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魯迅>>我們怎樣做父親

《墳》我們怎樣做父親

魯迅作品

  我作這一篇文的本意,其實是想研究怎樣改革家庭;又因爲中guoqin權重,父權更重,所以尤想對于從來認爲神聖不可侵犯的父子問題,發表一點意見。總而言之:只是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罷了。但何以大模大樣,用了這九個字的題目呢?這有兩個理由:

  第一,中guo的“聖人之徒”⑵,最恨人動搖他的兩樣東西。一樣不必說,也與我輩決不相幹;一樣便是他的倫常,我輩卻不免偶然發幾句議論,所以株連牽扯,很得了許多“鏟倫常⑶”“禽獸行”之類的惡名。他們以爲父對于子,有絕對的權力和威嚴;若是老子說話,當然無所不可,兒子有話,卻在未說之前早已錯了。但祖父子孫,本來各各都只是生命的橋梁的一級,決不是固定不易的。現在的子,便是將來的父,也便是將來的祖。我知道我輩和讀者,若不是現任之父,也一定是候補之父,而且也都有做祖宗的希望,所差只在一個時間。爲想省卻許多麻煩起見,我們便該無須客氣,盡可先行占住了上風,擺出父qin的尊嚴,談談我們和我們子女的事;不但將來著手實行,可以減少困難,在中guo也順理成章,免得“聖人之徒”聽了害怕,總算是一舉兩得之至的事了。所以說,“我們怎樣做父qin。”

  第二,對于家庭問題,我在《新青年》的《隨感錄》⑷(二五,四十,四九)中,曾經略略說及,總括大意,便只是從我們起,解放了後來的人。論到解放子女,本是極平常的事,當然不必有什麼討論。但中guo的老年,中了舊習慣舊思想的毒太深了,決定悟不過來。譬如早晨聽到烏鴉叫,少年毫不介意,迷信的老人,卻總須頹唐半天。雖然很可憐,然而也無法可救。沒有法,便只能先從覺醒的人開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還有,我曾經說,自己並非創作者,便在上海報紙的《新教訓》裏,挨了一頓罵⑸。但我輩評論事情,總須先評論了自己,不要冒充,才能像一篇說話,對得起自己和別人。我自己知道,不特並非創作者,並且也不是真理的發見者。凡有所說所寫,只是就平日見聞的事理裏面,取了一點心以爲然的道理;至于終極究竟的事,卻不能知。便是對于數年以後的學說的進步和變遷,也說不出會到如何地步,單相信比現在總該還有進步還有變遷罷了。所以說,“我們現在怎樣做父qin。”

  我現在心以爲然的道理,極其簡單。便是依據生物界的現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續這生命;三,要發展這生命(就是進化)。生物都這樣做,父qin也就是這樣做。

  生命的價值和生命價值的高下,現在可以不論。單照常識判斷,便知道既是生物,第一要緊的自然是生命。因爲生物之所以爲生物,全在有這生命,否則失了生物的意義。生物爲保存生命起見,具有種種本能,最顯著的是食慾。因有食慾才攝取食物,因有食物才發生溫熱,保存了生命。但生物的個ti,總免不了老衰和死亡,爲繼續生命起見,又有一種本能,便是xing慾。因xing慾才有xing交,因有xing交才發生苗裔,繼續了生命。所以食慾是保存自己,保存現在生命的事;xing慾是保存後裔,保存永久生命的事。飲食並非罪惡,並非不淨;xing交也就並非罪惡,並非不淨。飲食的結果,養活了自己,對于自己沒有恩;xing交的結果,生出子女,對于子女當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後後,都向生命的長途走去,僅有先後的不同,分不出誰受誰的恩典。

  可惜的是中guo的舊見解,竟與這道理完全相反。夫婦是“人倫之中”,卻說是“人倫之始⑹”;xing交是常事,卻以爲不淨;生育也是常事,卻以爲天大的大功。人人對于婚姻,大抵先夾帶著不淨的思想。qin戚朋友有許多戲谑,自己也有許多羞澀,直到生了孩子,還是躲躲閃閃,怕敢聲明;獨有對于孩子,卻威嚴十足,這種行徑,簡直可以說是和偷了錢發迹的財主,不相上下了。我並不是說,--如他們攻擊者所意想的,--人類的xing交也應如別種動物,隨便舉行;或如無恥流氓,專做些下流舉動,自鳴得意。是說,此後覺醒的人,應該先洗淨了東方固有的不淨思想,再純潔明白一些,了解夫婦是伴侶,是共同勞動者,又是新生命創造者的意義。所生的子女,固然是受領新生命的人,但他也不永久占領,將來還要交付子女,像他們的父母一般。只是前前後後,都做一個過付的經手人罷了。

  生命何以必需繼續呢?就是因爲要發展,要進化。個ti既然免不了死亡,進化又毫無止境,所以只能延續著,在這進化的路上走。走這路須有一種內的努力,有如單細胞動物有內的努力,積久才會繁複,無脊椎動物有內的努力,積久才會發生脊椎。所以後起的生命,總比以前的更有意義,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價值,更可寶貴;前者的生命,應該犧牲于他。

  但可惜的是中guo的舊見解,又恰恰與這道理完全相反。本位應在幼者,卻反在長者;置重應在將來,卻反在過去。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犧牲,自己無力生存,卻苛責後者又來專做他的犧牲,毀滅了一切發展本身的能力。我也不是說,--如他們攻擊者所意想的,--孫子理應終日痛打他的祖父,女兒必須時時咒罵他的qin娘。是說,此後覺醒的人,應該先洗淨了東方古傳的謬誤思想,對于子女,義務思想須加多,而權力思想卻大可切實核減,以准備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況且幼者受了權力,也並非永久占有,將來還要對于他們的幼者,仍盡義務,只是前前後後,都做一切過付的經手人罷了。

  “父子間沒有什麼恩”這一個斷語,實是招致“聖人之徒”面紅耳赤的一大原因。他們的誤點,便在長者本位與利己思想,權力思想很重,義務思想和責任心卻很輕。以爲父子關系,只須“父兮生我⑺”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應爲長者所有。尤其墮落的,是因此責望報償,以爲幼者的全部,理該做長者的犧牲。殊不知自然界的安排,卻件件與這要求反對,我們從古以來,逆天行事,于是人的能力,十分萎縮,社會的進步,也就跟著停頓。我們雖不能說停頓便要滅亡,但較之進步,總是停頓與滅亡的路相近。

  自然界的安排,雖不免也有缺點,但結合長幼的方法,卻並無錯誤。他並不用“恩”,卻給予生物以一種天xing,我們稱他爲“愛”。動物界中除了生子數目太多一一愛不周到的如魚類之外,總是摯愛他的幼子,不但絕無利益心情,甚或至于犧牲了自己,讓他的將來的生命,去上那發展的長途。

  人類也不外此,歐美家庭,大抵以幼者弱者爲本位,便是最……

墳我們怎樣做父親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我們怎樣做父親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