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沈從文>水雲集>從新文學轉到曆史文物第2小節

《水雲集》從新文學轉到曆史文物

第2小節
沈從文作品

  [續水雲集從新文學轉到曆史文物上一小節]部門:玉器、絲綢、漆器、瓷器、紙張、金屬加工……都有機會看上十萬八萬的實物。那時又正當我身ti還健康,記憶力特別好的時候。可惜我這次出guo過于匆忙,沒來得及帶上一些小的專題來與各位討論。若將來有機會我能拿我研究中比較有頭緒的一、 二十個專題來,配上三五十 個幻燈片,我相信各位一定會有興趣的。

  因爲我們新的guo家,對文物的管理和保護都有明文規定,隨著guo家工業、農業的建設,已大規模地發現古物。整個來說就是把中guo的文化起源,往前推進了約兩千年。根據最近的發現,大約在四千年前就懂得利用黃金,同時也有了漆器、絲綢的發明,而且也知道那時候服飾上的花紋設計。我的工作就是研究這四千年來絲綢上花紋的發展。因爲研究絲綢的關系,也同時使我研究起中guo的服飾基本圖案。最近已出版了一個集子,將來很可能會另外出些不同問題的專書。我今年已七十八歲了,在我興趣與精力集中下,若是健康情形還好,在新條件下我至少可望還工作五六年。

  我舉個大家會感興趣的例子: 在商朝,大約是公元前十 六世紀,從新出土文物中,就知道女士們的頭發是卷的。因爲材料多,我研究是用新的方法來做,先不注意文獻,只從出土的材料來看問題;不談結論,先談實物,以向各部門提供最新資料。這只算是爲其他各研究部門打打雜,作後勤工作,說不上什麼真正研究的成績。

  現在在guo外的朋友以及在臺灣的兄弟們,希望各位有機會回去看看。每個人都知道中guo有所謂《二十五史》,就沒有人注意現在從地下發掘的東西,比十部《二十五史》還要多。

  那些有興趣研究中guo文化史、藝術史與工藝史的朋友,都值得回去看看。任何部門都有大量的材料,存放在各省博物館的庫房裏,等待有心人來整理和研究。這大多數都是過去文獻上從沒提到的,我們也只是進行初步的探索。但這工作明顯需要大量的對中guo文化有興趣的朋友來共同努力。這種研究的深入進展,十分顯明是可以充實、 豐富、糾正《二十五 史》不足與不確的地方,豐富充實以嶄新內容。文獻上的文字是固定的,死的,而地下出土的東西卻是活的,第一手的和多樣化的。任何研究文化、曆史的朋友,都不應當疏忽這份無比豐富寶藏。

  可惜的是,到目前爲止,中guo本身的事情太多了,再加上最近十年的動亂,許多工作有點來不及注意chu理。直到最近幾年才給予它應有的注意。在座中大約有研究明清史料的。

  僅就這個問題而言,我們尚有一千萬件曆史檔案有待整理和研究。根據中guo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的同事說,光是這方面就需要有一百個曆史研究員研究一百年。

  大家都知道敦煌、龍門、雲崗三個石窟,是中guo中古以來的文化藝術的寶藏。其實還有更多的史前和中古近古的壁畫出土,將來都會逐漸公諸于世的。照過去的習慣,我們多以爲對漢唐文物已知道了很多;但從新出土的文物來比證,就發現我們從前知道的實在還太少。例如在文獻上雖常常提及唐代婦女的服飾,但它究竟是怎麼回事,實並不明確。因爲文獻只有相對可靠xing,不夠全面。那麼現在不甚費力就能分辨出初唐(武則天時代)、盛唐(楊貴妃時代)與晚唐(崔莺莺時代)婦女服飾基本上的不同。所以這些研究從大chu說,不僅可以充實我們對于中guo民族文化史的知識,從小chu說,也可以幫助我們糾正對許多有名的畫迹、畫冊在年代上的鑒定。

  這也就是我雖快到八十歲,根本沒想到退休的原因。我希望最少能再作十年這種研究,而且將來能有機會拿文物研究中一些專題向在座各位專家朋友請教。

  剛才金介甫教授對我的工作誇獎似太過了,我其實是個能力極低的人,若說有點好chu,那就是揪住什麼東西就不輕易放過。這是金嶽霖教授對我的評語。我也希望再用這種精神,多研究個五年、十年。至于我的文學作品,應當說,都早已過時了。中guo情況和世界其他guo家的情況不同,它變化得太快了,真如俗話說的:“三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我的一切作品,在三十年前就已過時了。今天只能說,我曾在文字比較成熟的三十年代前後,留下一些社會各方面的平常故事。現在已是八十年代!

