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八月的西安

八月的西安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延安會談後,中共中央研究了張學良對反蔣抗日方針的不同看法,認爲他的意見是有一定代表xing的,既然象張學良這樣願意走聯合抗日道路的人對“反蔣”都難以接受,顯然,如仍堅持反蔣,對擴大統一戰線是不利的,所以采納了他的建議,將“反蔣抗日”改爲“逼蔣抗日”,“在5月5日發表的東征回師通電中,就沒有再提反蔣的字句,而是向‘南京政府諸公’提出以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的精神,在全guo範圍內、首先在陝甘停止內戰,雙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具ti辦法。……在《關于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中說:‘目前中guo人民的主要敵人是日本帝guo主義,所以把日本帝guo主義與蔣介石同等看待是錯誤的,“抗日反蔣”的口號,也是不適當的。’還說:‘在日本帝guo主義繼續進攻,全guo民族革命運動繼續發展的條件下,guodang中央軍全部或其大部有參加抗日的可能。我們的總方針應是逼蔣抗日。’”①

  紅軍爲了抗日,于1936年春東渡黃河,不料,受到蔣介石和閻錫山軍隊的阻攔。爲了顧全大局,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決定回師河西,停止這一戰略計劃的實施,並發表《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向全guo人民宣布,出師抗日的紅軍之所以回師黃河西岸,不是對guodang軍隊的堵截和進攻畏懼了,而主要是“認爲guo難當前,雙方決戰,不論勝負屬誰,都是中guoguo防力量的損失,而爲日本帝guo主義所稱快。”故決定“以此行動向南京政府、全guo海陸空軍、全guo人民表示誠意,我們願意在一個月內與所有一切進攻抗日紅軍的武裝隊伍,實行停戰議和,以達到停戰抗日的目的。”並慎重地勸告南京政府:“在亡guo滅種緊急關頭,理應翻然改悔,以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的精神,在全guo範圍、首先在陝甘晉停止內戰,雙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的具ti辦法。此不僅諸公之幸,實亦民族guo家之福。如仍執迷不悟,甘爲漢jianguo賊,則諸公之統治,必將最後瓦解,必將爲全guo人民所唾棄所傾覆。語雲:‘千夫所指,無病而死’,又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願諸公深思熟慮之。”

  中guo共産dang的這些深得人心的舉動和決策,張學良都看到了,他是衷心擁護的,他對聯共抗日和爭取蔣介石等guodang最高決策人物共赴guo難更加積極了。據劉鼎回憶,在那個時期,張學良“主動承擔勸蔣抗日的工作,蔣介石走到哪裏,他就走到哪裏找蔣介石談聯共抗日的問題。這樣的情況不止五次(南方一次,山西一次,洛陽二次,西安一次),幾乎達到每月一次。談話中蔣介石總要擺出領袖架子,讓張學良聽他的話。蔣對張說,自己已經吃了共産dang的虧,頑固地認爲和共産dang合作是不可能的,責備張學良年輕無知,易受騙。張學良一向好勝,不肯隨聲附和,堅持勸蔣抗日,說:“日本人步步逼近,自己把東北失去,再這樣下去,軍隊都不聽我的了。”兩人總是談不攏,時常沖突。

  至于說,時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第十七路軍總指揮的陝西地方實力派領袖楊虎城,他的進步傾向更是衆所周知的。出身貧寒,飽經憂患的楊虎城,早在辛亥革命時,就參加過反清的革命隊伍,以後又加入護guo軍和靖guo軍,投身討袁鬥爭,反對北洋軍閥,支持北伐戰爭。作爲一個擁護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富有愛guo思想和正義感的軍人,他有一顆救guo救民的赤子之心,“西北山高shui又長,男兒豈能老故鄉。黃河後lang推前lang,跳上lang頭幹一場。”“西北大風起,東南戰血多。風吹鐵馬動,還我舊山河。”從他早年所作的這些充滿革命激情的詩裏,不難看出他是痛感社會黑暗、guo事如麻,而迫切希望“勘定禍亂、萬姓鼓舞”的。“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又增加了一層憂慮,對日寇的瘋狂侵略也特別憤慨,所以在1933年,當日本帝guo主義占領我熱河省、華北危急、平津危急時,他曾向蔣介石要求將十七路軍開赴華北抗日。當馮玉祥、吉鴻昌等在察哈爾組織抗日同盟軍時,楊虎城不僅聲援,而且資助大批彈葯。1936年綏東抗戰,楊虎城又多次請纓殺敵。一次再次的愛guo要求,都被當局拒絕,引起了他極大的不滿,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他也一直是反對的。②所以中共對楊虎城的統一戰線工作很重視,並且也是開始得比較早的。1935年冬,當楊虎城到南京參加guodang“五全大會”時,在南方從事地下工作的南漢宸就委托申伯純到南京去見他,向他介紹dang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後來,dang中央還派汪鋒帶著毛主席的qin筆信,到西安來找楊虎城。汪鋒臨行前,毛主席接見了他,向他詳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和西北軍的情況,指出西北軍和東北軍都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他們與蔣是有矛盾的,同“中央”顧祝同、胡宗南部的矛盾也必然日益突出,所以是可以把楊虎城爭取到反對內戰和團結抗日這一邊來的。

  這也就是說,在那時,團結爭取楊虎城有利條件是不少的,但也有一定的危險xing。不過,汪鋒還是很有信心的,他在一篇回憶錄中說:“毛主席說,談判一定不要決裂,要談和。我表示,完全接受主席的指示。這次出去,當力爭談判成功,如果談不好,有危險,也不懼怕。主席說,你說得很對,現在的時機是好的,我們連續打勝仗,他們一定很動搖,成功的可能xing很大,但困准和危險是有的,我們把各方面都想到,有了精神准備,事情就好辦了。主席還具ti指示:對楊虎城部隊要有個分析,多鼓勵抗日士氣,少談以往的不愉快事情,多看進步的,少看落後的……”③

  當時,汪鋒正是在這種正確的思想路線指導下前往西安與楊虎城談判的。二人見面之後,汪即說明來意,談了形勢和紅軍聯合抗日的主張,並遞交了毛澤東、彭德懷給楊的qin啓信,信中說:“鄙人等衛guo有心,劍履具備,行程二萬,所爲何來,既達三秦,願求同志,倘得閣下一軍,聯镖並進,則山河有幸,氣勢更雄,減少後顧之憂,增加全軍之力。鄙人等更願聯合一切反蔣抗日之人,不問其dang派及過去之行爲如何,只問今日在民族危機關頭是否有抗日討蔣之誠意,凡願加入抗日討蔣之聯合戰線者,鄙人等無不樂于提攜,共組抗日聯軍,並設guo防政府主持抗日討蔣大計。”再經深談,終于消除了楊對紅軍的誤會,下定了聯合抗日的決心,所以那時楊虎城雖爲guodang西北地區一位重要的軍事領導人,實際是一位抗日愛guo將領。據說,有一次,楊虎城從南京開會回來,駐守漢中鎮巴的二十一團來電話報告,說在一次戰鬥中,有三十多人後退逃跑,使本來穩cao勝券的戰鬥一敗塗地。逃兵現已全部抓起來了……

《八月的西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八月的西安》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