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七的炮聲是在蘆溝橋,今歲七七的炮聲是震動著半個中。去年七七,日本軍閥是作著最好的侵略夢;今歲七七,日本軍閥還加緊的放炮,可是面上已沒有了笑容。日本軍閥萬沒想到兩個七七碰頭,而中
還會挺著
昂立不動。是的,大中華已提到“保衛武漢”了;可是日本軍閥,設若稍微聰明一點,也該回頭看看,在哪裏他們可以算立住了腳?北平城門外就夜夜有槍聲!這樣,保衛武漢的呼聲與事實絕對不是消極的要多保住一兩座名城,而是要在這兒再重重的打出一拳,把沒了笑容的日本鬼臉打出血來。武漢必須保衛是表明抗戰的決心,與抗戰的能力,並不是顫抖著說:“這可是末一招了,這一招再不靈驗,我就倒在塵土上了!”只要大中華不屈膝,日本軍從便得老幌悠著——幌悠久了,便會栽倒。拼命保衛武漢,當然的;同時也須預備好比保衛武漢更堅強的毅力與決心,即使不幸而武漢失落也能沈住氣往下打。這才是長期抗戰的真信仰。只有以這個信仰爲發揮一切人力財力的心核,我們才會看到侵略者的屍身被棄在長江大河之間,連骨灰也來不及燒化。
文協不願趕快離開武漢。文藝工作者在去年七七以前,就早已呼號著民族解放與鞏固防。他們爲民族優慮,給民族以警告與激勵,因爲他們的信仰是民族革命與複興。文協的會員散居各
,無從集合。在武漢的文協會員,人數不很多,可是他們都願意參加保衛武漢的工作,用筆也好,不用筆也好,只要有工作,他們便願意去作。單單的以武漢爲文藝中心來看,無論在感情上與理智上,他們都覺得保衛武漢是神聖的責任,他們必須肩起他們所該作的那一部分。
說到這願負責工作的話,我們似乎就該回顧一下,把一年來的工作成績公平的加以批判,看看我們作了什麼,和缺乏什麼。假若我們在過去這一年中,什麼也沒作,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假若我們確是作過許多的事,可是其間有許多阻礙與困難,那麼我們便當毫不客氣的指出那些阻礙與困難,來在保衛大武漢的工作中從新努力去沖破,去克服。這假若不是我們獨自可以作到的,我們便謙恭的,熱誠的;盼望外界給以方便與援助,共同完成保衛這聖地的偉大工事。
恐怕擺在最前面的指摘,便是神聖的抗戰已及一年,而偉大的文藝作品還沒有一頁。老實不客氣的說,恐怕這一年來的成績還不如五四與北伐兩個時期。護短是用不著的,可是事實必須公平的提列出來:五四的本身差不多就是文藝運動,它的成績最好的部分也是文藝作品。它的反抗與解放的說法,比它說的是什麼更高明;政治與哲學的理論很幼稚,可是那多少必含些傷感的文藝卻立下了新文學史的基石。北伐的勝利,平心靜氣的來看,宣傳實盡了抛在當時的最大力氣,有時候宣傳的力量且比兵力更強一些。文藝、自自然然的便找到它的路途,隨著革命的熱烈而活躍起來。軍事與文事,在那時候是無可拆散的。現在怎麼樣呢?全民族抗戰不是個文藝運動,象五四那樣。不錯,文藝者都想用筆作槍,可是事實上,文人棄筆而拿起槍來的也不在少數。就是文藝者都緊緊的握住了筆,不管別的,文藝也還須與抗戰的其他種種配備起來,象多少河流都彙歸大海那樣,不能獨霸一代。中日的戰爭不同北伐。北伐時期能以宣傳代替武力,現在我們可不能專憑文字打退日本。我們的宣傳多半是朝向著我們的軍士與人民,于是我們去唱,去演,我們的歌,我們的戲劇。北伐時因宣傳的得力,文藝與軍事一同邁步前進,文藝可以狂喜的保持住文藝。現在,我們是死心塌地的咬定牙根爭取民族的自由與存在,文藝必須深入民間;雖然我們一點不以降格相從爲正當的手段,可是我們也確實認識了軍士人民與二十年來的新文藝怎樣的缺少聯系。于此,文藝便因克服實際的困難而減少了文藝
與其
漫。以筆代槍,槍是不能
漫的,不能因打射一片白雲——縱然是極有詩意的一片白雲——而
費子彈。看看吧,軍隊裏唱的歌,街頭上演的戲,報紙上的報告文字,宣傳的小冊子,哪一項不是文藝者的成績呢?戰地服務團、宣傳隊、傷兵醫院、難民收容所、各地的遊擊隊,哪裏沒有文藝者正興高采烈的工作著呢?這樣的成績也許不很好,可是這種作品根本就不是供給沙龍裏的藝術家們去欣賞贊讀的;坐在美雅的沙龍的人們也許還會說“戰爭是慘酷的呀”,而不知道日本打的是誰,與我們爲何抗戰!那些服務與
作,也許把寫作的時間占去,把撰著的精力占用,成全了工作,而耽誤了文藝。可是誰去管呢,抗戰根本是肉血相拼的事,力量用在手上和用在腳上是一樣的;不能打倒敵人,便踢他滾吧。
這樣,文藝者自動的分散開,都抱著短刃相接,與倭寇死拼的決心。心中預想的讀者的識字程度,寫作的時間限製,精力的不集中,集團的不齊整,都使文藝不能從容的詳密的計劃出,作起來。終生寫成的《神曲》與《浮士德》是不能在這兒期望的。我們只有隨時的心靈火花的爆發,還沒有工夫去堆起柴來,從容的燃起沖天的烽火。再說,文藝者的工作,全憑他們自己的熱心,到各方面去找。他們不能自主,拾起什麼,就作什麼,他們沒有得到什麼援助。他們的工作決定了他們的寫作的內容與形式,他們不能有遠大的計劃,因爲有了計劃而不能實現,只足增加苦惱。他們願意有相當的,數人志同道合的集合在某一軍部,或某一地帶,作有系統的宣傳,作有系統的記錄,或實行集的創作。可是這必須得到外界的幫助與許可才能成功。顯然的,文藝者二十年來就以指摘社會的病端而遭到不少壓迫與厭惡,現在這種厭棄的心理也還存在。好象是允許寫作已是寬大,盡力幫忙則離題太遠了。這個困難的克服,單憑文藝者自己去東撞西碰是絕難奏效的。我們請求政府社會予以有力的援助與合作的熱心。個人以致集團的力量之微薄,不足爲恥;所怕的倒是在無從施展那點力量。這是我們的自勵,也是我們的呼籲。特別在保衛大武漢的一切工作中,我們深盼得到我們的指定崗位。
以作者自己來說,這半年來曾致力于寫作通俗讀物。鼓詞、舊劇、歌曲、小說,都寫過了一點。成績如何呢?鼓詞沒人唱,舊劇沒人演,歌曲沒人作譜。我個人不能作到這一切,必須有許多幫助;爲宣傳,無論從人力與財力上說,“一人班”是絕難成功的。團的聯合互助是必要的,可是無論哪個團
也不會出錢。說真的,寫這種東西給我很大的苦痛。我不能盡量的發揮我的思想與感情,我不能自由創構我自己所喜的形式,我不能隨心如意的……
雜文集第十五卷保衛武漢與文藝工作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