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八月的西安上一小節]活路》是十七路軍印刷廠承印的,讓楊查辦。楊從容地說:軍需不會印這種東西,請晏在市面上徹查。後來楊部查清是廉棟臣等二工人告密,楊將軍覺得對不起東北朋友即將廉等秘密逮捕,關押在十七路軍軍法
,事變結束時將兩人釋放。晏道剛又去找張將軍,張學良一見《活路》小冊子,也很生氣,說:這樣的東西應當查禁,並應追查是何人所爲?他命令部隊查禁收繳。孫達生等又將收繳回來的《活路》,利用各種形式發給部隊。
後來經過特務們的明查暗訪,發現是高崇民所編,才知道誤捕了郭增凱。但是,特務們的哲學是“有錯捕,無錯放”,仍然把郭關押在南京,一直到西安事變,爲作張、楊的工作,宋子文才把郭保釋出來,一同去西安營救蔣介石。南京則對高崇民發出通緝令。此時高崇民正在洛川王以哲的軍部,劉多荃亦在洛川,張學良密令王、劉把高送往天津躲避……七十年代臺灣公布張學良寫的《我的回憶》中也提到:“有一《活路》小冊子出,內主張,東北人與西北人合作,聯共抗日,此冊乃出于高崇民之作。”⑤
一天傍晚,燥熱、憋悶,沒有一絲兒風,是古城西安少有的一個炎熱的天氣。張學良從外面回到公館,因爲他剛剛聽過一個特務在西安橫行的情況報告,心中不悅,所以這天回來臉沈,寡言少語,連晚飯也沒有吃好。
當趙四小得知他煩惱的原因後,勸道:“漢卿,算啦,現在委員長要搞獨裁,學的就是希特勒、墨索裏尼的那一套,他們不光是在西安這麼幹,在其他地方也是這麼幹的,你不要理睬他們就是了。”
“是的,我也曾這麼想過,”張學良若有所思地說,“俗話說,你走你的陽光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咱們井不犯河
。誰料樹慾靜而風不止,我不理他們,他們卻偏要找我的麻煩,對我和東北軍進行監視,還向南京告我的狀,你想,這我能置之不理嗎?”
“是的,這是使人不愉快的。”趙四小坦率地說,“但我覺得,你還是要沈住氣,有道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又說:強龍壓不住地頭蛇,他們雖然不一定都是地頭蛇,但象過去上海那些青紅幫流氓打手之類的人還是不少的。他們大都是些亡命之徒,爲效忠自己的主子,是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的,不到萬不得已,這個馬蜂窩還是不要去捅它爲好。”
這時三樓臥室裏的電燈閃了一下,原來窗外起風了,似乎還落了雨,玻璃窗被刮得啪啪直響,遠隱隱傳來沈悶的雷聲。
“你談的有道理,這我能夠理解。”沈默了一會,張學良仍然耿耿于懷地說:“我可以暫時不理他們,但如果他們認爲我怕他們,認爲我軟弱可欺,那他就錯了,不客氣地說,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越了這個限度,我也饒不了他們!”“不,漢卿,要冷靜,”趙四小繼續勸慰道,‘我總覺得,許多事還是要想開些,看透些才好,你想吧,這些人之所以敢于這樣胡作非爲,甚至連你和楊將軍都不放在眼裏,莫非他們是吃了虎肝豹膽了?不是,他們是狗仗人勢,有後臺老板撐腰,根子還在上面,漢卿,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張學良默默地點點頭,用贊許的日光望著她:“談得對!
霞,請你繼續分析。”
“其實,我的這些看法也不一定都很成熟,”趙四小看到張學良重視她的意見,便也就一發而不可收地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了。“漢卿,這些年我們朝夕相
,你應該知道,我並不是個很關心政治的人,對于你的進退也都是淡然
之,我常想,
事紛繁,爾虞我詐,宦海浮沈,風波疊起,要幹一番事業,談何容易!倒不如息影政壇,到僻靜
過點清閑的日子爲好。可是,轉念一想,又覺得這未免太消沈了,當此
難當頭,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時刻,正是熱血男兒報效
家之時,怎可消極避世?但也要看到,現在人心不齊,形勢複雜,你這個當副司令的,遇事可要三思而行啊!”“對,今後我再也不能盲從了。霞,你談得好,說下去。”趙四小
的談話,使他感到
切,所以希望多聽聽她這些頗有獨到之
的見解。
這是怎麼回事?張學良和趙四小怎麼在家中也議論起西安的形勢來?難道……
是的,由于西安抗日救亡運動日益高漲,而地內戰前線的陝、甘邊區卻風平
靜,是一派西線無戰事的和平景象,這就使急于剿共的南京當局大爲不滿了。他們利用在西安的
民
特務,四
打探,似乎獲得了一些很了不得的情報,終于發生了蔣介石密令
民
陝西省
部秘密逮捕東北大學學生、中共地下
員宋黎(宋在解放後曾先後出任旅大市市長、遼甯省委書記)和馬紹周、關沛蒼的事件。宋黎是應張學良邀請,來陝進行抗日宣傳活動的。特務們之所以抓他,對他的身份很懷疑,固然是一個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覺得宋與張學良關系密切,想從宋黎等人的口供中,進一步了解張、楊聯共抗日的情況。特務們抓了宋黎等人還不算,還准備將他們押送南京審訊呢!幸而,由于宋黎的機智,更主要的是由于張學良和楊虎城的堅定、果敢,由于他們及其部屬與特務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沈重地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蔣介石的
謀才未能得逞。
這就是發生在1936年8月29日晚上的一個不尋常的事件。因按韻目排列,這天是“豔日”,故人們常把此事稱爲“豔晚事件”。
這一事件的起因和經過,因歲月悠悠,人們的說法不盡相同,也有誤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前不久,“豔晚事件”的主要當事人之一宋黎寫了《豔晚事件》一文,對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談得比較具、詳盡,茲摘要援引如下: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九日,我接到西安綏靖公署交際長申伯純的電話,暗示
民
特務可能對我們采取行動,要我們加倍小心謹慎。情況危急,我讓馬紹周速到“總部”政訓
找他的熟人弄清情況,以便決定對策。後來知道,他出去後就被特務逮捕了,羁押在
民
陝西省
部。
馬紹周剛走,東北中學學生代表團幾個人進來找我,研究撤換東北中學校長王化一的事。當時我心裏很急,考慮他們年紀輕,怕嚇著他們不好明講,又擔心隨時可能發生意外,只簡略說了幾句就讓他們走了。代表團負責人曹富琨(曹裕民)留下來要跟我深談,我不好推辭。他正在講著,突然門被踢開,接著闖進兩個人,進門就喊:“宋黎!”我一目了然,順口答:“不在家,出去了!”特務橫眉豎目,聲嘶力竭地叫道:“就是你!”說完猛撲過來,把我和曹富琨一起逮捕了。兩個特務架起我的兩只胳膊往外拽,剛出房門,特務頭目對他的喽羅宣……
《八月的西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