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早年的戰爭第3小節

早年的戰爭

第3小節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早年的戰爭上一小節]張學良和姜登選等口中得知一些情況。以我所知,汪精衛此來不是普通的拜會和聯系,而是奉孫中山之命前來商議討伐曹、吳的大計的。據說汪精衛首先提出軍事方面的方案,即提出由南方革命政府下令討伐曹、吳,從南方出兵北伐,用以牽製長江以南的曹、吳軍隊,而由東北進軍關內,直搗北京,這樣南北夾擊,打倒曹、吳。

  東北當局完全同意南北夾擊之議,但強調分頭進行,意思是各自發動,彼此不必有統屬關系。不過這一點雙方皆未明言,而心中卻都領會,可以說是無形中取得了協議。汪精衛接著又提出政治方面的方案,即提出討伐曹、吳勝利後如何召開guo民會議解決guo家的統一和建設的問題。當時張氏父子心目中最主要的是在軍事上如何打垮曹、吳,至于打垮曹、吳後如何解決政治問題,其實song中尚無成竹,經汪一提才覺得問題重要。因此張氏父子的回答是含糊的,大意是說只要打得垮曹、吳,什麼都好說,既未明白表示贊成guo民會議,也未明白表示反對,所以這個問題只能當作是個懸案。⑤

  對于汪精衛的出使東北,張作霖很重視,不僅進行會談,還隆重歡迎。他曾對甯武說:“汪精衛我也久仰了。我想隆重地招待他們一下,表示重視孫中山的代表,做給日本小鬼看看。這差事就交給你辦。”⑥當汪精衛、路孝忱抵奉時,張曾盛宴歡迎,氣氛熱烈:

  張作霖在將軍府大廳擺下了酒宴。整個大廳張燈結彩。他身穿大禮服,笑呵呵地等候著貴賓汪精衛的到來。

  他不時向秘書長催問他邀請的東北各界人士到齊沒有?

  還不時地說:“這些家夥是羊屙糞蛋離離拉拉。”……

  汪精衛由姜登選、韓麟春陪著走進了客廳,掌聲象一陣暴雨似地潑過來。汪精衛穿身閃亮光的黑se西裝,襯領、領帶、筆直的褲線,可以說是yi冠楚楚,一表人才。

  他從大廳中間往主賓席座位跟前走,手勢揚得不高,但使站著的高矮個頭的人們都能看見。臉上不卑不亢地微笑著。今天這盛大的歡迎會,出乎他意料之外。他在心裏猜度:一介武夫張作霖,對他這般出格的熱情歡迎,究竟是何居心?

  張作霖邁著小碎步迎上前來,握住汪精衛的手說:

  “歡迎,歡迎!歡迎大駕光臨我的奉天。”

  汪精衛很靈敏,用眼睛的余光瞟著張作霖彎腰的角度,寒暄地說:“見到雨亭將軍,感到榮幸,榮幸。”他看著講臺,用心地聽著張作霖說多少句,他好回答相同句數的答謝詞。他在生活中有著自己的獨特邏輯。

  張作霖走上講臺,拿著秘書寫好的歡迎詞,大聲地念出第一句:“值此金秋之際,”他從來不習慣念講話稿。

  秘書長說,汪精衛是個文明人物,講究這一套,張作霖才渾身長刺似地來當衆念書。誰知他剛念出頭一句,不知怎麼順嘴說出:“快到八月節了吧?”他又回頭問秘書長:“還有幾天吃月餅?”秘書長趕忙說:“還有十三天。”

  張作霖笑笑又說:“關裏關外,我的奉天和汪先生的廣州也都吃月餅吧?”他在臺上伸脖向汪精衛打招呼。汪精衛微微點下頭,這下子把張作霖講了幾句全忘了。最後張作霖總算吭哧癟肚地把講話稿嘟囔完了,也說不清自己謅上多少句。

