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不可逆轉的曆史潮流第2小節

不可逆轉的曆史潮流

第2小節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不可逆轉的曆史潮流上一小節]得了很大的成功,是與中guo共産dang西北特別支部的領導、以及西安學生抗日救guo聯合會、東北抗日救亡總會,還有西安社會各階層愛guo人士的廣泛支持分不開的。關于這方面的情況,關于人民大衆是如何痛惡內戰、擁護抗日的情景,有qin身經曆的李連璧也有感人的介紹。他說:

  遊行示威隊伍在南院門大街集合。那天,彙合起的各路遊行隊伍和自願加入的市民不下兩萬人。當時西安市區僅有十余萬人,竟有那麼多的人響應參加。這裏值得一提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廣大士兵和一些下級軍官對愛guo青年示威遊行的同情和支持。當上司命令他們阻攔遊行隊伍的時候,他們根本不願盡力,洪流一般的遊行隊伍很容易沖過去。最明顯的是遊行隊伍准備向臨潼進發,沖向火車站時,沿路阻攔的guodang憲兵和特務都手持武器,氣勢洶洶。而在這同時,一些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士兵也跟隨著遊行隊伍前進,手裏同樣持著武器。這些憲兵、特務面臨這一情景,怎敢放肆,只好眼睜睜地看著遊行隊伍沖鋒向前,奪路而去。

  在西北軍守衛的中正門(以後的解放門),由于早已得到命令,城門上了大鎖。學生們就跑上城樓,找軍官士兵們講理,並找到了拿城門鑰匙的軍官,當學生打開城門鐵鎖時,許多士兵還幫著搬開頂門的千斤閘(大木杠),奮力推開城門。從西安到十裏鋪這一段路,遊行隊伍遇上了蔣介石下令調來的東北軍騎兵,企圖驅散隊伍。

  走在遊行隊伍前面的東北大學和東望小學的學生大都是東北淪陷後遷來的,他們連哭帶喊:“你們還是不是中guo人?還有沒有中guo人的良心?”“你們不要東北的家鄉,東北的父老鄉qin了嗎?”感動得很多東北軍官兵也流了淚,許多士兵勒住馬缰往後退去,有的幹脆轉過馬頭放遊行隊伍過去。

  另一件感人的事情是在遊行結束以後,隊伍返回時。

  那時天已黃昏,北風凜冽,寒氣逼人。由于同學們奔波呼號了整整一天,又幾乎粒米未進。雖然情緒仍很高昂,但年小ti弱的學生已經精疲力盡,支持不住了。大家互相攙扶著走,有時走幾步就倒在路旁歇息,有的很難走動。正在同學們焦急的時候,忽然大家眼前一亮,都高興地喊叫起來,原來幾十位人力車工人拉著蒸馍、燒餅和開shui給同學們送來了。同時,幾位東北軍士兵冒著風險,自動開來了幾輛運送彈葯的卡車來接同學們,並幫著把幼小ti弱的同學扶上汽車和人力車。這一切,給遊行隊伍帶來了莫大的鼓舞,大家一鼓作氣趕回城內,沿途還不時用嘶啞的嗓子唱救亡歌曲,整個活動,沒有一個同學掉隊。事後,我們才知道,饅頭燒餅是一些愛guo的中小學教職員、新聞界人士和愛guo市民捐贈的。……②

  曾參加過這次遊行的老同志談,這天因爲去臨潼請願的學生回來得晚,看看天快黑了,都還沒有回來,西安居民家家戶戶都挂起了門燈,以迎接愛guo青年的歸來……

  人民群衆的熱情關懷與支持,廣大青年學生的愛guo熱情,感染了東北軍、西北軍的官兵,對張學良將軍也是一個很大的激勵,後來在一次民衆大會上,他坦率地說:“在‘一二·九’那天,我曾向參加請願的同學講,關于抗日問題,一星期以內有事實答複。想諸位還記得,那天的事情,真是給我一個絕大的刺激。……”③

