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世界當真還在變動中,人事也必然還有變遷。精神上唯一可以幫忙的朋友,看看近來情形不大對,許多話說來都無意義,似乎在她自己放棄向上理想以前,先對她已放棄了理想,而且由正面勸說她“應當自重”,反而惡作劇似的,要她去同明明白白配不上她的一個人去“好好做愛”好好使用那點剩余青春了。幾個求婚者呢?相熟一個出了,陌生一個又因事無結果無勇氣來信,至于留在五千裏外那個朋友,則因時間空間都相去太遠。來信總不十分溫柔,引不起她對未來的幸福幻想,保護她抵抗當前自棄傾向。……更重要的是那個十年相
的女同學,在一種也常見也不常見情緒中,個人受盡了折磨,也痛苦夠了她,對于新的情況不能習慣。雖好象凡事極力讓步,勉強適應,終于還是因爲獨占情緒受了太大打擊,只想遠遠一走,方能挽救自己情感的崩潰,從新生活中得到平衡。把一切近于歇斯底裏表現,一一都反應到日常生活後,于是懷了一腦子愛與恨,有一天當真就忽然走開了。
起始是她生活上起了點變化,仿佛因老同學一走,一切“過去”討厭事全離開了,顯得輕松而自由。老同學因愛而恨産生各式各樣詛咒,因詛咒在她腦子中引起的種種可怕聯想。
也一起遠離了。老朋友爲了別的原因,不常見面了。大學生初初象是生疏了許多。可是不久放了暑假,無事可作,自然更多空閑。由空閑與小小隔離,于是大學生更象是熱烈了許多。這熱烈不管用的是如何形式表現,既可增加一個女人對于美麗的自信,當然也就引起她一點反應。因此在生活上還是繼續一種過去方式,恰如她自己所謂, 活得象一篇“無章 無韻的散文”。不過生命究竟是種古怪東西,正因爲生活中的實際,平凡而悶人,倒培養了她靈魂上的幻想。生活既有了變化,空閑較多,自然多了些單獨思索“生活”的機會。當她能夠單獨拈起“愛”字來追究追究時,不免引起“古典”和“現代”的感想,就經驗上即可辨別出它的輕重得失。什麼是詩與火混成一片,好好保留了古典的美麗與溫雅?什麼是從通俗電影場面學來的方式,做作只使人感到虛僞,粗俗
已漸漸把人生醜化?因此一面盡管因習慣與大學生生活混得很近,一面也就想得很遠很遠。由于這種思索,卻發現了許多東西,即平時所疏忽,然而在生命中十分莊嚴的東西。所思所想雖抽象而不具
,生命竟似乎當真重新得到一種穩定,恢複了已失去的作人信心,感到生活有向上需要。只因爲向上,方能使那古典愛中的詩與火,見出新的光和熱。這比起大學生那點具
而庸俗的愛時,實在重要得多了。
然而她依舊有點亂,有點動遙她明白時間是一去不返的,凡保存在印象中的詩,使它重現並不困難。只是當前所謂具,卻正在把生命中一切屬于“詩”的部分,盡其可能加以摧殘毀滅。要掙紮反抗,還得依賴一種別的力量,本身似乎不大濟事。當前
格同環境兩樣東西形成的生活式樣,要打破它,只靠心中一點點理想或幻念,相形之下,實在顯得過于薄弱無力了。
她願意從老朋友或老同學方面得到一點助力, 重新來回 想老同學臨行前給她那點詛咒。在當時,這些話語實在十分傷害她的自尊心,激起她對大學生的護短心。這時節已稍稍不同了一些。
老同學臨行前說,“××,我們居然當真離開了,你明白我爲什麼走。你口上盡管說舍不得我走,其實憑良心說,你倒希望我走得越遠越好。你以爲一離開我就可以重新做人,幸福自由在等著你。好,我照你意思走開!從明天起你就幸福自由了!可是我到底是你一個朋友,明白你,爲你格擔心。
你同我離開容易,我一走了,要你同那個又窮又無用的大學生離開恐不容易。這個人正因爲無什麼學問和生活理想,可有的是時間,你一定就會吃虧到這上頭。你要愛人或要人愛,也找個稍象樣子的人,不是沒有這種人!你目前是在墮落,我說來你不承認,因爲你只覺得我是在妒嫉,此外再不會想到別的事情。我一提及就傷害了你的自尊心,到你明白真正什麼叫作自尊心時,你完了。末了你還可以說,只要我們相愛,就很好!好,這麼想你如果當真可以快樂一點,就這麼想。”
