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長系壯士將如何

長系壯士將如何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張學良作爲蜚聲中外的“西安事變”的發動者和卓越的愛guo者,作爲經曆了世所罕見的長期幽禁至今尚在人世的guodang著名人士,作爲一位造詣很深的明史專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作爲文學功底深厚、精于詩詞的學者,作爲寫得一筆好字的書法家,作爲一個時刻跳動著拳拳愛guo心的詩人,人們卻知之甚少。

  大好河山夕照中,

  guo人肩負一重重;

  男兒正要聞ji起,

  一寸光yin莫放松。①

  這是“九·一八”事變後,作爲兼任東北大學校長的張學良,在聽取了流亡學生對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的揭露和控訴之後的感事詩,他滿懷重振軍威、殺敵報guo之志,呼籲人們要自強不息,聞ji起舞,前仆後繼,收複guo土。“雄ji一唱天下白”,經過八年抗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抗戰勝利了。張學良自己的chu境雖然並沒有什麼好轉,但他對抗戰勝利後的和平和中guo的未來仍然是滿懷憧憬,寄于很大希望的,所以他曾揮毫作詩,並以《獄中近作》爲題,發表在當時的重慶《新華日報》等報刊上,其中共二首,即:

  一、發 芽

  盼發芽早,

  願根葉

  長得茂;

  深耕種

  勤鋤草,

  一早起

  直到

  太陽曬的

  似火燒,

  呀,

  芽,畢竟發了!

  二、搶 糞

  到chu打主意

  搶糞

  偷尿

  活象強盜。

  在人前誇口爲的

  那樣菜

  是我的頂好

  呱呱叫!②

  張學良的詩,多爲舊ti詩詞,象這種短小精悍的新詩,尚不多見。不過,從這兩首詩來看,他對于寫新詩,也是功底不淺的。而這,顯然又與他年青時接受西方教育、愛好文藝、並也曾在報刊上發表過這類詩作有關。就這兩首詩來看,乍讀之,似也平平,實際細思之,它記事托意,寓意深長。就說《發芽》這詩吧,它就含意新穎,表示新生,意在贊頌抗日戰爭的勝利。難道不是這樣嗎?“正是爲了這‘芽’,詩人獻出了自己的一切,也正是爲了這‘芽’,中guo人民艱苦奮鬥付出了血的代價。‘盼發牙早’,只有耕耘者才會有這種急切的心理。成爲中guo現代史上裏程碑的西安事變,其發動者的初衷不就是在盼望‘發芽’嗎?征戰沙場的抗戰勇士流血犧牲何嘗不是期望著這‘芽’早日破土呢?‘呀!芽畢竟發了!’中guo人民終于盼來了這個偉大的時刻。一個‘呀’字把張學良將軍的內心驚喜之情和盤托出。……《搶糞》則是一首絕妙的諷刺詩。這(它——筆者)幽默,然而深刻;樸素,然而有力。這首詩通過對一個‘活的強盜’的搶糞者的描繪,含蓄地批判了一些人搶奪抗日戰爭勝利果實的醜惡行徑,表達作者的憤懑之情。詩中對搶糞者的揭露可謂入木三分了。”③當此二首詩在重慶和延安的報紙上發表時,同時還刊登了著名戲劇家田漢讀此詩後的引言及和吟,其主要內容是:

  讀張學良近作

  客有從息烽來者,帶來張將軍近作兩首,真純可喜。

  將軍被羁十年矣!各方呼籲釋放政治犯,將軍甚至未被歸入政治犯之列,而謂以“家法”chu之。十年來監視將軍一家及其左右者聞達百余人,將軍以釣魚種菜爲日常功課,晚間在菜油燈下讀書精進。亦以此損害其目力,壯年之身禦老光鏡。將軍之兵谏實爲神聖抗戰之直接動力。

  今抗戰勝利,而東北內戰不已,殺人盈野,將軍羁系息烽無以爲力,其感慨將如何也!

  某公近從息烽過,帶來將軍消息多:

  挑燈辛勤讀史記,下筆辄複成新歌。

  使軍學圃豈得已,子牙垂綸悲蹉跎。

  獨疑勝利複員日,長系壯士將如何?④

  是的,這幕曠古未聞的人間悲劇早該結束了。同時我們由此也欣慰地看到將軍的堅強,他雖然身在禁中,仍心憂天下。同樣,dang和人民也一直關懷和思念將軍,早在張學良南京被扣之初,中guo共産dang和十七路軍、東北軍爲營救將軍就曾作了很大的努力,都因所謂案情重大,蔣介石還不能原諒張漢卿而未能如願。抗日戰爭勝利後,guo共兩dang在重慶進行和平談判時,中guo共産dang再次提出恢複張學良、楊虎城二將軍的自由問題,也都因爲guodang當局的百般阻撓,而未成功。當然,在張學良初被囚禁的時候,特別是抗日戰爭爆發後,社會上確曾一度風傳張學良要獲釋,他本人也很希望能爲抗戰做點事,他曾對在他住chu站崗的士兵說:“你到過東北嗎?那是個好地方!”還說:“日本侵略我們祖guo了,我帶你們打日本去!”有一次張治中到鳳凰山去看他,他痛心地說:“guo家正是遭難的時候,爲什麼老把我關在這裏?希望恢複自由,爲抗戰做點事,不論做什麼都行。”那時,他雖然經常搬遷,生活很不安定,可是不論到哪裏,房間裏總是挂著地圖,一有空就走過去看,有時手裏還拿著鉛筆,在大地圖上作著標記。聽到中guo軍隊打勝仗的消息,他就非常高興;聽到日寇又占領了我guo哪座城市,又在屠殺中guo的老百姓時,他就痛苦。總是感慨地說:“又失守了,怎麼盡打敗仗呢?”爲了爭取能重上戰場,殺敵報guo,他還曾多次給蔣介石寫信,均遭拒絕……

  這些,一般人當然都是不知道的。所以那時關于要放他出來的傳聞流傳頗廣。實際是很難實現的,因爲心song欠寬的蔣介石,對于張學良對他的冒犯仍耿耿于懷,所謂釋放雲雲,只不過是他鑒于輿論的壓力,不得不裝裝樣子,做出點和解的姿態而已。

  果然,這事僅僅在一個短時期內傳播了一下,不久也就煙消雲散,再無下文了。

  張學良原來還尋思,短時期內因爲委員長的氣還未消,是不會放他的,可能還要執行那個十年徒刑的原判吧。實際他還是想錯了,因爲一直到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前夕,蔣介石仍絲毫沒有放他之意,只在1945年的春天,派莫德惠去貴州看過他一次。莫臨行之前,蔣介石拿出一塊閃閃發光的懷表,讓他轉交張學良,說是他送的。蔣介石實際是想以此試探張學良的態度和口氣,要考查一下他是否回心轉意了。張學良接過懷表,漫不經心地看了看,風趣地說:“時間不早了,這只表很好,它是不容易停的啊!”莫德惠對張學良的話心領神會,也幽默地說:“自有歸期君莫問。”⑤

  然而,這個“歸期”在那時是極爲渺茫的,因爲在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又准備發動更大規模的內戰了,他不僅無意恢複張學良的自由,還在1946年對張學良實施了更遙遠、更長期的流放。

  那是1946年的冬天,寒風蕭索,樹葉枯黃,原野、山川原有的那種春意盎然的景象不見了,代之而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派破敗、昏黃和荒涼的圖景。就在這個寒……

《長系壯士將如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長系壯士將如何》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