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便是曆史上知名的酉。白河到沅陵與沅
彙流後,便略顯渾濁,有出山泉
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則三丈五丈的深潭清澈見底。深潭中爲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
中遊魚來去,皆如浮在空氣裏。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顔
,逼人眼目。近
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
必可沽酒。
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褲,可以作爲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
的,無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位置卻永遠那麼妥貼!且與四周環境極其調和,使人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引自《邊城》)
由沅陵沿白河上行三十裏名“烏宿”,地方風景清奇秀美,古木叢竹,濱極多。傳說中的大酉洞即在附近。洞中高大宏敞,氣象萬千。但比起鳳凰苗鄉中的齊梁洞,內中平坦能容避難的人一萬以上,就可知道大酉洞其所以著名,或系鄰近開化較早的沅陵所致。白河中山
木石最美麗清奇的碼頭,應數王村,屬永順縣管轄,且爲永順縣貨物出口地方。夾河高山,壁立拔
,竹木青翠,岩石黛黑。
深而清,魚大如人。河岸兩旁黛
龐大石頭上,在晴朗冬天裏,尚有野莺畫眉鳥,從山谷中竹篁裏飛出來,休息在石頭上曬太陽,悠然自得啭唱悅耳的曲子,直到有船近身時,方從從容容一齊向林中飛去。
邊還有許多不知名
鳥,身小輕捷,活潑快樂,或頸膊極紅,如縛上一條彩
帶子,或尾如扇子,花紋奇麗,鳴聲都異常清脆。白日無事,平潭靜寂,但見小漁船船舷船頂站滿了沈默黑
魚鷹,緩緩向上遊劃去。傍山作屋,重重疊疊,如堆蒸糕,入目景象清而壯。一派清芬的影響,本縣老詩人向伯翔的詩,因之也見得異常清壯。
白河多灘,鳳灘、茨灘、繞籠、三門、駝碑五個灘最著名。弄船人有兩個口號:“鳳灘茨灘不爲凶,上面還有繞
籠。”上行船到兩大灘時,有時得用兩條竹纖在兩岸拉挽,船在河中小小容口破
逆流上行。繞
籠因多曲折石坎,下行船較麻煩,一不小心撞觸河
中的大石,即成碎片,船上人必借船板浮沈到下遊三五裏方能得救。三門附近山道名白
關,石壁
雲,樹身大如桌面,茅草高至二丈五尺以上。山中出虎豹,大白天可聽到虎吼。
由三門行七十裏,到保靖縣。(過白
關陸行只有四十余裏。)保靖是酉
流域過去土司之一所在地。酉
流域多洞穴,保靖瀕河兩個洞爲最美麗知名。一在河南,離縣城三裏左右,名石樓洞,臨長河,據懸崖。對河一山,山上老松數列,錯落布置,十分自然。景物清疏,有漸江和尚畫意。但洞穴內多人工鋪排,並無可觀。一在河北大山下面,和縣城相對,名獅子洞,洞被廟宇掩著,廟宇又被老樹大竹古藤掩著。洞口並不十分高大,進到裏面去後,用火燎高照,既不見邊,也不見頂,才看出這洞穴何等宏敞闊大,令人吃驚。四面石壁白潤如玉,地下鋪滿白
細砂。洞中還另有一小小天然道路,可上升到一個石屋裏去。道路踏腳
帶朱砂紅斑,顔
極鮮豔。石屋中有石
石桌,似爲昔日方士修煉住
。蝙蝠展翅約一尺長大,不知從何
求食。洞中既寬闊,又黑暗,必用三五個火燎燭照,由廟中人引導,視火燎燃到三分之二後,即尋路外出,不然恐迷路不易走出。火燎用枯竹枝作成,由守廟道士出賣給遊洞者,點燃時枯竹枝在洞中爆炸,聲音如槍響,如大雷公邊炮響。洞中夏天有一小小泉
,
味甘美。
中還有小小魚蝦,到冬天時僅一空穴,魚蝦亦不知去
。
近城大山名殺坡,一眼看去,山並不如何高大,但山下人有人上山時殺一
,等待人到山頂,山下人的
在鍋中已熟了。因此名叫殺
坡。對河亦有一大山,名野豬坡,出野豬。坡上土地叢林和洞穴,爲燒山種田人同野獸大蛇所割據,一到晚上,虎豹就傍近種田開山人家來吃小豬,從被咬去的小豬銳聲叫喊裏,可以知道虎豹走去的方向。這大蟲有時在大白天也昂頭一吼,山谷響應許久。
種田人因此常常拿了刀矛火器種種家夥,往樹林山洞中去尋覓,用繩網捕捉大蛇,用毒煙設陷阱獵捕野獸。嶺上最多的還是集群結夥蹂躏農産物成癖的野豬,喜歡偷吃山田中包谷白薯,爲山民真正仇敵。正因爲這種損害莊稼的仇敵太多,嶺上人打鑼擊鼓獵野豬的事,也就成爲一種常有的儀式,常有的娛樂了。
本地出好梨,皮淡赭,味道香而甜,名“洋冬梨”,皮較厚韌,因此極易保藏。産材質堅密的黃楊木,鄉下人常常用繩索系身,懸空下垂到溪谷絕壁間,把黃楊木從高崖上砍下,每段鋸成兩尺長短,背負入城找求售主,同賣柴一樣。碗口大的木料,在本地人眼中看來,十分平常。這種良好木材,照當地人習慣,多用來作筷子和天九牌。需要多,供給少,所以一部分就用柚子木充數。出大頭菜,比龍山的略差。湘西大頭菜應當數接近鄂西的邊縣龍山最好,顔
金黃,味道甜而香。出好茶葉,和鄰近山城那個古丈縣的茶葉比較,味道略談。然而清醇之中,別有一種芬馥之氣。陳家茶園在湘西實得風氣之先,出品佳美,可惜數量不多,無從外運。
永綏縣離保靖四十五裏。保靖縣苗人居住較少。永綏縣卻大部分是苗人。逢場時交易十分熱鬧,豬、牛、羊、油、鹽、鐵器和農具,以至于一段木頭,一根竹子,一個石臼,一撮火絨,無不可買賣。大場坪中百物雜陳,五缤紛,可謂奇觀。石宏規是本縣苗民中優秀分子之一,對苗民教育極熱心,對苗民問題極熟習。一個大學畢業生,作了幾次縣長。
三個縣分清中葉還由土司統治,土司既由世襲,永順的姓向,保靖的姓彭,永綏的姓宋,到如今這三姓還爲當地巨族。土司的統治已成過去,統治方法也不可考究了,除了許多大土堆通稱土司墳,但留下一個傳說尚能刺激人心。就是作土司的,除同宗外,對于此外任何人新婚都保有“*夜權”。新婦應當送到土司府留下三天,代爲除邪氣,方能發還。
也許就是這種原因,三姓方成爲本地巨族。土司墳多,與《三演義》曹
七十二個疑冢不無關系,與*夜權執行也有關系。
白河上遊商業較大碼頭名“裏耶”。川鹽入湘,在這個地方上稅。邊地若幹
桐油,都在這個碼頭集中。
站在裏耶河邊高,可望川湘鄂三省接壤的八面山。山如一個桶形,周圍數百裏,四面陡削懸絕,只一條小路可以上下。上面一坦平陽,且有很好泉
,出産好米和雜糧,住了約一百戶人家。若將那條山路塞斷,即與一切隔絕,俨……
湘西白河流域幾個碼頭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