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老舍>雜文集第十五卷>通俗文藝五講-序

《雜文集第十五卷》通俗文藝五講-序

老舍作品

  這小冊子中所容納的,不過是自抗戰以來許多討論通俗文藝的文字的小小一部分而已。雖然這裏的五篇文字有它們的特有的曆史與作用,可是它們都只抱著討論的態度,決不敢說是什麼要訣或結論。

  所謂“特有的曆史與作用”者,就是這幾篇文字都是給全guo文藝界抗敵協會創辦的通俗文藝講習會預備出來的講義。去年冬天,文藝界抗敵協會接到不少外間的來函,詢問通俗文藝的作法。于是會中就決定舉辦講習會,請趙紀彬,王澤民,何容,蕭伯青,老向,老舍六位講師,分講通俗文藝的各方面的問題。老向先生努力于民衆讀物的寫作,而且作過推行平民教育的工作好幾年,所以就講《通俗文藝概論》,概括的說明通俗文藝爲何物,並略言推行的方法。趙紀彬與王澤民兩先生是久在通俗文藝編刊社任事,對于通俗文藝理論與實際寫作都有很大的貢獻與經驗,所以就擔任講演理論與方法。老向先生的《概論》是提綱,趙王二先生的講演是個別的討論;至于老舍所講的,便是給趙王二先生所提示的加以補充,多注意寫作的技巧。何容先生是研究文法與音韻的,講通俗韻文的用字與聲韻的問題,當然合適。蕭伯青先生對音樂研究有素,而且經名手的指導,會cao幾種樂器,所以擔任講解民間歌唱的譜調及通俗韻文如何與音樂配備的問題。這樣,講習的期間雖很短,講師也不多,可是把通俗文藝的理論,方法,技巧,音韻,音樂幾方面都顧到了。

  可惜,蕭伯青先生因事離渝,未能將講義整理出。臨行的時候,他說:“音樂的問題太廣,很難加以剪裁,用幾千字扼要的說明白;恐怕講義無從交卷了。希望將來有工夫,能寫出一本專書來吧。”因此講義只能有五篇,即定名爲《通俗文藝五講》。其中,每一篇都是以謙誠的態度,道出各人所見到的,希求指正與批評。

  老舍一九三九年四月于重慶載《通俗文藝五講》,一九三九年十月三十日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上海雜志公司出版

《雜文集第十五卷》通俗文藝五講-序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文協的過去與將來”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雜文集第十五卷》文協的過去與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