  汪精衛走上講臺,掌握好了腔調的抑揚頓挫,說:

  “我向歡迎我的你們,致以崇高、熱烈、光榮而榮幸的感謝。爲革命的發展、進程、前途、希望,來到歡迎我的你們的東北三省的奉天。今朝南北聯合討伐guo逆,實乃古今絕唱……”在熱烈掌聲中他致了答謝詞。

  接著碰杯喝酒一番熱鬧。當天三點就在將軍府會議室舉行了雙方商談。

  汪精衛手裏不住地擺弄一支漂亮的鋼筆大講了一通對曹锟、吳佩孚之流的討伐。他說:“我們的意見,是先由南方革命政府下令出兵北伐曹锟和吳佩孚;由奉天革命政府出兵關內,直搗北京,以收南北夾擊之效。”

  張作霖滿心眼兒喜歡汪精衛稱他的奉天爲革命政府,他同意南北夾擊。他用兩只手不住地比劃,又不住地把song脯拍得山響。他強調各自發動,彼此不必有從屬關系,意思是不願當孫中山的配角。

  汪精衛提出……召開guo民會議,解決guo家的統一建設問題。

  張作霖聽到這裏,擺手讓端出奉天稻香村、老稻香村、老老稻香村三家馳名果子店做的月餅,qin手抓起一塊遞給汪精衛。他先咬了一口含在嘴裏,邊嚼邊說:“我的奉天和汪先生的廣州,是象月餅一樣團圓。”說完又咬了一口。

  汪精衛眨眨秀氣的眼睛緊盯著問:“召開guo民會議,是爲全guo團結統一,不能象月餅,咬下一口就不圓喽。”

  張作霖哈哈大笑說:“吃到肚子裏就團圓統一了。”又連喝幾口shui,涮得滿嘴嘩嘩響。他含糊其詞,故意不作正面回答。他根本不想召開guo民會議,而是想奉軍二次入關占領北京,由他張作霖把持政權。經過幾次商談,張作霖同意幫助廣州五十萬元軍費。他再三地要廣州的北伐軍每到一個地方要先和他打聲招呼。⑦

  這些記述,不一定很准確,但它對這一曆史場景的展現和人物心理的描寫,還是與當時的時代和人物的思想發展吻合的。怎見得?我們不妨再舉一例,如關于孫中山派汪精衛北來,以及姜登選與譚延闿的聯系,當時曾參與其事的何桂guo就還保存著兩封信件的照片,信的來源和內容是怎樣的?他談了如下的事實:

  有關孫、張結合……我還保存著兩封信的照片:這便是一封是孫中山回張學良的,另一封是譚延闿給姜登選的。這兩封原信都是姜登選被害後從姜的遺物中撿出。

  當時我們撿到這兩封信,大家很高興,把它攝影洗了幾十份,分給各高級將領作爲紀念。我的一份保存至今,還很完好。現把它附在這裏。當韓麟春去廣州拜會孫中山的時候,除帶去張作霖的信外,張學良也另有信給他帶去,所以孫中山也另有回信給張學良。當時張學良之所以要另自備函,是因爲那時張學良不但已露頭角,而且多少還有點新思想。我還記得張學良在東北陸軍整理chu刊行的軍事雜志上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就是《革命》。

  我看了這個題目很新鮮,心想少帥也談起革命來了,急忙讀了下去。讀後才知道他談的革命不是別的,只是因爲曹锟的總統是賄選出來的,采用革命的名義就是爲了推翻曹锟。這原是一種沒有多大內容的最起碼的思想,但在當時的奉軍,就連這點最趕碼的思想也要算是可貴的。

  茲將這兩封信的原文附錄于後:

  1.孫中山給張學良的回信

  漢卿仁兄惠鑒:

  頃頌手書,借悉一切。所論奉省暫持冷靜態度,以俟時機,實爲特識。文頃致書尊公,述……

《早年的戰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早年的戰爭》第4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