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微笑的挑戰者上一小節]兔子島探險。
兔子島是一座更小的海中孤島,只有小管島的四分之一。整個島上無一人居住。
中日雙方教師的意見出現了分歧:日本老師主張乘汽車輪胎劃過去登陸,讓孩子真正驗一下探險的滋味;中
老師堅決反對,說這樣做太危險。
中日雙方的孩子也發生了爭執:奧田亞章和“小阿信”一會兒揮動雙臂,一會兒打穿遊泳的手勢,意思是:“咱們遊過去”,葛奕和段苒立即搖頭擺手,因爲她們根本不會遊泳,而且風
又那麼狂烈。
爭論到最後,還是采納了中的方案——乘船。在做出最後決定之前,幾個日本老師扛著輪胎去海邊試了試,被風
打了回來。
8月9日清晨,兩孩子爬起來連懶腰都來不及伸一下,背上
和幹糧就去乘船。狂風呼嘯著,巨
一個個湧來,小漁船在
尖上搖晃著,那感覺就像坐過山車——不過,那是有安全保障的,而這卻無人敢打保票。萬噸輪都有沈沒之險,何況這破舊的木製小船。謝天謝地,終于登上了礁石成群的兔子島。
盛夏之日,兔子島上的太陽如火球一般烤人。很誘人的幾頂帳篷,成了營員們的最佳避難所。可是,當吳慧老師坐定之後,她的心裏隱隱有些不安了。
想起這些,她對我說:
“我坐了一會兒,才忽然發現,躲進帳篷的大都是中孩子和老師!日本孩子穿運動服和牛仔褲,穿奇安特膠鞋,能不熱嗎?可他們全都在帳篷外面,任憑怎麼曬也不進來。爲什麼中
孩子就那麼
嫩呢?
“不過,我也很矛盾。孩子們萬一曬爆了皮,該有多麻煩呢?從這一點想,我又不希望他們曬。所以,我主動喊北京的孩子進帳篷,可他們也變得不聽話了……”
北京孩子已經與日本孩子玩熟了,甚至到了互相起外號的地步。中的蔡翔知名度最高——“菜(蔡)包子”;李娜被稱爲“雪花梨”;日本小姑娘西侯除了“小阿信”之外,又多了一個外號——“西紅柿”;還有兩個日本女孩被稱爲“大菠蘿”和“大久保”。很有趣的是,叫外號不但語言障礙小,還特別
切。日本孩子一群一群地喊“菜包子”,追得蔡翔無
藏身。
第一次見到大海的董志宇,對于兔子島之行印象極深,說那是最驚心動魄的一天。
他寫道:
“兔子島西側是風最大的地方。大
一個接一個地卷來,發出震耳慾聾的響聲。我們懷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來到了一塊被大
沖刷得很平滑的岩石上。遠
,正孕育著一個巨
。果然,隨著一聲聲隆隆的轟響由遠而近,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個令人生畏的
。這
有8米多高,翻卷著向我們撲來,‘啪’的一聲擊打在岩石上,我們的全身也
了個透。
頭打在我身上,差點把我掀翻進大海裏!那一刻,我真害怕,但過後又感到真痛快!
“望著浩瀚的大海,望著遼闊的天空,我的心裏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董志宇的感受無疑是真切的和有代表的。試想,一直生活在遠離大自然的都市裏,嘈雜的環境加上升學壓力,孩子們猶如鳥兒
人籠中。如今,當他們擁抱著海
,怎能不思緒如
感慨萬千呢?
然而,與異的同齡人在一起,中
孩子怎麼會有那麼多遺憾呢?就在撤離兔子島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讓中
孩子和老師尴尬的小事:日本孩子習慣地掏出廢品袋,把他們也包括中
孩子掉的飯渣或扔的果皮等廢物,一一拾入袋中,並且用膠帶粘封嚴帶回去。
望著這個場面,中老師和孩子的臉微微有些發熱了:我們是中
人啊!是主人啊!怎麼卻像不講文明的客人,反倒讓日本孩子像主人一樣替我們做清潔的事。我們一向高喊的愛祖
哪裏去了?
