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老舍>文學概論講義>第6講 文學的起源

《文學概論講義》第6講 文學的起源

老舍作品

  有三種人喜歡討論文學的起源:(一)研究院的學者,(二)曆史家,(三)藝術論的作者。

  (一)研究院的學者對于研究文學的起源及衍變,是比要明白或欣賞文藝更關切的。解剖與分析是他們的手段,統計與報告是他們的成績;藝術之神當然是不住在研究院裏的。

  (二)曆史家的態度是拿一切當作史料看的,正好象昆蟲學家拿一切昆蟲,無論多麼美或多麼醜,都看成一些拉丁學名。曆史家一聽到“文學”一詞,便立刻去讀文學史,然後一直的上溯文字的起源,以便給文學找出個嚴整固定的系統。

  (三)作藝術論的人必須找出曆史上的根據爲自家理論作證。文學是幹什麼的?是他所要回答的。爲回答這個,他便要從原始的藝術中找出藝術的作用,從曆史上找出藝術革命的因果;他必須是科學的,不然他自己的腳步便立不穩。

  這三種人的態度是一樣的,雖然他們所討論的範圍是不同樣的大。他們都想用科學的態度去研究文學,這是他們的好chu。可是他們也想把研究的結果作得象統計表一樣的固定,這是他們的錯誤。文學根本是一種有生命的東西,是隨時生長的。用科學方法研究它正是要合理的證明出它怎麼生長,而不是要在這樣證明了以後便不許它再繼續生長。把文學看成科學便是不科學的,因爲文學不是個一成不變的死物;況且就是科學也是時時在那裏生長改進。只捉住一些由科學方法所得來的文學起源的事實而去說文學,往往發生許多的錯誤。柏拉圖的藝術理論是不對的,自然這可以歸罪于他的方法,因爲他的理論是基于玄學的而不是科學的。我們也可以同樣的原諒或chu罰托爾斯泰。但是,近代的以科學方法製造的藝術論,又是否足以爲藝術解決一切呢?需要是藝術的要素,這足以證實藝術的普遍xing。是的,我們承認這比柏拉圖、托爾斯泰都更切實得多了。爲什麼需要是藝術的要素呢?因爲原始的藝術都是有實用的。這在近代的人學民俗學中可以得到多少多少證據。野蠻人的跳舞是打獵的練習,歌唱是爲媚神,短詩是爲死者祈禱,雕刻刀柄木棍是爲懾服敵人,彩畫門外的標杆是爲恐嚇禽獸,……都很有理。但是拿這個原始人類的實用藝術解說今日的藝術,是不是跳得太遠呢?是的,今日的藝術太頹敗了,我們須要重新捉住“實用”,使一切藝術恢複了它們的本se,使它們成爲與生命有確切的關系的。但是,今日的社會是否原始的社會?今日的跳舞是否與初民的跳舞有一樣的作用?假如今日的跳舞是爲有閑階級預備的,因而失了跳舞的真意,那麼,將來人人成爲無閑階級的,又將怎辦呢?是不是恢複古代跳舞?

  說到這裏,我們看出來這種以藝術的起源說明藝術的錯誤。他們只顧找材料證實藝術的作用,而忘了推求藝術中所具的條件,所以他們的研究材料與結論相距的太遠。初民的裝飾,跳舞,音樂,確是有實用的目的,人學等所搜集的事實是難以推翻的,但是,初民的裝飾,跳舞,音樂,是否也有美與感情在其中呢?假如沒有這兩要素,初民的藝術是否可以再進一步而擴大感情與美的表現呢?今日的交際舞確是既失了社會的作用,又沒有美之可言,可是那藝術的跳舞不是非常的美麼?這種跳舞不是要表現一點意義麼?而且這點意義決不是初民所能了解的麼?這樣看,這種舞的存在是因爲它美,設若需要是藝術的要素,必是因爲藝術中美的力量而然;不然,今日的社會既不需要人人打獵,人人作武士,便用不著由練習打獵打仗而起的跳舞。古代的史詩是要由歌者唱誦的,抒情詩是要合著音樂歌唱的,這在古代社會組織之下是必要的。可是近代的詩只是供人們讀誦的,因爲今日的社會與古代的不同了。社會組織改變了,而詩仍是一種需要,因爲人們需要詩中的感情與美;設若一定說這是因爲文學的起源是實用的,所以人們需要詩藝,難道近代的人不聽著歌者唱讀史詩,不隨著音樂歌唱抒情寺,便完全不需要詩藝了麼?總之,需要是藝術的要素真是有意思的話,但是需要須隨著社會進化而變其內容;不然,那便似乎說只有初民實用的藝術算藝術,而後代的一切藝術作品,便不及格了。真理,美,想象,情感,由這幾種所來的需要必是最有力的條件;不然,我們便沒法子理解爲什麼孔子聞《韶》就三月不知肉味,因爲孔子既不是野蠻人,又不是犯了胃病。

