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老舍>和工人同志們談寫作>第7章 怎樣寫快板第2小節

《和工人同志們談寫作》第7章 怎樣寫快板

第2小節
老舍作品

  [續和工人同志們談寫作第7章 怎樣寫快板上一小節]

  “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看,這些分開的地方是多麼挺tuo硬棒,難怪念起來那麼好聽。再看:

  “小樓一夜聽春雨,——(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深巷,明朝,賣杏花。)

  這兩句也是那麼氣口分明,既容易朗誦,又悅耳。

  在民間的成語裏,也有許多采取這種音節的,像:“有錢難買五月旱,——(有錢,難買,五月旱,)

  六月連yin吃飽飯。”——(六月,連yin,吃飽飯。)

  足見這種分成三個音節的七字句(有錢,難買,五月旱)是我們韻語(韻語不是散文)裏最常見的,傳流得久,也傳流得廣。我們寫快板要掌握這三個音節的七字句,因爲它是快板中的主要句法。

  這種三個音節的七字句,並不限于七個字,我們可以把它變爲八個字,九個字,十個字,十一個字,或更多的字。字數可以多于七個,但是必須有音節,而且以保持三個音節爲是;音節太多,句子就太長,不容易數唱。舉幾個例:八字句:“告訴他,明天,必定來。”

  九字句:“明天,上午,他們必定來。”或“告訴他,他們來,我們去。”

  十字句:“這就叫,人心都在,人心上。”或“禮尚往來,你們來,我們去。”

  十一字句:“都別送,你們要送,我就不走。”

  一句的字數還可以多于十一個字,這可以自己去揣摩,就不舉例了。要緊的是:怎樣支配這些字——既有音節,又不繞嘴。以八字句來說吧,“告訴他,明天,必定來”就比“明天,告訴他,必定來”好念。九字句呢,“明天,上午,他們必定來”不能改爲“他們必定來,明天,上午”。以此類推,音節的長短應當細心安排,怎麼念著順口怎麼辦,念著不順口就改變一下。

  七字句(包括擴大的七字句,如八字句九字句等)之外,還有三字句,五字句——不一定是一句,不過這麼說方便些,如“張大嫂,李大嫂”都不成句,咱們就管它叫“句”,省得費事去另找個名字。

  按照一般的習慣,快板開頭都用三字句,而後用七字句,如:

  “張大嫂,李大嫂,

  去到南窪摘豆角。”

  三字句也可用四句,如:“張大嫂,李大嫂,

  上南窪,摘豆角。”

  下面開始用七字句。

  用幾句七字句後,還可以翻回頭來,再用三字句,兩句或四句。這憑作者的選擇,沒有一定的規矩。我想,在改換口氣,在故事情節轉彎的地方,都可以用三字句,表示另起一段。遇到需要特別加重口氣,引人注意的地方,也可以用三字句。

  一般地說,五字句用的較比少。在適當的地方用這麼兩句,可以使語氣有些變化,不單調。如有成語,用上最易醒目,如:

  “一遭經蛇咬,

  三年怕井繩!”或:

  “好事不出門,

  壞事行千裏!”

  快板是很活潑的形式,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和七字句的擴大句都可以靈活運用,怎麼生動活潑怎麼辦。下邊說:

  (三)押韻:快板的每句要有音節。此外還有件要事,就是快板得押韻。“打竹板,邁大步,一來來到切面鋪”裏的“步”“鋪”是同音同聲,就叫押韻。不押韻,即使音節都對,能夠順口溜,也溜不出勁兒來。不信,就念念:“打竹板,邁大步,

  一來來到天橋兒。”

  這怎念怎不對勁。

  特別是一開篇的時候,必須前後兩行押韻。寫到後邊,兩行都押韻更好,前行不押韻,只押後行也可以。比如開篇是:“打竹板,邁大步,

  一來來到切面鋪。”

  兩行的末一個字必須押韻。緊跟著的第三行和第四行兩行都押韻呢,像:

  “櫃房先生本姓杜,

  姓杜名森字大樹。”

  當然可以。可是第三行不押韻也可以,像:“櫃房先生很年輕,

  姓杜名森字大樹。”

  這裏應當注意:“姓杜名森字大樹”押的是“樹”字,“樹”字是個仄聲。它既是仄聲字,前面的一行(櫃房先生很年輕)的末一個字最好用平聲,這樣念起來好聽。這就是說:“櫃房先生很年輕,

  姓杜名森字大樹。”

  這麼兩行,因爲前行末一個字(輕)是平聲,搭上後行末一字(樹)是仄聲,一起一落,一高一低,就好聽。若是寫成:

  “櫃房先生身ti胖,

  姓杜名森字大樹。”

  就不那麼好聽。把全段念念就更明白:

  “打竹板,邁大步,

  一來來到切面鋪。

  櫃房先生很年輕,

  姓杜名森字大樹。”

  比:

  “打竹板,邁大步,

  一來來到切面鋪。

  櫃房先生身ti胖,

  姓杜名森字大樹。”

  好聽一些。

  我們可以定這麼一條規則:兩行都押韻呢,就一平一仄,兩平或兩仄都可以。若是前一行不押韻,頂好是看後一行末一個字是平還是仄。若是平呢,前邊一行的末一字就用仄;若是仄呢,就用平。舉例說明:兩行都押韻的,可以用一平一仄:“說你不行就不行,(“行”平聲)

  我的活兒你別動!”(“動”仄聲)

  當然,前行用仄,後行用平也行:“叫你別動就別動,(“動”仄聲)

  說你不行就不行。”(“行”平聲)

  也可以用兩平:

  “說你不行就不行,(“行”平聲)

  你有錯誤我批評。”(“評”平聲)

  這可以用兩仄:

  “說你不行你不信,(“信”仄聲)

  咱倆比比誰有勁。”(“勁”仄聲)

  一行押韻,一行不押韻的呢,最好是一平一仄,較比好聽。這已在“櫃房先生很年輕”的例子裏說明過,即不重複。這一平一仄的辦法,爲的是字音有高有低,數唱起來好聽。初學的分不清平仄,不能嚴守這規矩,也沒有太大的關系。

  多少行才換一次韻呢?隨便,每兩行一換,可以。每四行一換,可以。兩行一韻,然後又八行或十行一韻,也可以。全篇一氣,始終不換韻,還是可以。快板是流口轍(俗話管“韻”叫“轍”),怎麼變換都可以。只須留神:兩行必押一次韻,不可以三條tui兒。什麼叫三條tui呢?就像:“張大嫂,李大嫂,

  還有張哥和李哥,

  都上南窪摘豆角。”

  這不像快板,唱著唱著就找不到轍了!

  問題來了,怎麼辨別平仄呢?

  有個很容易的辦法:凡是能夠拉著長聲念的就是平聲字,像“王”、“唐”、“狼”、“風”、“書”、“秋”……拉著長聲念這些字吧,您有多長的氣,它們就有多麼長的音兒,像火車的汽笛似的,能夠一氣響好久。這些是平聲字。反之,凡是不能夠拉長聲的,像“作”、“小”、“熱”、“半”、“硬”等字,不管你……

和工人同志們談寫作第7章 怎樣寫快板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7章 怎樣寫快板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