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將軍的遺憾

將軍的遺憾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寫在前面的話

  人們常說,電影是遺憾的藝術,影片一旦拍成,很難改動,所以遺憾的藝術每每留下藝術的遺憾。

  其實,豈只是電影,人生又何嘗不是也常會有這樣和那樣的遺憾呢。唐代後期傑出的詩人李商隱詩雲:“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①這不是說連傳說中的仙人也有遺憾嗎!

  由此,使我很自然地想起舉世聞名的張學良將軍。衆所周知,他是因爲同楊虎城將軍在五十年前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而被長期幽禁的,若說遺憾,在當今之世,在還活著的人們當中,恐怕沒有比他對此感受更深的了。這,從他當年所寫的一首詩裏,也清楚地顯示出來:

  萬裏碧空孤影遠,

  故人行程路漫漫。

  少年漸漸鬓發老,

  唯有春風今又還。

  這是張學良在抗日戰爭時期被囚禁在湘西沅陵鳳凰山時,題寫在鳳凰古寺牆壁上的一首詩,題爲《自我遺憾作》。五十多年前,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和宋氏兄mei等作出所謂“人格擔保”和保證張學良安全的許諾之後,張學良只身護送蔣介石回南京,不料卻被扣留;楊虎城也被迫離開了西安。這時,全民抗戰已經展開,張學良一方面以西安事變的目的終于得以實現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爲自己的被囚而憂憤。詩中的“孤影遠”“路漫漫”,就是感歎他和楊將軍的不幸遭遇的,這不也正反映出他義憤填膺,未能效命于抗日疆場的隱痛和事與願違的遺憾嗎?

  每當夜闌人靜,在長時間伏案工作之余,我常推開通往涼臺的門,愛在自己高樓住所的涼臺上,向東南方遙望,很想寫一點關于張學良將軍的文字,可又覺得將這位中guo現代曆史上的風雲人物潇灑豪爽的勃勃英姿和始終如一的純真的愛guo主義激情,丹心如鐵而又充滿傳奇se彩的一生事迹很好地反映出來,要把他從一個舊軍閥轉變成爲“特別使人懷念”的民族功臣的過程如實地加以再現,並對這位曾經走過一條極其曲折、複雜、偉大而又磨難重重的道路,然而卻並非完全沒有爭議的愛guo將領的思想發展和無私貢獻,盡可能作一些客觀、公正的分析、評述,談何容易!但由于他的一生的經曆和曆史功績深深地感動了我;特別是從將軍的遺憾又聯想到周總理對他的評價,以及總理爲著名愛guo人士高崇民改詩的動人事迹,我似乎又茅塞頓開,文如泉湧了。1961年12月12日,在北京舉行的紀念西安事變二十五周年會議上,張學良將軍的老部下和好友高崇民思念將軍,熱淚潸然,當場賦詩一首,詩雲:

  兵谏功成廿五年,

  乾坤扭轉話淩煙;

  今日座中皆旺健,

  一人憔悴在東南。②

  那次聚會,周總理和鄧穎超同志也參加了,有人把這首詩拿給總理看,他看了略一沈吟,立即指出,“憔悴”二字太消極,建議改爲“奮鬥”,即“一人奮鬥在東南”③,這也就是說,張學良身雖被囚,其志不移,不消沈,不悲觀,仍在奮鬥呢!這其實不正是生動地表達了dang和人民對他的敬重和深切思念之情嗎?

  是的,張、楊兩將軍的個人命運是不幸的,一位犧牲在特務的屠刀下,一位是終身幽禁,他們都懷有深深的怨恨與遺憾。但如果從西安事變有功于抗戰,有功于guo家,有功于民族以及中guo人民的解放事業這方面看,又可以說是求仁得仁,求義得義。“這種純粹由個人恩怨造成的曆史悲劇,卻只能增添他們作爲千古功臣的光輝。他們的目的達到了,他們爲民族作出的重大犧牲是值得的。”(楊拯民語)如果楊將軍地下有知,經過八年抗戰和四年的解放戰爭,中guo人民終于獲得了解放,並又正在中guo共産dang的領導下,爲建設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guo而奮鬥時,他是會瞑目九泉的。張將軍的遺憾心情,也會大大減輕。這一點,在他被囚後,實際也是漸漸意識到了的,他詩中的“唯有春風今又還”,不就反映了他看到抗日力量的發展而歡欣鼓舞的心情嗎?從這個角度看,他們的行動給予後人的將不是遺憾,不是悲觀失望,而是鼓舞,是深思,是奮進,是力量!

  “噹,噹……”室內挂鍾在深夜裏發出的顯得格外清晰的響聲,打斷了我的沈思,我這才發覺,自己在涼臺上站的時間不短了,但不知爲什麼,卻毫無倦意,也不想進屋,仍然默默地凝視著東南方那象碧海般的夜空,並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雪窦山、蘇仙嶺、鳳凰山、黔靈山、麒麟洞(這些都是當年囚禁張學良將軍的地方):

  黔靈青山疊,霧雲遮,藜花淚濺,杜鵑聲切。芳草天涯無覓chu,一代英姿人傑。滄海事,千秋澄澈。禍急寇深燃箕豆,更鄉關,遍灑黎元血。家guo恨,誓當雪。

  華清池畔擒枭桀。少將軍,死生度外,義薄雲阙,大禮可須辭小讓,笑對刀鋒斧钺。身囚禁,丹心如鐵。引頸望風長懷想,憑欄chu,唯有山前月。吟到此,語幽咽。④至此,我又想,張將軍目前的chu境怎麼樣?身ti還好吧?聽說將軍渴望自由,很想離開臺灣到guo外旅遊,更希望能重回大陸,記得報上還曾透露過類似的消息,好象將會獲准出guo一趟了。但後來便無下文,將軍依然故我,這實在是太不公平了。如衆所周知,1936年西安事變張學良以團結抗日爲重,qin送蔣氏回南京,“死生度外,義薄雲阙”,是蔣氏食言,張學良才身陷囹圄。這原本就是個大冤案,又經曆了漫長的半個多世紀的冷雨鐵窗,張學良將軍也由年輕少帥而垂老矣,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退一步說,也正象海外著名作家江南生前在論及這一問題時所講的:“釋放後,任由其鵬程萬裏,會對guo府甚至臺局有何影響?但其正面意義,如對曆史的交代,那就無法估量”,還說:“經guo有膽識,盡可昭告天下,或悄悄然送他到美guo或去大陸,父qin的過失,兒子去補救過來,何等光明磊落!”他談得多麼好呀!而且,不談蔣介石早已作古,如今guo內外形勢也都今非昔比,這樁早該結束的曆史悲劇,難道還能讓它再繼續下去嗎?特別是近年來鄧小平同志關于“一guo兩製”設想的提出,以及香港、澳門歸屬問題的解決,更爲祖guo的和平統一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臺灣當局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這也正如前幾年廖承志致蔣經guo的信中所說的:“當今guo際風雲變幻莫測,臺灣上下衆議紛纭,歲月不居,來日苦短,夜長夢多,時不我與。盼弟善爲抉擇,未雨綢缪,‘寥廓海天,不歸何待?’”祖guo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很明顯,祖guo統一的日子不會太遠了,到那時,對張學良將軍的幽禁將被徹底解除,他將成爲一個自由的人,他定能重返祖……

《將軍的遺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將軍的遺憾》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