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寫于一九四一年夏天被法西斯德占領的法
。作者維爾高爾當時正
于地下。
它沒有直接寫到法西斯的暴行。我們從許多文學、戲劇作品中看到的都是冷酷殘暴的德軍官的形象,作爲這篇小說主要角
的那個德
軍官卻是正直、誠懇、熱情的。小說也沒有反映法
人民地下抵抗的英勇活動,只寫了一個老年的紳士和他的年輕的侄女,他們幾乎無所作爲。但是,這篇小說秘密出版後,在正經受苦難的法
人民中激起了強烈的反應,鼓舞了他們鬥爭的熱情和勝利的信心。在
外也受到了廣泛的注意,被認爲是第一流的文學作品。
現在,經受了時間河流的沖洗,我們看到,這篇小說還是一顆閃光的珠玉。它描寫的生活早已是曆史陳迹,但作品卻沒有失去藝術魅力。
小說是以一位老人自述的口吻寫的。
老人和他的侄女共同生活。看來這是一個中層的小資産階級家庭。法淪陷了,他們的一部分房屋被一個德
軍官征用。
平靜的生活被破壞了,誰知道這個德軍官將爲他們帶來怎樣的命運呢?
然而,那個德軍官看來是彬彬有禮的。他說的第一句話是:“對不起。”面對老人和少女的抗拒
的沈默,他露出了嚴肅的微笑:“對于那些愛祖
的人,我是十分尊敬的。”
這不是虛僞的話。他盡可能不妨礙房主人的生活。他只是在每個晚上找一點什麼理由到起坐間來,開始說幾句並不需要回答的客套話,然後開始了無盡無休的獨白,涉及他心裏存在的種種問題——他的祖、法
、音樂……他談得很
切,很熱情。他尊重老人和少女的沈默,從不企圖從那裏得到一種回答,一種贊同,甚至于看他一眼。
從他的這些獨白中,我們逐漸了解了他。他是生活在一個小城中的專門作曲的音樂家,離政治,也不喜歡
內的那些政治人物,然而卻相信了元首和那些政治人物的宣傳,以爲他們占領法
是爲了德法兩個
家的團結(“那樣,太陽就將普照歐洲了”)。他認爲法
的精神和“飄渺的帶詩意的思想”將教導德
的那些政治人物成爲真正偉大而純潔的人,而德
將把法
的偉大
和自由退還給法
。他希望德
和法
像“夫婦似地聯合起來”,而這種結合是雙方“自願”的。由于父
的影響,他熱愛法
,熟悉法
的文化。所以,當他開始走進法
時,看到人們由于懦怯而歡迎德
軍隊,他感到痛心。不過,他說:“我後來看見它了;而目前呢,”他對嚴峻地沈默著的老人和少女說,“我很高興看見它這種嚴厲的面孔……我很高興在這裏遇見了一位有道德的老人,和一位沈默的小
。”但他說,必須戰勝這種沈默,必須戰勝法
的沈默。他相信,“真誠永遠能消除阻礙”。
他在不盡的獨白中表明了對法的愛,而促使他作出這樣不盡的獨白的是還由于另一種愛:對那個美麗的少女的愛。他有許多話事實上是專門說給她聽的。有一個晚上,他講述了那個美人與獸的童話:一個美人被囚起來了,那個可以任意擺布她的獸每天出現在她的面前,強迫她忍受它那種無情的令人心煩的嘴臉……那個美人是高傲的,有道德的。那個獸笨拙、粗魯,卻有好的心腸和力求上進的靈魂。美人終于逐漸爲獸的祈求和愛情所感動。有一天,她向獸伸出了手去,那個獸立刻變成了一位很美很純潔的騎士……他們的結合決定了一種至高無上的幸福。——他似乎是用這個童話來說明德
和法
的關系,但更主要的卻是說明他自己對少女的感情。所以他說:“我尤其愛那個獸,因爲我是了解它的痛苦的。”
老人和少女一直對他保持著沈默。後來,他們冰凍的感情漸漸溶解了,德軍官誠懇的善意和熱情感動了他們,如同那個童話中的美人逐漸爲獸所感動。然而,沈默卻保持著。因爲,無論如何,他是一個穿著敵人服裝的軍官——一個獸。來了一個意外的轉折。
德軍官到巴黎去了一趟。他久已渴望此行,他是興高采烈地去的。他返回後,一反常態,避免與老人和少女見面。好幾天以後,在一個晚上,他終于來了。情緒沈重愁慘,他是來告別的。他將參加一個正在作戰的師團,第二天就要動身到東方(蘇德戰場)去,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到地獄去”——那裏的廣漠的平原上,麥子將從德
人的屍
中攝取營養。是他自願提出要求的。原因是,到巴黎後,他從那些“政治家”和“戰友”那裏了解到,法西斯口頭上所宣傳的一切漂亮言詞不過是謊言,他們是要毀滅法
,是要用“微笑和客氣手段來腐蝕它,要讓它變成一條地下爬著的狗”。他們要毀滅法
文化,要完完全全把火焰滅掉,“歐洲從此再不能受到這個光明的照耀了”。——這個可憐的理想家認清了嚴酷的現實,他的夢想被粉碎了。原來元首和那些“政治家”們所指示的道路不是向山上的光明高高地上升,而是通向一個愁慘的幽谷,通向一座惡臭、
森的黑森林。這條道路是他所決不願意走的,他甯可走那條通向死亡的道路。
這是一個善良靈魂的悲劇。這是一個“人”的悲劇,他的覺醒也就是地的滅亡。——他認識到,在法西斯的統治下,不可能作爲一個正常的人生活,不允許一個正常的人有他的理想和追求。他自願滅亡,是表現了他因失望而來的最大的悲憤,同時也是對法西斯專製的最強烈的抗議。
然而,這也不正是法西斯專製的悲劇麼?一種被正常意義上的人所反抗的統治,一種不能容忍正常意義上的人的統治,它所有的就不過是獸和鬼。因而,就只能是表面強大,實際虛弱,而終于只有通向滅亡。
老人和少女並不是那種真正意義上的戰士。他們是普普通通的法人,是資産階級文化傳統好的一面所教育和熏陶出來的人。他們在不言不語和心照不宣中作出了一個決定:絲毫不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哪怕是一點點小節,對那個闖入者保持沈默,而且幾乎不看他一眼,就仿佛根本沒有他的存在,就仿佛他只是一個魔影。
這是在他們所的地位所能表示的抗拒。這是人的尊嚴和民族的尊嚴的維護。這是有意的無視和漠視,因而也就是大的蔑視。魯迅先生說過:最大的輕蔑就是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他們是手無寸鐵的老人和少女,是被征服者,是弱者;敵人是征服者,是強者。然而,他們是人,而敵人是喪失了人的獸,在這個意義上,他們又是強者,而敵人是弱者。他們像大海般的沈默。海沈默著,而潛流洶湧。海沈默著,但預示著暴風雨和萬頃波濤……而作爲人,他們的感情也就不可能是那樣單純的。
當以沈默和蔑視對待那個軍官的同時,……
曾卓散文海的沈默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