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鄧友梅>作者小傳

作者小傳

鄧友梅作品

  鄧友梅 筆名右枚、方文、錦直。

  1931年3月1日生于天津,原籍山東省平原縣鄧村。祖父是木匠,父qin是農民又是工人。1942年父qin失業後,全家回到故鄉鄧村。後鄧友梅參加了八路軍,在交通站做小交通員。1943年爲躲避日寇漢jian的追捕,曾在天津街頭流lang,被一家工廠招工後,強行押送到日本山口縣一個化工廠做苦工。1944年春,回到祖guo,重新參加八路軍。在八路軍中當了幾個月的通訊員,又到根據地一個中學讀了幾個月的書,此後便在文工團當演員,並開始學寫演唱材料。1948年開始寫散文。1949年渡過長江後,在新華社一個軍隊分社當見習記者,後調到北京文聯工作。1952年3月加入中guo共産dang,後到中央文學講習所學習。1955年學習結業後,爲了長期深入生活,到一個建築公司作基層領導工作。1962年調到鞍山文聯從事專業創作。1976年回北京定居,繼續寫作。1984年1月被選爲作協理事常務委員會委員、書記chu書記。1950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此後便以寫短篇爲主。他的代表作有:《在懸崖上》,是一篇描寫愛情的作品;《沂州道上》,是寫普通戰士;《我們的軍長》,是描寫老一輩革命家陳毅元帥,此作曾獲《人民文學》雜志社舉辦的1978年全guo優秀短篇小說獎。這三篇不同時期的作品,在他的創作道路上,都留下了深刻的標記。他的作品還有短篇小說《話說陶然亭》(1979年,《北京文藝》)及中篇小說《追趕隊伍的女兵》(1979年《十月》第一期;獲《文藝報》1977—1980年中篇小說二等獎)等多篇。1980年出版《鄧友梅短篇小說集》(北京出版社)。他的評論文章《試論林黛玉和薛寶钗的典型xing格》(1954年,(光明日報》,收在《紅樓夢》討論集中。他搜集整理少數民族口頭文學曾在《民間文學》、《說說唱唱》上發表。

  從1979年寫《話說陶然亭》開始,他又試探著用北京口語反映北京市民的生活,先後寫了《那五》、《尋訪“畫兒韓”》、《邵氏兄弟》、《“四海居”轶話》、《索七的後人》、《煙壺》等中短篇小說。其中《話說陶然亭》、《那五》、《煙壺》曾分別獲得全guo中短篇小說獎。 

《作者小傳》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鄧友梅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