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蘇仙嶺·鳳凰山第3小節

蘇仙嶺·鳳凰山

第3小節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蘇仙嶺·鳳凰山上一小節]田胡子。田胡子是個心地善良的熱心人,見將軍如此愛好釣魚,便熱情向他介紹釣魚經驗,贈他一套釣魚工具,每天提前爲他准備好魚餌。從此,兩人便成了江邊好友。

  ……夏天,沅江兩岸的人民素有遊泳的愛好。將軍到這裏後深受影響,決心學會遊泳。他用一個汽車內胎作救生圈,身ti臥在圈內,手腳不停地劃動,開始先在淺shui裏遊動,後來逐漸向深shui中暢遊了,因此,興趣越來越濃,差不多每天下午都到shui中一遊。將軍不但自己愛遊泳,而且積極倡導群衆遊泳,組織遊泳比賽。他派人到鄰近的滬溪縣未蒲市買回許多最好的西瓜。在比賽那天,讓參加競賽的人站在岸邊排成一條線,將西瓜用船運到江心抛下,槍聲一響,百lang翻飛,各顯神通,誰奪得西瓜就獎給誰,遊泳競賽活動開展得特別活潑。

  將軍很關心群衆疾苦。有一天,他在鳳凰山下釣魚。碰見山後一個叫高應歡的農民也在那裏用魚網撈魚,便聊起天來。他了解到高應歡家中人口多,生活困難,老母久病在chuang無錢就醫,馬上掏出三塊銀元,送給高應歡。高應歡說什麼也不肯要。將軍好言相慰,硬要他收下。高應歡激動得熱淚盈眶。這件事,至今仍傳爲佳話。

  ……一九三九年端午節,將軍感到寺裏生活太單調了,便說:“屈原是死在江裏的,我們應該到江邊紀念他。”

  于是,讓副官將做好的飯、菜,都挑到山下楊少全家門口的禾場坪裏擺好,臨江憑吊憂guo憂民的偉大詩人屈原。

  一九三九年農曆五月一個夜晚,沅江上遊,下了一場大暴雨,不少房屋被沖垮了,田地被淹沒了,還有不少人畜被洪shui沖走。黎明即起的將軍,站在望江亭上,見此情景,非常著急,想法動員沿江有船只的群衆,先救人後撈物資,救得一人,獎銀元五塊,群衆聽說是將軍號召救人,都積極響應,大家齊心合力,搭救災民,只兩個多小時,就使十多個災民tuo險。災民們家破人亡,苦不堪言。將軍又解囊相助,幫助重建家園,表現了憂guo憂民的高尚情cao。……⑤

  家離鳳凰寺不遠的黃忠義,還談了他自己的一段qin身經曆:

  四十六年前,我家住在離鳳凰山只有一裏多路的黃家沖村。那時候我才二十五歲。記得那是一九三九年四月的一天早晨,早飯後,我准備下地幹活,剛出門就碰上一個穿軍裝的年輕的士兵,他向我打著招呼:喂,老鄉!你是這個村裏的吧?我們鳳凰山上的張老板,請你們找兩個人,給他魚池裏去車shui

  我聽他這麼一說,心想真倒黴,怎麼會碰上這樣的差事,當我正在猶豫的時候,站在我面前的這位士兵,好象看出了我的心事,便自我介紹說:我是張老板的號兵,你不要害怕,我們張老板對人可好啦!你去找個人一起給張老板車shui,他會給你們付工資,不會使你們吃虧的。

  我沒辦法,只好找我叔叔黃昌富一起商量,我們稍准備了一下,就擡著shui車上鳳凰山去了。

  上山後,號兵當即把我們帶到魚池邊。我一看,這個魚池並不大,是用人工挖出來的。我們架好了shui車,就拼命地幹了起來,我叔小聲對我說:“我們快些幹,把shui車幹了馬上就走,免得他們找麻煩。”我們約摸幹了三個來小時,就把池shui車幹了,趕忙收拾好shui車,也沒向那個士兵打招呼,就走了。那料剛走到半山腰,號兵叫住了我們,接著就趕到了我們的面前,給我們解釋說:我們老板有一個脾氣,凡是給他幹了活的人,必須請他吃飯,不然他會不高興的。經號兵一再解釋,我們盛情難卻,只好返回。號兵把我們帶進鳳凰寺廚房旁邊的一個小屋子裏。只見屋裏擺著一張小方桌,桌上擺放著一大碗新鮮豬肉炒辣椒,還有一盤炒ji蛋,一盤紅燒豆腐,外加一個小白菜。吃過飯後,又給我們付了工錢。從那以後,張老板經常派人叫我們給他幹點零活,慢慢也和山上的憲兵都混熟了。

