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張氏父子第3小節

張氏父子

第3小節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張氏父子上一小節]功,五起臥,六口腔,七滲八飲九汗出,十問舊病有與無。”這套醫馬診譜,他都爛熟于心,得心應手,使一些眼看沒救的好馬,得以起死回生,因而人們對他開始刮目相看了。但由于戰亂頻繁,世風日下,加之那時的高坎鎮,是個三教九流雲集之地,張作霖混迹其間,一方面“與鄉坤、地痞、土匪、賭徒及各種女人厮混糾葛”,同時,又有一副俠義心腸,與貧困善良的鄉qin患難與共,也正因爲他爲人的良知還未泯滅,終爲惡勢力所不容,被迫離開高坎。這時甲午戰爭爆發,大批清軍開赴朝鮮,曾路經黑山,張作霖便跑去當兵了。在戰爭中,他智勇過人,立下戰功,得了軍功牌,並升任哨長,頗受信任。後來甲午戰爭失敗,清軍敗退,他看到從戎無望,騎馬開了小差,重又回到家鄉。

  這時張作霖已二十一歲了,母qin催他完婚,最初他有些猶豫。原來,在四年前,他曾與趙家廟鄉坤趙占元的二女兒結識,互相有意,有一段羅曼史。由于那時他還是個沒有出息的小貨郎,求婚不成,他也涼了心。現在得知趙二小jie仍未婚配,張作霖決定再次求婚。出門那天,他禮帽長衫,帶著軍功牌和禮品,騎著高頭大馬,意氣風發地來到趙家,終于如願以償,喜結良緣了。

  在這之後,他雖然在繁榮的高坎鎮重cao舊業,開了個獸醫莊,成爲遠近聞名的治馬能手。但他並不安于現狀,而是利用職業之便,廣爲交遊,結交了一些馬上的黑道朋友,並逐漸開始了他的綠林生涯。初開始,他也勢力單薄,以後人槍漸多,加之他又格外機警靈活,善于網羅各種人才,所以勢力越來越大。但這既非萬全之策,也不是長久之計,有人爲他出謀劃策,認爲:“綁搶已成強弩之末,現在民生凋敝,十寬九空,商旅不行,將至搶無可搶,綁無可綁之勢,不如趁早改變方法,先使農民得活,將來清廷恢複原狀時,你可以受到招撫,豈不爲善。”張采此議,到八角臺與另一綠林頭目張景惠聯系,得到他的支持,二人兵馬合在一起,約近三百人,公推張作霖爲首,就在臺安桑林子詹家窩鋪一帶爲該chu保險,按地抽饷,名爲團練,頗具實力。當時的新民知府得知此事,亦表示歡迎。張作霖遂被委任爲騎兵營管帶。“張奉到委任,即赴奉天營務chu謝委。該營務chu以張是綠林出身,聲名甚大,員司們都要看看這個人物如何。見張二目灼灼有光,俊品人物,不是山大王的樣子,倒象個文雅書生。頭戴五品亮白頂藍翎,身穿天青甯綢軍製服,周身沿黑se緞邊,袖盤黑緞大盤卡,腰佩洋式軍刀,足穿薄底快靴,威風凜凜,氣度不凡,就是身材不大,因此大家稱呼張爲‘小個子’。”⑦在日俄戰爭前後,張作霖爲左路巡防隊統領,駐鄭家屯,後又將他調到洪南,這裏離沈陽還有數百裏。武昌起義爆發,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十分驚慌,最初擬調後路統領吳俊陞來沈護衛,吳遲了一步,張作霖卻馬不停蹄,搶先進了省城。原來張作霖部下張景惠在沈陽講武堂受訓,他了解了這一情況後,立即給張作霖透了消息,請他迅速來省,所以張作霖便率領一哨馬隊,星夜兼程,直驅沈陽。他“在趕路時,經過吳俊陞防地,片刻不停,只遣馬弁持名片約吳于沈陽相會……吳接到張的名片後大吃一驚,說張統領的行動何其神速!”⑧

  實際那時反對滿清統治的怒chao日益高漲,張作霖完全是憑著非凡的應變的能力,憑著靈通的情報和時任東三省總督的趙爾巽的信任,以及奉天革命力量受挫、一般城鄉人民對革命尚缺乏了解之機,才得以走進了東三省中樞的奉天的官場,而嶄露頭角的。

  但他真正掌握整個東北的軍政大權,那還在袁世凱稱帝失敗之後。因爲當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他雖然也是擁袁的,可袁對他並不放心。那時他不過是個師長,雖有一定的軍權,但袁對他有提防,曾派qin信段芝貴任奉天督軍兼節製吉黑兩省軍務,已使他頗感不快,等到袁世凱“登極”做皇帝、加封段爲公爵、張爲子爵時,張作霖就更加不滿了,曾憤憤然說:“我何能爲人做子!”所以,後來當袁世凱的八十三天皇帝夢破滅時,張作霖就毫不留情地把段逼出東北,並輕易地獲得了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的職務。隨後,他又以武力迫使吉林督軍孟思遠下臺,黑龍江的督軍也由他的qin信擔任,終于把東三省的軍政大權統統抓到了自己的手中。

