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郭松齡

郭松齡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汽車剛開出不遠,迎頭一隊騎兵跑過來,圍著汽車這一隊騎兵,立刻刀出鞘,子彈推上膛。等來到近前才知道是傳楊宇霆(實際是張作霖、楊宇霆——筆者)的命令:‘把郭松齡和他的太太就地槍決!’這是怕中途被劫走。大汽車停下了,王永清把郭松齡和他的太太拉下車來。騎兵在外圍,步兵在裏圈,圍了個大圓場……

  “韓淑秀看著凝目沈默的郭松齡,她在心裏想:茂宸哪,想當年,你在廣州講武堂,毅然參加同盟會(實際是在四川陸軍當連長時就加入了),提槍北上武昌,投身辛亥革命,這是何等英雄。

  “郭松齡在刹那間看著韓淑秀想:當年,你在北京大學讀書,參加“五四”運動,在天安門前高呼‘外爭guo權,內懲guo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這是何等豪邁。

  “秀,你還記得新民縣城怒斥日本領事的情景嗎?

  “韓淑秀多麼明白男人的眼神,她在心裏回答:記得!

  “那時,人海橫流,炮火滿天。茂宸你臨危不俱,大義凜然,斜視太陽旗,白眼日本領事,慷慨陳辭,怒斥日寇,表現出一個中guo人應有的英雄氣概,這是何等的自豪!她不由大聲說:‘將軍!你生平最愛讀愛guo詩人屈原的《guo殇》。今天,我要對酒高歌,爲將軍高吟一曲,以壯行se!’

  “‘好!秀,你唱!我來爲你擊節!’郭松齡往前猛地邁出幾大步,這幾大步就是他頭頂青天腳踏大地擊響的拍節。

  “韓淑秀傲慢地用眼睛橫掃一下周圍的大兵,然後,在刀光劍影中引吭高歌起《guo殇》來:

  …………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遙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

  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

  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

  魂魄毅兮爲鬼雄!”①

  這裏濃墨重彩、滿含深情敘述的是張學良的摯友,愛guo將領郭松齡倒戈反奉、方期壯志可酬、不料敗倒荒郊、英雄飲恨的悲壯場景。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爲反滿清和反軍閥而橫戈躍馬、馳騁疆場的郭松齡,是早年的同盟會會員,也是一位愛guo軍人。年輕的張學良,在東北講武堂受訓時,與他結識,二人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情同骨肉,相見恨晚。那時,張學良很欽佩郭松齡的爲人和作風,而郭則因“見張是一個頗有愛guo思想和進取心的青年,可以造就成guo家有用之材。因此經常向張學良灌輸“練精兵,禦外侮”等愛guo主張,並勸張學良訓練新軍,以期借助張學良的地位和實力,實現自己改造奉軍之夙願。”②郭松齡雖矢志革新,但那時只不過是個普通的軍事教官,並無多大名氣,可以說是地位卑微,和奉軍中張作霖的一批舊臣宿將是無法相比的,後來他的一切作爲和成就,跟他艱苦卓絕的實幹精神固然有關,但與張學良對他的“逾格信重”也是分不開的。張學良常常不加掩飾、同時也是滿懷無限信賴之情地說:“我就是郭茂宸,郭茂宸也就是我。”

  不料,不久後,這一對好得簡直象一個人似的朋友,突然産生了矛盾,走向了兩條不同的路,雖然還不能說已經一刀兩斷、甚至完全是分道揚镳,但畢竟是各擇其所,並終成永訣了。

  微黑的長方臉、雙目炯炯有神、蓄短胡、魁梧奇偉的個頭、song挺頸直、儀表堂堂的郭松齡,是遼甯省沈陽市東郊漁樵寨村人,生于1883年。他名松齡,字茂宸。他早年在私塾裏念過書,後因家貧辍學,給人家扛過活,種過地。日俄戰爭爆發後,他看到日、俄等帝guo主義瘋狂侵略中guo,滿清政府腐敗無能,廣大勞苦群衆生活在shui深火熱之中,便投身軍旅,以報效guo家。他先任職于北洋陸軍,後隨朱慶瀾調往成都駐防。在此期間,他與新軍中的革命dang人接觸較多,積極參加覆清活動,並加入了同盟會。在震動全guo的保路風chao和武昌起義中,他與新軍中的革命dang人組織,領導暴動,擁戴朱慶瀾出任四川軍政府副都督。後因川軍將領發動兵變,反對客籍將領治川,朱慶瀾離開了成都。郭松齡亦辭職回奉。

  那時,奉天的革命dang人張榕等正准備進行武裝起義,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心驚肉跳,惶惶不可終日。郭松齡聯絡革命志士,意慾乘機舉事。不料,反動勢力瘋狂反撲,革命dang人的起義計劃遭到破壞,張榕等人被暗殺。不久郭松齡也因“剪發易服”而又“身畔挾有民軍護照”而被判chu死刑,當局准備將他斬首。這時的郭松齡,也不再對生抱什麼幻想,亦認爲是必死無疑了。

  可是,說起來也真有點離奇,一個行將問斬的死囚犯,後來竟死裏逃生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說奇也奇,說不奇也不奇。

  原來,是由于有超人膽識,被譽爲“巾guo英雄”的韓淑秀“不顧風險,冒死攔截刑車,陳述郭松齡是他的未婚夫,歸奉完婚,根本沒有參加革命dang的事,因此郭才未遭殺害”③並應聘當了張作霖的教訓隊的教官。

  至于張學良與郭松齡的結識,這與其說是曆史的巧合,不如說是張學良追求進步、崇拜英雄人物的一種心理要求。郭松齡雖然不能說在那時名氣多大,但卻也是個出類拔萃的優秀教官,在戰術講堂上,他“博學多識,風貌堂堂,一下子便征服了聽講的張學良。而且,郭松齡是一種好學深思型的人物,生活上律己很嚴,不吸煙飲酒,雖是職業軍人,但書卷氣很重,遇事講原則,理想的格調很高。這和張學良生活lang漫、耽于享樂的外傾xing格雖然大相徑庭,但,張學良卻有一種強烈的慾望,偏偏喜歡追求一種爲他自己所付諸缺如的xing格的一型人物。張學良心折于知識人,而郭松齡正是學識豐富。郭松齡爲人正直、嚴肅,凜然有一gu不可侵犯的氣概,也正是張學良所最欣賞的一面。郭松齡年紀大張學良十九歲,並且做過他的教官,對張學良來說,郭松齡正是他所需要的亦師亦友的理想人物。”④

  是的,志向不凡,且又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郭松齡是個上進心、事業心很強的人。他不僅是個好樣的教官,也是個優秀的指揮員。他治軍有方,指揮若定,率軍作戰,總是身先士卒,沖殺在前,成爲奉軍中一員功勳卓著的戰將。不幸的是,論功行賞往往賞不及郭松齡,張作霖對他並不信任,更不願重用。在講武堂開學典禮上,張作霖甚至還語含譏刺地問他:“郭教官,你不是到南方去革命了嗎?爲什麼回來了呢?……你還是回來的好,在外邊沒有什麼混頭。”郭松齡當時沒有說什麼,但他心想,讓你得意,這口氣我權且忍了,來日方長,咱們走著瞧。不想郭氏時運不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于他刻苦練兵,訓練得法,他帶領的隊伍,成績冠于各軍,以致“忌之……

《郭松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郭松齡》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