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老舍>出口成章>人物、語言及其他第2小節

《出口成章》人物、語言及其他

第2小節
老舍作品

  [續出口成章人物、語言及其他上一小節]些。文字不怕樸實,樸實也會生動,也會有se彩。齊白石先生畫的小ji,雖只那麼幾筆,但墨分五彩,能使人看出來許多顔se。寫作對堆砌形容詞不好。語言的創造,是用普通的文字巧妙地安排起來的,不要硬造字句,如“他們在思謀……”,“思謀”不常用,不如用“思索”倒好些,既現成也易懂。甯可寫得老實些,也別生造。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我們是語言的運用者,要想辦法把“話”說好,不光是要注意“說什麼”,而且要注意“怎麼說”。注意“怎麼說”才能表現出自己的語言風格。各人的“說法”不同,各人的風格也就不一樣。“怎麼說”是思考的結果,侯寶林的相聲之所以逗人笑,並不只因他的嘴有功夫,而是因爲他的想法合乎笑的規律。寫東西一定要善于運用文字,苦苦思索,要讓人家看見你的思想風貌。

  用什麼語言好呢?過去我很喜歡用方言,《龍須溝》裏就有許多北京方言。在北京演出還好,觀衆能懂,但到了廣州就不行了,廣州沒有這種方言。連翻譯也沒法翻譯。這次寫《女店員》我就注意用普遍話。推廣普遍話,文學工作者都有責任。用一些富有表現力的方言,加強鄉土氣息,不是不可以,但不要貪多;沒多少意義的,不易看懂的方言,幹脆去掉爲是。

  小說中人物對話很重要。對話是人物xing格的索隱,也就是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一個人物的xing格掌握住了,再看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就可以琢磨出他將會說什麼與怎麼說。寫對話的目的是爲了使人物xing格更鮮明,而不只是爲了交代情節。《紅樓夢》的對話寫得很好,通過對話可以使人看見活生生的人物。

  關于文字表現技巧,不要光從一方面來練習,一棵樹吊死人,要多方面練習。一篇小說寫完後,可試著再把它寫成話劇(當然不一定發表),這會有好chu的。話劇主要是以對話來表達故事情節,展示人物xing格,每句話都要求很精煉,很有作用。我們也應當學學寫詩,舊ti詩也可以學學,不摸摸舊ti詩,就沒法摸到中guo語言的特點和奧妙。這當然不是要大家去寫舊ti詩詞,而是說要學習我們民族語言的特se,學會表現、運用語言的本領,使作品中的文字千錘百煉。這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寫東西一定要求精煉,含蓄。俗語說:“甯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這話是很值得深思的。不要使人家讀了作品以後,有“吃膩了”的感覺,要給人留出回味的余地,讓人看了覺得:這兩口還不錯呀!我們現在有不少作品不太含蓄,直來直去,什麼都說盡了,沒有余味可嚼。過去我接觸過很多拳師,也曾跟他們學過兩手,材料很多。可是不能把這些都寫上。我就撿最精彩的一段來寫:有一個老先生槍法很好,最拿手的是“斷魂槍”,這是幾輩祖傳的。外地有個老人學的槍法不少,就不會他這一套,于是千裏迢迢來求教槍法,可是他不教,說了很多好話,還是不行。老人就走了,他見那老人走後,就把門鎖起來,把自己關在院內,一個人練他那套槍法。寫到這裏,我只寫了兩個字:“不傳”,就結束了。還有很多東西沒說,讓讀者去想。想什麼呢?就讓他們想想小說的“底”——許多好技術,就因個人的保守,而失傳了。

  小說的“底”,在寫之前你就要找到。有些作者還沒想好了“底”就寫,往往寫到一半就寫不下去,結果只好放棄了。光想開頭,不想結尾,不知道“底”落在哪裏,是很難寫好的。“底”往往在結尾時才表現出來,“底”也可以說是你寫這小說的目的。如果你一上來把什麼都講了,那就是漏了“底”。比如,前面所說的學槍法的故事,就是叫你想想由于這類的“不傳”,我們祖guo從古到今有多少寶貴的遺産都被埋葬掉啦!寫相聲最怕沒有“底”,沒有“底”就下不了臺,有了“底”,就知道前面怎麼安排了。

  小說所要表達的東西是多種多樣的。由于我guo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當前著重于寫建設,這是正確的。當然,也可以寫其他方面的生活。在寫作時,若只憑有過這麼回事,湊合著寫下來,就不容易寫好;光知道一個故事,而不知道與這故事有關的社會生活,也很難寫好。

  小說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書信ti,日記ti,還有……資本主義guo家有些作品,思想xing並不強,可是寫得那麼抒情,那麼有se彩,能給人以藝術上的欣賞。這種作品雖然沒有什麼教育意義,我們不一定去學,但多看一看,也有好chu。現在我們講百花齊放,我看放得不夠的原因之一,就是知道得不多,特別是世界名著和我guo的優秀傳統知道得不多。

  生活知識也是一樣,越博越好,了解得越深越透徹越好。因此,對生活要多ti驗、多觀察,培養多方面的興趣,盡可能去多接觸一些事物。就是花木鳥獸、油鹽醬醋也都應注意一下,什麼時候用著它很難預料,但知道多了,用起來就很方便。在生活中看到的,隨時記下來,看一點,記一點,日積月累,日後大有用chu

  在表現形式上不要落舊套,要大膽創造,因爲生活是千變萬化的,不能按老套子來寫。任何一種文學藝術形式一旦一成不變,便會衰落下去。因此,我們要想各種各樣的法子沖破舊的套子,這就要敢想、敢說、敢幹。“五四”時期打破了舊ti詩、文言文的格式,這是個了不起的文化革命!文學藝術,要不斷革新,一定要創造出新東西,新的樣式。如果大家都寫得一樣,那還互相交流什麼?正因爲各有不同,才互相觀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新創造的東西,可能有些人看著不大習慣,但大家可以辯論呀!希望大家在文學形式上能有所突破,有新的創造!

……

《出口成章》人物、語言及其他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語言與生活”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出口成章》語言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