  很明顯,張作霖雖由綠林起家,但他決不是猛張飛式的人物,而是“長于權謀術數”的軍閥,而且也並非象人們想象的那麼威風凜凜,喜怒無常,或者是傲視一切的。相反,他倒是知人善任,並還頗有點禮賢下士的作風哩,特別是“對知識分子出身的人很尊重,他對王永江(曾在東北當過省長)、楊宇霆這些人從來沒有責罵過。王永江每次到帥府去見他,事先打去電話,張接到電話,就請王來。而且把正門打開,qin自到門口迎接,彬彬有禮。平時正門是不開的,一般官員都從旁門走,只有貴賓來才開正門。張作霖這一點與魯莽武夫截然不同”。⑨

  不僅如此,他還特別注重實際,頗善察言觀se,但凡確有不同凡響表現者,那怕也許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倍受青睐,破格擢升。據說,有一年春節,他獨自漫步至前樓(那是民guo初年,督軍署內有前後兩排樓,前樓辦公,後樓爲公館),見一人在辦公室內寫字,問他爲何不回家過年,那人說家離這裏太遠,回去一趟路費用得多,現在把省下的路費寄家,家中過年更寬裕,不也是很好嗎?張又提出爲何不到qin友家消遣,回答是:不便幹擾,“‘外面消遣,以lang費金錢,卑職素喜寫字,來此寫字,亦所以消遣也。’公不禁怡然爲之動顔se,連聲誇贊‘好小子有出息’不絕口而去。”後來,張對此人一直不能忘卻,讓秘書長把他找來,幾番尋找不可得。後來好不容易把這位老兄找到了,張歡喊道:“對啦,就是這小子!”可此寫字人(錄事)卻甚驚懼,以爲大禍臨頭,嚇得面無人se,然而張卻“溫語有加”,並爲之安排了一個好差使,讓他到哈爾濱某稅局當了局長。⑩

  另有一事,說得更絕:

  帥府重地,門禁森嚴,對值勤守更者,雨公(即張作霖)規定午夜一過:不許任何人進出。一日,雨公自己歸來遲,逾時限,叩門門不應,連扣仍不應,雨公乃高叫曰:“我是大帥啊!”值守者應曰:“你是大帥也不行,大帥有話,過了時限,任何人不得進出的。”雨公再叫,門亦終不開,無已,公只好繞行後門,頗費手腳始得入。

  翌日起,趣召此守更者,守更者駭極,以爲大帥震怒矣,急跪地請罪曰:“報告大帥,奴昨夜確不知是真的大帥回,才不敢開門。”公歡顔曰:“起,好小子,你他ma的不開門,是真聽我話呀!我不但不怪你,還認爲你這小子善看守,有出息!這樣吧,你就去接任模範監獄所的所長吧!”守更者急叩頭謝罪曰:“奴蒙大帥不罪,已感激望外了,讓我做官那怎行?”公笑罵曰:“他ma的,你做官不行,難道找做大帥行嗎?我他ma的叫你行,你就行!”

  守門者又曰:“報告大帥,奴才確不行,奴才連個字都不會寫啊!”公曰:“那好辦,我叫個會寫字的給你做秘書,專替你寫字,快去吧!”⑾

  不言而喻,就如同人稱一代枭雄和怪傑的張作霖這個傳奇人物本身一樣,這些介紹也是帶有傳說xing質的。但無風不起lang,類似的事兒也可能出現過,總之不管怎麼說,從中仍然反映了張作霖的某些心態和面影。這裏,筆者無意對他故作褒貶,更不打算對他進行全面的評價,只是覺得,作爲一個早年lang迹山林、行蹤不定的流lang漢,作爲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草莽人物,他能本著于細微chu見精神的原則,注意選賢任能,還是難得的。其實,不也正是因此之故,張氏父子才吸引和聚集了一批人才,從而爲創立奉張政權奠定了一個比較堅實的基礎嗎?

  上述種種,說明他這個出身卑微,來自綠林草澤的軍閥,雖有其專橫、貪婪的一面,但也還有他的特點,他的個xing,他的不尋常chu。他不僅膽子大,有謀略,有心計,而且也是比較機敏而又細心的;尤其是,他也很懂得籠絡人心、恩威並重和耍權術、搶機會、抓權利這一套的,而這不也正說明“他在這一方面上具有強大的慾念和野心,他是chu心積慮的准備隨時隨地打破現狀的一種人物”嗎?

  張作霖哪能不崛起、不飛黃騰達呢,正所謂試看tuo穎亂世,從此際會風雲!

  而作爲張老帥之子的少帥張學良,也正是在這個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張作霖扶搖直上但卻並非沒有風險的時期投身軍旅,走進自己的世界的。

  --------

  ① 黎汝清:《皖南事變》,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出版。

  ② 李傳信:《張學良究竟出生在哪一年?》原載《武漢政協報》1987年3—4期。

  ③ 張高feng:《張懷英回憶大哥張學良》,載1982年12月11日《團結報》。

  ④ 盧廉波:《與學良哥回憶我們的童年》,載1988年1月19日《團結報》。

  ⑤ 司馬桑敦:《張學良評傳》,〔香港〕星輝圖書公司1986年7月出版。

  ⑥⑦⑧ 周大文:《張作霖集團的形成》,載《吉林文史資料》第4期。

  ⑨ 劉鳴九口述,武育文整理:《郭松齡反奉及其他》,載《沈陽文史資料》第一輯,1981年6月出版。

  ⑩⑾ 《張雨亭將軍草莽轶聞》,見《張老帥與張少帥》,〔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

……

《張氏父子》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中國現代人物傳記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