  我在鳳凰山經常看到一個身穿灰se中山服的壯年人,他身材魁梧,很少說話,他舉止言談就象個“大人物”。有一次號兵悄悄告訴我,他就是經常請你上山的“張老板”。

  據說,張老板心情煩躁的時候,常愛泡咖啡喝,時而打打網球,有時也喝點酒解悶,一次,他竟在鳳凰山附近的南岸小酒店喝醉了,惹得大家一陣好找才找到他。

  張老板在鳳凰山一大樂趣,就是愛釣魚消遣。他經常漫步到山腳河邊垂釣,有時沒釣到魚,也得買一條魚挂在鈎上。有一次他去河漲湖釣魚一無所獲,他就買一條四斤多重的鳜魚挂在自己的釣鈎上,放在河裏觀賞。

  一九三九年秋天,號兵叫我上山有事,去後才知道張老板要離開鳳凰山了。記得有一天,天剛蒙蒙亮,鳳凰山的人馬動身了,我挑著張老板兩只精製的小木箱,懷著依戀不舍的心情,跟在張老板一行人的後面。當時我看到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張老板走得很慢,時而回頭望望,好象舍不得鳳凰山似的。我邁著沈重的腳步跟在後面,一直把張老板送到鳳凰山腳下上了船。

  後來我才知道張老板的真實姓名就是著名的愛guo將領張學良。如今回憶往事,叫人難以忘懷。⑥

  另據報道,爲紀念張學良將軍對促成guo共兩dang實現第二次合作所作的貢獻,張學良居住過的鳳凰寺,如今已整修一新,將軍的照片和他題寫在鳳凰寺內的詩,均已複製出來,供人觀瞻。此chu在“文革”中遭到破壞,但張將軍和夫人當年常常登臨的觀江樓,如今經過重建,又恢複了昔日的容顔。姜宏頂說:

  一九三八年,湖南省沅陵縣縣長王潛恒爲張學良將軍修建的觀江樓,已在紀念西安事變五十周年前夕重建竣工。

  這座氣勢雄偉的觀江樓,分樓上樓下兩層,此樓系張學良將軍被南京當局從郴州蘇仙嶺輾轉遷移到沅陵鳳凰山以後,時任湖南沅陵縣縣長王潛恒先生專爲將軍修建的。當時,張學良將軍與趙四小jie常常登樓遠眺,以此來排解內心憂憤。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張學良將軍離開沅陵轉押到貴州修文以後因無人管理,年久失修。“文化大革命”中,更遭損壞,蕩然無存。爲紀念張學良將軍,湖南省沅陵人民政府從一九八二年起撥款修複張學良將軍舊居鳳凰山並重修觀江樓。⑦

  這件事辦得好!而且也再次證明,大凡情cao高尚,譽滿人間,真正爲人民作出了無私貢獻的人,人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並總會以這樣那樣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崇敬和懷念之情。不過,說那時與張學良在一起的是趙四小jie,則顯然是弄錯了,實際是夫人于鳳至,有張學良詩爲證:

  卿名鳳至不一般,

  鳳至落到鳳凰山。

  深山古刹多梵語,

  別有天地非人間。

  --------

  ① 鄒雲feng:《張學良被囚蘇仙嶺》,原載1984年7月21日《團結報》。

  ② 劉恩銘:《秘密囚禁中的張學良》,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③ 邱秀虎:《張學良將軍被囚瑣記》,原載《貴陽文史資料選輯》第四輯。

  ④ 引自滕蔚萱回憶資料。邱、滕兩位當事人所談的張學良在郴州的這場虛驚,存在著某種誤會,這是不消說的,但東北軍部分軍官曾打算營救他,則並不假,據陳正舜《一次鮮爲人知的營救張學良行動》(《團結報》1988年6月)一文介紹,1937年1月中旬,當時地chu杭州笕橋的中央航校中的原東北軍空軍官兵對得知張學良將軍已由南京移至溪口關押“十分動心”,密謀救張。3月中旬一天,沈克昌(航校副校長),清晨三四點鍾,以春遊爲名,率一二百人分乘幾輛卡車直駛雪窦山,以拜望老長官名義見到張學良提出請他同他們一起速返笕橋,轉乘容克機(張原專機,馮等已暗中修好)徑飛香港。張不允,但深受感動。馮等見張不走,而且時間緊迫,行動起來風險也大,只得敬請老長官珍重。臨別,張qin書一橫幅相贈,勉勵他們多多爲guo盡力。

  ⑤ 鍾玉如:《萬裏碧空孤影遠》,原載1986年12月《西安今古》。

  ⑥ 黃忠義:《回憶張學良在鳳凰山》,原載《西安晚報》。

  ⑦ 姜宏頂:《張學良將軍觀江樓重建竣工》,原載《西安晚報》。

……

《蘇仙嶺·鳳凰山》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中國現代人物傳記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