你想到蘇州的護龍街。在護龍街,我們可以看到一街的舊書店,存古齋啦,藝芸閣啦,欣賞齋啦,來青閣啦,適存齋啦,文學山房啦,以及其他的書店,刻字店。護龍橋,也是一樣,無論是橋上橋下,橋左橋右,橋前橋後,也都是些書店,古玩店,刻字店。所不同于護龍街者,就是在護龍街,多的是“店”,而護龍橋多的是“攤”,護龍街多的是“古籍”,護龍橋多的是新書;護龍街來往的,大都是些“達官貴人”,在護龍橋搜書的,不免是“平民小子”;護龍街是貴族的,護龍橋卻是平民的。

  現在,就以護龍橋爲中心,從橋上的書攤說下去吧。這座橋的建築形式,和一般的石橋一樣,是弓形的,橋下面流著汙濁的shui。橋上賣書的大“地攤”,因此,也就成了弓形。一個個盛洋燭火油的箱子,一個靠一個,貼著橋的石欄放著,裏面滿滿的塞著新的書籍和雜志,放不下的就散亂的堆鋪在地下。每到吃午飯的時候,這類的攤子就擺出了,三個銅子一本,兩毛小洋一紮,貴重成套的有時也會賣到一元二元。在這裏,你一樣的要耐著xing子,如果你穿著長袍,可以將它兜到腰際,蹲下來,一本一本的翻。這種攤子,有時也頗多新書,同一種可以有十冊以上。以前,有一個時期,充滿著真美善的出版物,最近去的一次,卻看到大批的《地泉》和《最後的一天》了,這些書都是嶄新的,你可以用最低的價錢買了下來。比“地攤”高一級的,是“板攤”,用兩塊門板,上面放書,底下襯兩張小矮凳,買書的人只要彎下腰就能檢書。這樣的“板攤”,你打護龍橋走過去,可以看到三四chu;這些“攤”,一樣的以賣新雜志爲主,也還有些日文書。一部日本的一元書,兩毛線可以買到,或一部《未名》的合訂本,也只要兩毛錢;《小說月報》,三五分錢可以買到一本;這裏面,也有很好的社會科學書,曆史的資料。我曾經用十個銅子在這裏買了兩部絕版的書籍:《五四》和《天津事變》,文學書是更多的。這裏不像“地攤”,沒有多少價錢好還。和這樣的攤對立的,是測字攤,緊接著測字攤,就有五家的“小書鋪”,所謂“小書鋪”,是並沒有正式門面,只是用木板就河欄釘隔起來的五六尺見方,高約一丈的“隔間”。這幾家,有的有招牌,有的根本沒有,裏面有書架,有貴重的書,主要的是賣西書。不過這種人家,無論西書抑是中籍,開價總是很高,商務、中華、開明等大書店的出版物,照定價打上四折,是頂道地,你想再公道,是辦不到的;雜志都移到“板攤”上賣,這裏很難見到。我每次也要跑進去看看,但除非是絕對不可少的書籍,在這裏買的時候是很少的。這樣書鋪的對面,是兩三家的碑帖鋪,我與碑帖無緣,可說是很少來往。在護龍橋以至于城隍廟的書區裏,這一帶是最平民的了。他們一點也不像三四馬路的有些舊書鋪,注意你的yi冠是否齊楚,而且你只要腰裏有一毛錢,就可以帶三兩本書回去,做一回“顧客”;不知道只曉得上海繁華的文人學士,也曾想到在這裏有適應于窮小子的知識慾的書市否?無錢買書,而常常在書店裏背手對著書籍封面神往,遭店夥輕蔑的冷眼的青年們,需要看書麼?若沒有圖書館可去,或者需要最近出版的,就請多跑點路,在星期休假的時候,到這裏來走走吧。