是啊,這一個個數不清的尴尬,到底是怎樣發生的呢?
讓我們來做一個對比吧。
40名青島孩子是從全市選拔出來的。10名北京孩子是從全校570名學生中精選出來的。我手頭恰好有一份(參加中日少年探險夏令營學生情況簡介)。從推薦材料看,他們個個都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有些是連續多年的三好學生,有的曾在全華羅庚金杯數學比賽或奧林匹克競賽中得獎,還有的擔任大隊長或中隊長。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大都“求知慾強”、“勇于探索”、“勇于吃苦”等等。
與中孩子完全不同,142名日本孩子全部是自願報名,只要報名和交費,哪個孩子都可以隨便參加。
這就是說,眼下在夏令營這個競爭場裏,實際上是一場並不公平的競爭:中方是優秀選手,日方是普通選手。然而,誰輸誰贏還用去說嗎?
北京的孩子很有自知之明,坦率地承認自己輸了。他們爭先恐後地對我說:
“日本孩子動手能力比我們強!”
“他們比我們能吃苦。”
“他們比我們熱情,肯主動交朋友!”
“日本孩子敢闖!”
“他們無拘無束,不怕把服弄髒,甚至敢把墨抹在老師臉上。我們太小心了!”
“分西瓜時,他們搶著吃,大口吃,聲音很響地吃。我們牢記外事紀律的規定,吃東西不許出聲。結果,吃瓜太少!”
“日本孩子少說多做,中孩子恰恰相反,多說少做。”
“……”
聽到這裏,我直想哭。應當公正地說一句話:家氣象局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是走在前面的,而這些學生也是非常可愛的——在中
小學生中算是優秀的。問題在于:我們的好學校好學生爲什麼顯出那麼多弱點呢?
中日甲午海戰之前,中的海軍裝備
平不比日本差。可是,當德
專家登上中
戰艦,發現清朝士兵在炮膛上晾
服,接著再一摸炮膛裏還有灰,當即斷定中
海軍必敗于日本。後來,這預言成爲巨大的悲劇現實。
當代政治家和教育家們都斷言,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競爭的關鍵是素質競爭。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孩子素質方面的弱點,不正暴露了中
民族素質的弱點和中
教育的弱點嗎?這能視作小問題嗎?
我試著讓同學們自己剖析一下原因,董志字不假思索地口說道:“遺傳呗!”
“遺傳?”我一怔。我更沒想到,他抑製不住激動,口若懸河一般傾訴起來。
他說:“做事總是瞻前顧後,三思而後行,權衡到百無一害才去幹,中人自古以來不就是這樣嗎?至少,姥姥不准我動火。天然氣爐竈又是電子打火,有什麼危險?就不准我動!我平時住姥姥家,有什麼辦法?姥姥不讓我幹,還說什麼不能光會學習,還要會幹家務。她讓我幹什麼家務呢?掃地、倒垃圾、洗碗、刷鞋等等,凡電、火、
和刀子一概不許碰。其實,不是中
孩子不能幹,而是家長不讓幹!獨生子女嘛,萬一出事怎麼辦?您也許不信吧?我姥姥還是退休的小學教師呢,道理上特明白,實踐起來就是不行。您說,我們怎麼會不高分低能呢?”
“別看日本人那麼得意,與他們在一起,我並不自卑。他們條件好是事實,那是人家幹出來的。等我們長大了也去奮鬥呗!我就不信,咱們中人總落在後面。我希望家長和老師多放手多放心,讓我們去闖吧,哪怕頭破血流,我們也心甘情願!”
聽著董志宇擲地有聲的話語,我不禁仔細地端詳起這位熱血少年。他雖然年僅13歲,身高已經一米七,雙眉濃黑,上顯出微微青
,似乎隱隱可見毛茸茸的胡須在萌動。
我忽然産生一個聯想:一只年輕的被縛住雙翅的鷹,正焦灼地注望著藍天。它還沒有尋到解開或磨斷繩索的辦法,盡管那辦法並不很難尋找。不過只要肯去尋找就有希望!
……《微笑的挑戰者》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現代名家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