  文學的起源確是個有趣味的追討,但是它的價值只在乎說明文學的起源,以它爲說明文藝的根據是有危險的。社會的進化往往使一事的發展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以穿yi服說吧,最古的時候人們必是因爲寒冷而穿yi服。但是到了後代,不論天氣是寒是暑,人們總要穿著點yi服了。這一部分是道德的需要,一部分是美的需要。道德的部分是可以打倒的;可是,在打倒羞恥的時代,人們在暑日還穿yi與否呢?或者因爲要打倒羞恥,人們才越發穿得更講究更美麗。筋肉與曲線美是有誘惑力的,但人人不能長得那麼好看;即使人人發達得美滿,皮膚到底沒有各種顔se,打算要花枝招展還要布帛的光彩與顔se,況且yi服的構造足以使ti格之美更多一些飄灑與苗條。那麼,穿yi服的出于實用上的需要可以推翻,而爲增加美感是使在打倒羞恥時期還講究穿yi服的根本條件。把這比喻擴大,我們可以想出多少美在人生中的重要,可以想出爲什麼有許多藝術已失其原始的作用而仍繼續存在著。這樣推想,我們才會悟透藝術的所以是永生的。藝術的起源出于實際的需要只能說明原始社會物質上的所需,不能圓滿的解說後代的在精神上非有藝術不可。假如原始人民因實用而唱歌,畫圖,雕刻,跳舞,他們在唱歌與畫圖時能不能完全沒有感情與審美的作用?假如他們也有感情與愛好的作用,後代藝術的發展便有了路徑可遵。反之,社會已不是漁獵的社會,爲什麼還要這些東西呢?我們可以找出許多證據證明出農村間的演劇,跳舞,是古代的遺風。但是這些曆史的證明只足以滿足理智上的追求,不足以說明爲什麼農民們一定要守著這些古代遺風。他們去演劇與跳舞的時候或者不先讀一本民俗學,以便明白其中的曆史,而是要演劇,要跳舞,因爲這些給他們一些享受。

  因原始藝術是實用的,所以需要是藝術的要素。這是近代由科學的方法而得到的新理論。這確比以前的摹仿說,遊戲沖動說等高明了許多。摹仿說的不妥在第五講裏已談過一些,不用再說。遊戲沖動說也可以簡單的借用一段話來推翻:“藝術是遊戲以上的一種東西。遊戲的目的,在活力的過剩費了時,或其遊戲底本能終結了時的遂行時,即被達到。然而藝術的機能,卻不僅以其製作的動作爲限。正當意味的藝術,不論怎樣的表現及形式,在一種東西已經造成,及一種東西已經失卻其形式之後,也都殘存著。在事實上,有一種形式,如跳舞,演技的效果,是同時被創造出,同時被破壞的。然而其效果,卻永遠殘存在那跳舞者努力的旋律之中,那跳舞的觀客的記憶之中。……所以,把那爲藝術品的特se的美、旋律等的藝術底xing質,解釋爲遊戲沖動的結果,是很不妥的。”(希倫,引自章錫琛譯本間久雄的《文學概論》)

  藝術是要創造的,所以摹仿說立不住。遊戲沖動說又把藝術看成了消遣品。只有因實用而證明藝術出于人類的需要,藝術的普遍xing才立得牢。但是這只是就藝術的起源而言,拿這個理論作藝術論的基石而談藝術便生了時代的錯誤。藝術是生命的必需品,而生命不只限于物質的。莎士比亞與歌德並不給我們什麼物質的幫助,而主張藝術出于實用的人也還要贊美這兩個文豪的作品,因他們的作品能叫生命豐滿,雖然它並不贈給我們一些可捉摸到的東西。有了科學的文學起源說,我們便明白了文學起源的究竟;沒有文學起源說,文學的價值依然是那麼大;人類的價值並不因證明了人類祖先是猴子而減少,或人們應仍都變成猴子。

  與文學起源論有同樣弊病的,是以現代的文學趨向否認過去文藝的價值,前者是由始而終的,後者是由終而始的下籠統的評斷,其弊病都是想證實文藝構成的物質部分,以便說明文學的發展是唯物的。可惜,文學的成形並不這樣簡單。無論誰費些時間都可以從曆史上找出些材料來證明某書與某寫家的曆史與社會背景,作我們唯物論的根據;但是,誰能肯定的說清楚一本書的所以成功,或一寫家的所以是個天才?時代與社會背景可以說明一些書中的思想與感情,傳記與家族可以說明一些寫家的xing格與嗜好,這是研究文學應當注意的事。但是,一書的藝術的結構與想象的chu置是應當由藝術的立場去看呢?還是由曆史上去搜尋?天才之所以爲天才,是由他的作品中所含的藝術成分而定呢,還是由研究他的家譜而定?由曆史上能找出一些文藝結構與形式的所以成形,由作家個人曆史能找出一些習xing與遺傳,不錯,但這只是一小部分,不足以明白作品與作家的一切。我們一點也不反對主張唯物觀者的從物質上搜求證據,正如我們不反對那追尋文藝起源的人;可是我們須小心一些,不要上了他們的欺騙,我們准知道文學的認識不只限于證實了文藝的時代與社會背景,我們准知道印象的批評與欣賞的批評等也是認識文學的路子。況且,思想,感情,甚至于審美,都可以由時代與社會而證實一些它們的所以如此如彼;對于解釋自然怕就難以找時代與社會的關系吧?誰能證實了“及時小雨放桐葉,無賴余寒開棟花。”(陸遊)的曆史與社會背景呢?設若只說這一定不會在戈壁沙漠裏作的,便太近于打诨逗笑。詩文裏這樣解釋自然的地方是很多的,而且是文藝中的最精采chu。難道我們不應當注意它們嗎?

  詩歌是最初的文學,在有文字以前便有了詩歌。最初的詩歌,與故事一樣,是民衆共同的作品,沒有私人著作權。關于藝術的各枝是由詩歌衍變出來的,以後在講“文學形式”時再說。

……

《文學概論講義》第6講 文學的起源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7講 文學的風格”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文學概論講義》第7講 文學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