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善言治道,亦擅文章者,先有陸賈佐高祖,每稱說《詩》《書》;高帝命著書言秦所以失天下及古今成敗,每奏一篇,帝未嘗不稱善,名其書曰《新語》〔1〕;今存。文帝時則有颍川賈山,嘗借秦爲喻,言治亂之道,名曰《至言》〔2〕;其後每上書,言多激切,善指事意,然不見用。所言今多亡失,惟《至言》見于《漢書》本傳。
賈誼〔3〕,雒陽人,嘗從秦博士張蒼受《春秋左氏傳》〔4〕。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于郡中,廷尉吳公〔5〕薦于文帝,召爲博士,時年二十余,而善于答诏令,諸生莫能及。文帝悅之,一歲中超遷至大中大夫,且擬以任公卿。绛灌馮敬〔6〕等毀之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慾擅權,紛亂諸事。”于是帝亦疏之,不用其議;後以誼爲長沙王〔7〕太傅。誼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爲賦吊屈原,亦以自谕也: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湛汨羅。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殒厥身。嗚呼哀哉兮逢時不祥,鸾鳳伏竄兮鸱枭翺翔。阘茸尊顯兮讒谀得志,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籲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骖蹇驢兮。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訊曰:已矣,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覩深潛以自珍;鼂蟂獺以隱
兮,夫豈從蝦與蛭缻。所貴聖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豈雲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征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汙渎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鯨兮,固將製于蝼蟻。”
三年,有鸮飛入誼舍,止于坐隅。長沙卑,誼自懼不壽,因作《服賦》以自廣,服者,楚人之謂鸮也。大意謂禍福糾纏,吉凶同域,生旨,蓋得之于莊生。歲余,文帝征誼,問鬼神之本,自歎爲不能及。頃之,拜爲帝少子梁懷王太傅〔8〕。
時複封淮南厲王子四人〔9〕爲列侯,誼上疏以谏;又以諸侯王僭擬,地或連數郡,非古之製,乃屢上書陳政事〔10〕,請稍削之。
其治安之策,洋洋至六千言,以爲天下“事勢,有可爲痛哭者一,可爲流涕者二,可爲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因曆指其失,頗切事情,然不見聽。居數年,懷王墮馬死,無後;誼自傷爲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年三十三(前二○○至一六八)。
鼂錯〔11〕,颍川人,少學申商刑名于轵張恢〔12〕所,文帝時以文學爲太常掌故,被遣從濟南伏生受《尚書》,還,因上便宜事,以《書》稱說,诏以爲太子舍人、門大夫,遷博士,拜太子家令。又以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智囊。舉賢良文學,對策高第,又數上書文帝,言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帝不聽,然奇其材,遷中大夫。景帝即位,以爲內史,言事辄聽,始寵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袁盎申屠嘉〔13〕皆弗善之,而錯愈貴,遷爲禦史大夫。又請削諸侯之地,收其枝郡。其說削吳〔14〕雲:
“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故孽子悼惠王王齊七十二城,庶弟元王王楚四十城,兄子王吳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吳王前有太子之隙,詐稱病不朝,于古法當誅。文帝不忍,因賜幾杖,德至厚也。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公即山鑄錢,煮海爲鹽,誘天下亡人,謀作亂逆。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
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錯請削地之奏,諸貴人皆不敢難,惟窦嬰〔15〕爭之,由是與錯有隙。諸侯亦先疾其所更法令三十章,于是吳楚七遂反〔16〕,以誅錯爲名;窦嬰袁盎又說文帝〔17〕,令鼂錯
朝
,斬于東市(前一五四年)。
鼂賈行,其初蓋頗同,一從伏生傳《尚書》,一從張蒼受《左氏》。錯請削諸侯地,且更定法令;誼亦慾改正朔,易服
〔18〕;又同被功臣貴幸所谮毀。爲文皆疏直激切,盡所慾言;司馬遷亦雲:“賈生鼂錯明申商。”〔19〕惟誼尤有文采,而沈實則稍遜,如其《治安策》,《過秦論》,與鼂錯之《賢良對策》,《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皆爲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然以二人之論匈奴者相較,則可見賈生之言,乃頗疏闊,不能與鼂錯之深識爲倫比矣。
惟其後之所以絕異者,蓋以文帝守靜,故賈生所議,皆不見用,爲梁王傅,抑郁而終。鼂錯則適遭景帝,稍能改革,于是大獲寵幸,得行其言,卒召變亂,斬于東市;又夙以刑名著稱,遂複來“爲人陗直刻深”〔20〕之謗。使易地而,所遇之主不同,則其晚節末路,蓋未可知也。但賈誼能文章,平生又坎壈,司馬遷哀其不遇,以與屈原同傳,遂尤爲後世所知聞。
參考書:
《史記》(卷八十四,一百一)
《漢書》(卷四十八,四十九)
《全漢文》(清嚴可均輯)
《中大文學史》(第三編第二章)
《支那文學史綱》(第三篇第四章)
※ ※ ※
〔1〕 《新語》 陸賈撰,十二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雲:“案《漢書》賈本傳稱著《新語》十二篇。《漢書·藝文志》‘《陸賈》,二十三篇’,蓋兼他所論述計之。”
〔2〕 賈山 西漢颍川(今河南禹縣)人。曾任颍川侯灌嬰騎尉。
《漢書·藝文志》著錄《賈山》八篇。《至言》,敘論秦王朝滅亡的曆史教訓,強調帝王應聽取臣下勸谏。
〔3〕 賈誼 《漢書·藝文志》著錄《賈誼》五十八篇,又賦七篇。
〔4〕 張蒼(?—前152) 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人。秦時禦史,漢初封北平侯,後爲丞相。《漢書·藝文志》著錄《張蒼》十六篇。
《春秋左氏傳》,即《左傳》,相傳系春秋時左丘明所作。是一部依據《春秋》記述當時各史事的編年
史書。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終于魯悼公十四年(前454),比《春秋》多出二十七年。《隋書·經籍志》:“《左氏》,漢初出于張蒼之家,本無傳者。至文帝時,梁太傅賈誼爲訓诂。”
〔5〕 吳公 名字失傳,西漢上蔡(今屬河南)人。曾就學于李斯。
他任河南郡守時頗器重賈誼,任廷尉後薦誼入朝。
〔6〕 绛灌 绛指绛侯周勃(?—前169),西漢沛縣(今屬江蘇)
人。灌指颍侯灌嬰(?—前176)……
漢文學史綱要第7篇 賈誼與鼂錯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