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練的文字不容易寫。
首先,要有思想上的准備:認清楚爲什麼要寫和爲誰寫。我們今天執筆爲文,是爲配合社會主義建設與大躍進,是爲廣大人民寫的。因此,我們必須抓住要點,不蔓不枝,不費自己的筆墨,也不多耽誤讀者的寶貴時間。若不認識此理,我們就容易以爲寫文章完全是自己的事情,對別人概不負責,于是信筆所之,浩浩蕩蕩,沒結沒完。這樣的文章必是事無大小,一視同仁,不加選擇,不分輕重;也許還只顧了瑣屑,而忘掉重點,使讀者看完,得不到好
,也許只讀三五行便讀不下去了。這叫作不解決問題的文章,之乎者也一應俱全,可是沒有人愛看。我們不應當寫這樣的文章。
我們現在寫文章就是把我們的心交出來,交給人民。所以,第二件要事便是:我們的生活必須和人民的生活打成一片,別老爬在書桌上推敲文字。那推敲不出什麼來。文字是說明生活的。沒有生活,憑空推來敲去,文字總是死的。有人民的感情,才能寫出人民愛看的文字,這叫心心相印。專憑咬言咂字,耍弄筆調,寫來寫去還是空空如也。
有了思想上的准備和生活的鍛煉,我們第三件要事便是怎麼運用語言文字了。
文字簡練不等于苟簡。所謂簡練,是能夠一個字當兩個字用,一句話當兩句話用的。說的少,而概括的多。這很不容易。爲作到這樣言簡意赅,必須心中有數,的確知道自己要說什麼。先要多思索。決定了要說什麼,還要再思索: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思想明確,思路順當,就能夠說的少,而包含的意思多。反之,想還沒想清楚,層次混亂,就只能越說越多,也越胡塗。這樣的胡塗文章,雖然字數很多,仍是苟簡的,因爲光憑手寫,而沒動腦筋。不動腦筋,即不嚴肅,必然閑言碎語滿篇,沒有真話。
真話不仗著無聊的修辭來粉飾。恰相反,下筆之時不先想好要說什麼,而只勞心焦思地去搬運修辭,預備東抹西塗,就一定寫不出好文章來。生動鮮明的形容比沒有形容好,不恰當的形容倒不如幹脆不形容。泛泛的人雲亦雲的形容,只是使讀者生厭,不如老老實實地直陳事實。樸實的文字能夠獨具風格,力求花哨而辭浮意晦是一種文病。真話是說到根兒上的話,從心窩子掏出來的話,它一定不需要無聊的修辭。
每一句要結結實實地立得住。每一個字要多多斟酌。字字妥當,句句結實,就會作到一個字當兩個字用,一句話當兩句話用。妥當的字,結實的句子,管的事兒多。古代凱薩征服了某地,向羅馬報捷:“我來了,看見了,征服了!”這很簡單。可是,這也充分地表現了古代的一個能征慣戰的大將的得意與威風凜凜。這簡單的句子可以當好幾句話用,而比好幾句話更有勁。假若他這麼說:“看看我,我是何等偉大,英勇,所向無敵啊!我來到此地,看清楚一切,就列開陣式,把敵人打得落花流,征服了敵人!你們歡呼吧,向偉大的凱薩歡呼吧!”恐怕就不大像凱薩的口氣了。這吹噓得太厲害,好像已經沈不住氣,反損失了大將的威風。
妥當的字,結實的句子是由事理人情中得來的,光倚賴字典與詞源不能解決問題。這就使我們更明白:文字的運用是與生活分不開的。生活中使用語言,創造語言。我們須從生活中學習語言,提煉語言。先求用字造句妥當明確,合乎邏輯,而後再進一步加工,達到生動鮮明。不合邏輯,即根本不能成立,怎能生動鮮明呢?今天有些學習寫作的人,往往先求漂亮,拿起筆來不考慮如何說真話,而去找些好聽的詞彙,不管適用不適用,都勉強用上,以爲這樣就有文藝了。這是個錯誤。他們以爲作文章須裝腔作勢。事實上,好文章絕不虛僞,而是有什麼說什麼,說得有理,說得明確。明確有理的文章,有法子加工,使之生動鮮明。烏煙瘴氣的文字很難加工,因爲它本不知所雲,定難下手修正。
載一九五八年《語文學習》五月號
《雜文集第十六卷》談文字簡練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談用字”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