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沈從文>藝術教育>文物保衛的一種看法

《藝術教育》文物保衛的一種看法

沈從文作品

  前不多久,向覺明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爲炮火轟炸下曆史文物有所呼籲。文章寫得很平實動人。幾個朋友讀後,都覺得這不止是一二人私見,應當算作guo內多數學人共通願望。

  以個人私見,社會圮坍與重造,應承認時間的重要xing。曆史文化和時代發展銜接,由理想證事實,得把時間放長眼光放大。專家分工合作的民主政治,若不久將來即必然來臨,我們也得爲這個合理社會,准備一大批少壯工作人員,來收拾殘破,在廢墟上重造個嶄新guo家!就事言事,目下談文物保衛,不僅是偉人的“尊重”,guo人的“愛護”,重要的恐怕還是社會多數學人對于曆史文化廣泛深刻的“認識”。我們還值得把這問題重新檢討檢討,在責任範圍內,弄明白過去疏忽的是什麼,在能力範圍內,當前可做的是什麼。

  第一是故宮博物院問題。中guo曆史文物除輕便書籍和笨重建築雕刻以外,自然應數純美術品的書畫,和與工藝相關的銅、瓷、漆、玉、絲繡……諸器物。論收藏,故宮實可說是一個東方大寶庫。這個包括有上下三千年百十萬件文物收藏的機構,如chu理得法,它不僅可教育中guo人,還可啓發世界美術家的手和心。尤其是可廣泛影響到新時代若幹工藝美術的新趨勢。

  故宮從民十三溥儀出宮,組織博物院理事會起始,到現在爲止,時間已二十四年。以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guo家博物院,純美術品如字畫,工藝美術如銅、瓷、玉、象牙、景泰藍、絲織物、家具及雜類,不僅尚無一種有系統有價值的專門研究報告出版,即一個有條理可供研究參考的說明目錄也未見印出。機構中多chu長、科長、gu長、辦事員,卻很少受專門訓練的科研技術人員。因之工作就永遠停頓在“點驗”、“保管”、“陳列’三事上,再無望進一步有何貢獻。抗戰以前十多年中,雖陸續印行了些畫冊周刊,一切還不tuo普通商業辦畫報方式,見不出主事人一點現代眼光和遠大計劃。正因爲主管人還不tuo玩古董字畫舊習氣,缺少更多方面認識,到後竟用種種借口,把許許多多物品,由金銀器物到……胡亂零星售出,將售款作爲職員薪shui。別的不提,即以個人qin眼所見而言,代表近三五世紀的千百種絲織物當作廢品chu理,這種糟蹋美術品的罪過,就應當有多大——直到因盜寶案事發,主事人從容逃tuo,糟蹋文物工作才算告一段落。然而主事換人,內部人事組織卻大ti如舊。抗戰八年,文物南遷,凡稍稍知道有關這部分文物遷移保管,以及複員困難過程的,都必覺得忠于其事的馬叔平先生,及其他始終不離職務的工作人員,爲guo家實已盡了極大義務,值得guo人感謝。但這個機構組織上有問題,卻無可諱言。理事會最近一回新理事發表,還是由政府官吏、dangguo元老、學術名流三種人物組成,除年會聽聽報告,似已無事可作。在院務組織下,雖有個專門委員會,事實上只限于對于重要文物字畫銅器鑒定谘詢之用,這些人大都各有職業,能用故宮所有作專題研究的就不多。其它雖各有一二專人負責,以如此龐大機構,哪能有何成就?在工藝美術部門,且根本即未作這種研究訓練准備。即有關陳列情形,也多因陋就簡,一切還不tuo二十年前舊樣子,chu理馬虎和說明簡略,致使若幹部門,不僅無從增益人民教育效果,且常常把原有美術價值也因之損失無余。間或要人贲臨,茶會款待,即聞某某寶物出庫觀賞,參加者亦引爲幸運。卻從不聞因爲研究考訂,對于海內學人有何較新貢獻。看管陳列室的,不是可供參觀者講解說明具專門知識的管理員,還依然是專爲監視遊人盜竊的巡警。(本人即在乾隆文物陳列室,眼見過巡警罵小學生,不許蹲下細看。因代爲說說,還被巡警吼了一聲。)三大殿不能利用建築上特點,將guo家重要儀製器物作有計劃安排,竟如一古玩拍賣行,既少應有莊嚴,又見不出如何美觀。更草率的是西路布置,大多房屋業已關閉,讓遊人從房外窗下轉來轉去,幾幾乎到chu窗前都是灰撲撲,幾案炕chuang上一具綠玻璃小鍾,既不象原有陳設,又不肯稍加安排,只累得遊人又疲乏又厭惡,別無任何美感。這種保管典守心理狀態,和故宮開放原因,以及現代博物館主要目的,可以說完全不能調協。一個普通遊人,也有資格向負責人抗議,何況是還不斷有世界專家惠臨!所以談文物教育與價值發揚,第一件事,恐怕應當是故宮博物院得有個根本改造設計。一切原有的辦事人員,盡管照舊保留,不用更動。

  但有關研究陳列並推廣指導及與現代工藝接觸,卻得集思廣益,約請全guo專家學人合作同工,來重新爲作計。如果主持院務的馬叔平先生有遠見和魄力,把責任興趣擴大,會成爲guo家民族複興一種象征。目前即可擬具一個新計劃,就北大文、史、博物館科,清華文、史、人類、社會、建築,以及新成立的美術考古系,師範學院的博物管理系,輔仁美術,人類學系,燕京史學系,以及美術專門學校,采取一種嶄新的進步合作態度,由各校分別考選本校有關一系畢業生若幹人,(共同假定爲五十人到一百人,)給以助教費用,作各校“助理研究員”名分,用景山內博協空屋作教室宿舍,一部分時間就各校所有課目授古器物學,美術史,及近代博物館保管與陳列等等專題訓練,一部分時間就故宮所有實物分組作觀摩學習,並參加故宮某部門整理研究目錄卡片工作。以兩年爲期,這種學生訓練結果,即可作如下分配:一各回本校服務,二入故宮作專門研究,三至各省市及guo內公私博物館主持工作,四出guo去作guo外博物館有關遠東文物藝術的助手。其次是特辟若幹陳列室,將有關現代文化特種工藝美術品,如瓷、漆、玉、牙、絲織物、景泰藍、家具,專供guo內學術單位,中博協會會員,及各有關部門專家,工藝美術指導設計人,研究參考,並在技術上貢獻以一切便利。這個計劃提交理事會或行政院時,我相信將毫無異議,即可順利通過。

  第二件事是專科以上學校文物館的設立。其有區域xing的大學,尤宜有一較新看法,將文物館看得和圖書館或生物理化等館相等。不僅僅需要一筆固定經費,還需要特別培養一 點人材。

  這種新看法雖各受預算限製,不易放手作去。但在北方幾個大學,多因事實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投了點資,用了點心,一切還在摸索中,也必然在進展中。惟說起來會共通有一點感慨,即工作實在已遲誤了二十年,能早在二十年前著手,有一部分金錢三五十個有心人精力放在上邊,目前工作就便利多了。正因爲來不及在二十年前搶救一點文物,訓練一些專門人材,所以任何一個太學,在目前想……

藝術教育文物保衛的一種看法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文物保衛的一種看法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