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淪陷,喪亡師的主要責任者雖然不是張學良,但他還是深感愧對三千萬東北同胞,所以“九·一八”事變發生不久,他便在長城布防,准備進行保衛長城口、保衛熱河之戰,並急向南京求援。
但南京對此反映冷淡。蔣介石正在江西忙于“剿共”,雖然碰得頭破血流,連前敵總指揮張輝瓒都成了紅軍的俘虜,但他仍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仍然繼續調兵遣將,准備對紅軍進行更大規模的“圍剿”,所以對什麼保衛熱河、什麼長城抗戰,是不感興趣的。他認爲,日軍攻勢正盛,銳不可擋,熱河是守不住的。然而鑒于全抗日救亡運動風起雲湧,輿論方面的壓力很大,對張學良的要求他不便拒絕,因爲他如不作出一些抗日的姿態,不說別的,就是在
民
內部,也是很難站得住腳的。所以,他的所謂支持,只不過是打發他的妻兄宋子文等人去趟北平,講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話,開些空頭支票而已。
也許,下面的這個場面,會使我們更能窺視蔣介石“支持”熱河抗戰的奧秘:
“蔣介石搖著大折扇,對坐在他對面一位戴金絲眼鏡、穿白西裝的中年男子侃侃而談:‘我當然不是想真打。真打,我們打不過人家。我說過,我們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機器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拿什麼和日本人打仗呢?打,是非亡不行的!’
“中年男子聳聳肩膀,不得要領地:‘又打又不打,你到底是什麼意思嘛!’
“身穿白綢緞繡花旗袍的宋美齡嗔怪地對宋子文:‘大哥,你聽他把話說完!’
“蔣介石扳著指頭,說服地:‘是啊,子文,你想想看,現在反對我的人都打起了抗日的旗號,胡漢民、馮玉祥……就連日的汪精衛也發通電指責我不抗日……’
“宋子文:‘不盡然嘛,張漢卿並不反對你嘛……’
“蔣介石:‘嗯,是的,漢卿情緒很大,如果我再不提保衛熱河,保衛長城口,他那裏更沒法交待了。’
“宋子文贊同地:‘也好,這樣我們在英美面前也不至于太丟臉。那麼,我們何時動身去北平啊?’
“蔣介石欣賞著扇面上的山畫,輕描淡寫地:‘我嘛,這裏離不開就不去了。你以代理行政院長的身份到北平幫助漢卿安排一下就可以了。’
“宋子文驚訝地:‘怎麼,這樣大的事你不去?漢卿向我要人,要錢,要武器,我怎麼辦?到時候我兌現不了的。’
“蔣介石看著宋子文笑道:‘你是財神爺,你到哪裏哪裏就會感到在錢的方面是有保障的,這就夠啦!人、錢和武器還要用在剿共上面。先安內後攘外,方針不變。’
“宋子文臉沈地:‘打麻雀還要丟一把米呢,你一點本錢不下,我這個代理行政院長去幹什麼?!’
“蔣介石歎了口氣:‘是啊,論私人情誼,漢卿有恩于我,我視之如手足……可我是當今中的最高統帥,不能感情用事啊!……這樣吧,子文,你相機行事好了,不會讓漢卿吃虧的。’
“宋子文起身告辭……望著宋子文離去的背影,蔣介石故作不解地:‘子文怎麼不高興啊?’
“宋美齡瞪了蔣介石一眼:‘你給他開的是空頭支票,他能高興起來嗎?’
“蔣介石搖看扇子說:‘他會使張學良高興起來的!’”①說起蔣介石這位有“中的摩根”之稱的姻兄,倒也還是個頗不簡單的人,在蔣介石統治中
的二十多年間,他始終爲
民
政權效勞,權勢不小,與蔣介石及宋美齡都過從甚密,關系非同尋常。但他們之間也有分歧,有爭執,有矛盾,如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最初就住在宋子文家裏。後來張學良去找蔣介石,准備返回西安,可蔣介石托病不見,還打算報複。宋子文得知,很不高興,問他說話算不算數,蔣介石大發雷霆,說張犯上作亂,決不能放他回去。據曾在蔣介石侍從室工作過的居亦僑(原名徐少珊)回憶,那次蔣宋爭得面紅耳赤,蔣介石怒氣沖沖地“走出辦公室,宋子文用腳踢門,拼命跺地板,大罵蔣介石”。後來,他氣得一度離開了南京,跑到上海去了。不過,在那個時期,他們吵是吵,還要互相利用,所以後來還是又攪在一起了。1949年1月蔣介石下臺,他即逃往
外,從此便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與蔣介石和宋美齡的關系也漸漸疏遠,後來似乎還産生了某種隔閡呢。陸印全在一篇記述宋子文生平的文章中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他介紹說:
……蔣介石到臺灣後,多次邀請宋前去擔任重要職務,都遭到了他的婉言謝絕。一九六二年二月應邀到臺北,但只呆了幾天,就飛回紐約。臨行時宋美齡沒有送他,認爲當此孤立無援之際,連哥哥都不願助以一臂之力,未免太“冷酷無情”了。
一九七一年四月,宋子文夫婦赴舊金山探望友,一位老友爲他們設宴洗塵,本來有心髒病的宋因爲吃得太快,食物卡住喉嚨,喘不過氣來,就這樣離開了人間。時年七十七歲。這時,宋美齡正在紐約療養,卻沒有去參加他的葬禮,于此可見其兄
關系的微妙。②
不過,早年矛盾還不是很明顯。那一次,身兼民
財政部長、代理行政院長等要職的宋子文,原本想少量地給張學良撥點軍費,以示援助之意,不料竟被蔣介石斷然拒絕,他不但一毛不拔,還要拆張學良的臺,要拆除長城防線,放棄華北呢!對此,宋雖有些不滿,但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得與軍政部長何應欽、外交部長羅文幹等匆匆趕赴北平,應付一下。這回他們的行蹤不保密了,爲了給南京政府撈回點堅決抗戰的面子,當局對他們的北平之行,甚至還故意渲染,吹噓一通。總之,他們是打著保衛熱河、保衛長城口、要對張學良的義舉予以大力支持的旗號北上的。這雖然是虛張聲勢,嘩衆取寵,卻也蒙騙了不少善良的人,就連張學良也信以爲真,還特地舉行晚會,以示歡迎呢:
北京 順承王府張學良官邸
張學良格外開心地笑著,舉起酒杯和宋子文幹杯。
小樂隊在演奏優美的華爾茲舞曲,然而卻沒有人跳舞……
何柱將軍小聲地對身邊的王以哲將軍說:“一年了,頭一回看見少帥這樣高興。看來,蔣先生和宋先生決心支持我們抗戰了。”
王以哲喝了一口酒,不以爲然地:“我可不象少帥這樣樂觀,錦州之戰他們也下令死守表示支援,臨到關鍵時刻啥也不給,讓我們孤軍苦戰,白作犧牲……”
何柱:“哎,形勢不同了,中央再不援以實力,少帥是不會答應他們的。”
在大廳的一頭,張學良收起笑容,嚴肅地:“子文兄,舉抗戰,東北軍在最前線義不容辭。我們爲
難犧牲原無不可,可是人、錢和武器的接……
《虎落平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