  由此向前,沿著石欄向左兜轉過去,門對著另一面石欄的,有一家叫做學海書店的比“板攤”較高級的書鋪,裏面有木版舊書,有科學,有史學,哲學,社會科學,文學書;門外的石欄上,更放著大批的“鴛鴦蝴蝶派”的書。你也可以化一些時間,在這裏面浏覽浏覽,找找你要買的書。不過,他們的書,是不會像攤上那麼賤賣的。一部絕版的“新文學史料”,你得化五毛錢才能買到,一部《海濱故人》或是《天鵝》,也只能給你打個四折。在這些地方,你還有一點要注意,如果有一本書名字對你很生疏,著作人的名字很熟習,你不要放過它。這一類的書,大概是別有道理的。外面標著郭沫若著的《文學評論》(是印成的),裏面會是一本另一個人作的《新興文學概論》;外面是黃炎植的《文學傑作選》,裏面會是一部張若英的《現代文學讀本》;外面是蔣光慈的什麼《女xing的日記》,裏面會是一冊絕不是蔣光慈著的戀愛小說;外面是一個很腐朽的名字,裏面會是一部要你“雪夜閉門”讀的書。至于那些tuo落了封面的,你一樣的要一本一本的翻,也許那裏面就有你求之不得的典籍。離開這家書鋪,沿店鋪向右轉進去,在這凹子裏,又有一家叫做粹寶齋的店。這書店設立的不久,書也不多,有的是很少的木版舊籍,和辛亥革命初期的一些文獻。木板舊籍中,也有一兩部明版,但都是容易購求的;比較惹我注意的,只是一部古山房版的《兩當軒詩鈔》,然而,在數年前我早已購得了,且是棉料紙的。總之,這粹寶齋你得到要想買到新文學的文獻,或者社會科學書,是很難以如願的。看過這家書店,你可以重行過橋了,過橋向右折,是一個長闊的走廊,裏面有一個賣雜書的“書攤”,出了“廊”,仍就回到了夢月齋的所在。到這時,護龍橋的書市,算你逛完了,但是,此行你究竟買到幾冊書呢?

  跟著chaoshui一般的遊客,你去逛逛城隍廟吧。各種各樣的店鋪,形形sese的人群,你不妨順便的考察一番。隨著他們走進城隍廟的邊門,先看看最後一進的城隍娘娘的臥室,兩廊用布畫像代塑佛的二殿,香煙迷漫佛像高大的正殿,虔誠進香的信男信女,看中guo婦女如何敬神的外guo紳士,充滿了“海味”的和尚,在這裏認識認識封建勢力,是如何仍舊的在支配著中guo的民衆,想一想我們還得走過怎樣艱苦的路程,才能走向我們的理想。然後,你可以走將出來,轉到殿外的右手,翻一翻城隍廟唯一的把雜志書籍當報紙賣的“書攤”。這“書攤”,曆史也是很長的了,是一個曲尺的形式的板架,上面堆著很多的中外雜志和書。我再勸你耐下xing子,不要走馬看花似的,在這裏好好的翻一翻。而且在你翻的時候,你可以旁若無人的把看過的堆作一堆,要買的放在一起,馬馬虎虎的把檢剩的堆子攤勻一下。賣書的是一個很和氣的人,無論你怎麼翻,怎麼檢,他都沒有話說,只是在旁邊的茶桌上和幾個朋友談天說地,直到你喊“賣書的”,他才笑嘻嘻的走了過來。在還價上,你也是絕對的自由,他要拾個銅子,你還他一個,也沒有愠意,只是說太少。講定了價,等到你付錢,發現缺少幾個,他也沒有什麼,還會很客氣的向你說,“你帶去看好了,錢不夠有什麼關系,下次給我吧。”他有如此的慷慨。這裏的書價是很賤,一本剛出版的三四毛錢的雜志,十個銅子就可以買了來,有時還有些手抄本,東西典籍之類。最使我不能忘的,是我曾經在這裏買到一部《黃愛龐人铨的遺集》。

  城隍廟的書市並不這樣就完。再通過迎著正殿戲臺上的圖書館的下面,從右手的門走出去,你還會看到兩個“門板書攤”。這類書攤上所賣的書,和普通門板攤上的一樣,石印的小說,《無錫景》,《時新小調》,《十二月花名》之類。如果你也注意到這一方面的出版物,你很可以在這裏買幾本新出的小書,看看這一類大衆讀物的新的傾向,從這些讀物內去學習創作大衆讀物的經驗,去決定怎樣開拓這一方面的文藝新路。本來,在城隍廟正門外,靠小東門一頭,還有一家舊書鋪,這裏面有更豐富的新舊典籍,“一二八”以後,生意蕭條,支持不下,現在是改遷到老西門,另外經營教科書的生意了。如果時間還早,你有興致,當然可以再到西門去看看那一帶的舊書鋪;但是我怕你辦不到,經過二十幾chu的翻檢,你的精神—定是很倦乏的了……  

……

《城隍廟的書市》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阿英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