  許多在日本、美guo的朋友,爲我不寫小說而覺得惋惜,事實上並不值得惋惜。因爲社會變動太大,我今天之所以有機會在這裏與各位談這些故事,就證明了我並不因爲社會變動而喪氣。社會變動是必然的現象。我們中guo有句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中guo近三十年的劇烈變動情況中,我許多很好很有成就的舊同行,老同事,都因爲來不及適應這個環境中的新變化成了古人。我現在居然能在這裏很快樂的和各位談談這些事情,證明我在適應環境上,至少作了一個健康的選擇,並不是消極的退隱。特別是guo家變動大,社會變動過程太激烈了,許多人在運動當中都犧牲後,就更需要有人更頑強堅持工作,才能夠保留下一些東西。在近三十年社會變動過程中,外面總有傳說我有段時間很委屈、很沮喪;我現在站在這裏談笑,那些曾經爲我擔心的好朋友,可以不用再擔心!我活得很健康,這可不能夠作假的!我總相信:人類最後總是愛好和平的。要從和平中求發展、得進步的。中guo也無例外這麼向前的。聽衆問:“請問沈老,您最近出版的第一部大作,可在什麼地方買到?”沈先生答:最近在香港印行的是有關服飾的。這部稿子在文革期間幾乎被燒掉。書名是《中guo古代服飾研究》,是當時周恩來總理給我的一個任務,在一九**年就完成了。有二十多萬字說明,四百多張圖片,從商朝到清初,前後有三千多年。不久將來或許將有英、日譯文本了。但裏面應用的材料可能太深了點,不大好懂,在翻譯中將有些刪減。我倒希望有些版本能不刪減,可作爲研究資料用;許多問題還有待討論。

  我的第二個文物集子也在進行中,到底是用斷代好呢?還是分類好?現在還沒決定。這工作現在來做,條件實在很好,也得到相當多的經費,給了兩個副研究員的名額,但助手選擇也並不容易,他必定要知道曆史,知道文物,必須具有各方面的知識,還得有文學和藝術知識,才能綜合資料,提出新的看法。這種人員的訓練很不容易。資料分散在全guo各地,一切東西都是嶄新的。舉例來說:過去我們以爲銅器上的鑲金銀是源于春秋戰guo時代,現在知道在商朝就有了。另外,我還對于中guo使用鏡子用了點心,二十多年前編過一本《唐宋銅鏡》。鏡子,過去也以爲是春秋戰guo産物,現在出土的商朝鏡子就有七、八面,三千三百年前就有鏡子了。

  又如馬王堆出土的花紗yi服,一件只有四十八克重,還不到一兩。象同樣的文物,中guo近代出土的實有萬千種。工藝上所達到的shui平,多難于令人設想的精美。許多工作都在進行中。我們大家對秦始皇墓中的兵馬俑都很感興趣,在中guo,類似的新文物有很多很多。另外朱洪武第十七太子在山東的陵墓,大家以爲是明朝初年的,其實也並不全是,我們搞服裝的從大量殉葬泥俑就知道,當差的服裝多半還照元朝的官服,牽馬人的服裝又是照宋朝的官服。原因是中guo曆來各朝代常將前一朝代最高貴品級的服飾,規定爲本朝最低賤人的服飾,表示對于前一朝代的淩辱。又如北朝在洛陽建都,力求華化,帝王也戴“漆紗籠冠”,一直沿用下來,但到了唐朝,漆紗籠冠都是較低品級的官吏服用。這就是我說的,我雖“不懂政治”,但這些涉及政治的問題,卻不能不懂一點。

  (幸好只懂得這麼一點點,要懂得稍多,這時我也許不會到這裏來談話了。)

……

《水雲集》全本在線閱讀完畢..
如果喜歡本書或本作者,您可以:
▷ 下載水雲集TXT全本
▷ 浏覽沈從文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