  張學良是講信義的,也是正大光明的,他不同意或者辦不到的事,他都把話說到明chu,但他答應了的,就決不食言,回去後他便立即向蔣介石作了诤谏,可是卻受到蔣的申斥:“你到底是代表學生還是代表我?你是站在學生的立場還是站在guo家大員的立場?”指責他不該爲學生辯護。

  “不,不是這樣的。”張學良盡量心平氣和地說:“我沒有爲他們辯護。據我了解,他們只是要求政府抗日,並無惡意。我曾qin自到現場查看了,他們不是搗亂,都是純潔的愛guo青年。”

  “什麼?愛guo青年?”蔣介石冷笑道,“我看結論還是不要下得太早吧,愛guo不愛guo,不是光看唱高調,而是看行動。當學生的,不好好讀書,動不動就幹預guo事、示威遊行,有的還破壞交通,沖擊政府,甚至聚衆毆打政府官員,試問,這是什麼愛guo行動?唵?!”

  “不過,這次示威遊行,秩序還好……”

  “不,不!這個我不管。今後不許再胡鬧,今後不管在哪裏,凡發現有搞示威遊行而又不聽勸阻的,就堅決鎮壓,就用機關槍掃射!”

  蔣介石如此敵視愛guo青年,在抗日問題上如此固執己見,張學良還能再說什麼呢!

  但蔣介石並不就此善罷甘休,他認爲張、楊已不可相信,遂于當日給邵力子寫了一封密信,企圖爲撤換張、楊造輿論,以期使這一計劃迅速實現。

  蔣介石用毛筆在紅格的十行紙上向邵力子作了如下的秘密指示:

  力子主席勳鑒:

  可密囑駐陝大公報記者發表以下消息:蔣鼎文、衛立煌先後皆到西安。聞蔣委員長已派蔣鼎文爲西北‘剿匪’軍前敵總司令,衛立煌爲晉、陝、綏、甯四省邊區總指揮。陳誠亦來陝谒蔣,聞將以軍政部次長名義指揮綏東中央軍各部隊雲。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它記者,西安各報亦不必發表爲要。

  中正十二月九日

  所有這一切,迫使張學良不能不認爲在抗日問題上,他與蔣介石不但完全沒有共同的語言,而且顯然已經發展到非攤牌不可的地步了!所以,自此以後,張學良和楊虎城都在秘密地調兵遣將,積極進行兵谏的准備工作。

  就正在這個當兒,因爲誤會曾發生過一場虛驚,如果不是楊虎城沈著冷靜,以“軍事演習”爲名巧妙地掩飾過去,還會鬧出大亂子呢!

  原來,12月9日晚,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著名的易俗社請隨蔣來陝的guodang軍政大員看戲。晚上九點左右,十七路軍的憲兵營長宋文梅到西安城東門樓去找張學良衛隊營營長孫銘九,主要是近日廣大官兵情緒激動,而對于張、楊二將軍將要采取的重大軍事行動,他們也都略有所聞,所以對形勢特別敏感,還生怕有人告密或暗地裏進行破壞搗亂呢。但這晚很不湊巧,當宋文梅來到城東門樓附近時,正值孫銘九帶領一部分士兵乘汽車出發去臨潼,他們荷槍實彈,行se匆匆。宋文梅本想過去問一聲,可是幾輛大卡車頃刻開走,一陣風似的,很快就消失在茫茫黑夜之中了。

  宋文梅把這事與他掌握的軍事機密聯系起來,誤認爲他們是到臨潼去捉蔣了,當即返回向王菊人(楊虎城的機要秘書)報告了他在東城門樓看到的情況,說是捉蔣的車隊已經出發,我們要配合行動才好。王菊人立即到易俗社向楊虎城轉報了這一緊急情況,楊信以爲真,命令十七路軍有關部……

《不可逆轉的曆史潮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不可逆轉的曆史潮流》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