女同學自然不會明白她並不愛大學生,其所以和大學生來往密,還只是她激成的。老朋友呢,友誼中還有點誤會,忌諱又多,見面也少起來,以爲是對她好,其實近于對她不好。
什麼是“愛”?事情想來不免重新又覺得令人迷胡。她以爲能作點事,或可從工作的專注上靜一靜心。大學生當然不會給她這點安靜。事實上她應當休息休息,把一顆心從當前人事糾紛中解放出來,方可望恢複心境的平衡與常態。但是這“解放”竟象是一種徒然希望,自己既無可爲力,他人也不易幫忙。
過去一時她曾對那老朋友說,“人實在太可怕了,到我身邊來的,都只想獨占我的身心。 都顯得無比專製而自私,一 到期望受了小小挫折,便充滿妒和恨。實在可怕。”然而那老朋友對于這個問題卻回答得很妙,“人並不可怕。倘若自己情緒同生活兩方面都穩得住,友誼或愛情都並無什麼可怕。你最可擔心的事,是你關心肉
比關心靈魂興趣濃厚得多。梳一個頭費去一點鍾,不以爲意,多讀半點鍾書,便以爲太累。
且永遠借故把日子混下去,毫無勇氣重新好好做個人,這對你前途,才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可是,這是誰的過失?愛她,了解她,說到末了,不是因妒嫉就是因別的忌諱,帶著不愉快痛苦失望神情,遠遠走開,死的死去,陌生的又從無勇氣無機會來關心她,同情她。
只讓她孤單單無望無助的, 活到這個虛僞與俗氣的世界中。一 個女人,年紀已二十六歲,在這種情形下她除了聽機會許可,懷著寬容與憐憫,來把那個大學生收容在身邊,差遣使喚,做點小小事情,同時也爲這人敷粉施朱,調理眉發,得到生命的意義,此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滿足一個女人那點本?
所以提到這點時,她不願意老朋友誤解,還同老朋友說,“這不能怪我,我是個女人,你明白女人有的是天生弱點,要人愛她。哪怕是做作的熱情,無價值極庸俗的傾心,總不能無動于中,總不忍過而不問!不明白,總以爲我會嫁給那一個平平常常的大學生,所以就走開了。就是你,你不是有時也還不明白,不相信嗎?我其實永遠是真實的,無負于人的!”
老朋友說,“可是這忠實有什麼用?既不能作你不專一的辯護,也不能引起你做人的勇氣,你明白的。若忠實只在證明你做愛興趣濃于做人興趣,目前這生活,對你有些什麼前途你想象得出!到你真真實實感到這個老朋友爲你不大自重,同你已當真疏遠時,你應當會有點痛苦的。尤其是你若會得出將來是什麼,對你實在十分可怕!”
她覺得有點傷心,就賭氣說:“大家都看不起我,也恨我。
什麼我都不需要,我希望單獨。”
老朋友明白那是一句反話,所以說:“是的,這麼辦你當然覺得好。因爲可以使你單獨享受大學生的殷勤,這對你目前不是一件壞打算!可是一個人決不能完全放下‘過去’,也無法不考慮‘將來’,你比別人更理會這一點。一時不自量的結果, 對于一個女人,將來會悔恨終生。你自己去好好想三 五天,再決定你應作的事。”
于是老朋友沈默了。日月流轉不息,一切過去的,自然仿佛都要成爲一種“過去”,不會再來了。來到身邊的果然就只是那個大學生。不是她思索的結果,只是習慣的必然。
……《新摘星錄》第3節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4節”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