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魯卡際詩會是在一個美好的季節:每年夏末秋初,在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
的一個美麗的小城斯特魯卡舉行。
這個一年一度的詩會是從一九六一年開始的,爲的是紀念馬其頓愛詩人康士坦丁·米勒丁諾夫和迪米塔爾·米勒丁諾夫兄弟逝世一百周年。他們爲了使祖
從異族的統治下解放出來,曾經英勇地戰鬥,後來在監獄裏慷慨就義。在詩會上,每一年都要朗誦他們的詩。浩淼的藍
的奧赫裏德湖,在他們的歌聲中輕輕波動,如同跳動著的心。而斯特魯卡,這個詩人懷念著的小城,是早已在燦爛的陽光的照耀下了。
爲人民而歌唱、爲自由而戰鬥、爲理想而獻身的詩人,人民是不會忘記的,他們活在人民的心中,活在他們自己的歌聲中。
“橋上詩會”是斯特魯卡詩會的一個主要項目。
德裏姆河穿過斯特魯卡,河身不寬,大約二十米的樣子。一座朗誦臺就搭在德裏姆河橋上。夜降臨了,遠遠看去,在強烈的聚光燈的照耀下的朗誦臺,像一顆巨大的閃光的神珠。河兩岸的樹叢中,閃爍著彩
的小燈。
首先是放花炮,五顔六的火焰的花朵在深藍
的夜空開放。那是象征著詩:詩像火焰那樣灼人,那樣美麗,那樣燃燒著人的心。那也是詩人的象征:詩人的心中永遠燃燒著火焰,詩人是人類的花朵。
于是,朗誦開始了。來自四十多個家的詩人們,來自南斯拉夫各共和
的詩人們,各自朗誦著自己最心愛的作品。他們用的語言是各異的,然而那都是心中的歌。詩的內容是各異的,然而共同的是對生活熱愛,對美好的將來的向往。
沿著河的兩岸,擠滿了聽衆。這個小城的兩萬居民:那些青年,那些老人和那些孩子,似乎都擁到這裏來了。他們安靜地傾聽著。這個際詩歌節也是他們的節日。他們在這個小城裏傾聽著世界各地的歌聲。
詩會每一年都有一個討論的中心題目。前兩次是:“詩能做什麼?”,“詩人先鋒隊”。今年的題目是:“夢幻與現實之間”。
這是自古以來爲許許多多理論家和詩人探討過的題目,牽涉到詩的作用與意義,也牽涉到詩歌藝術的奧秘。
我聽了來自各個家的詩人的發言。他們從不同角度熱情地闡述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我發言的題目是:《詩人的兩翼》。
我說:一個從來也沒有夢想過、並承擔過夢想的痛苦和歡樂的人,不是詩人,也不可能成爲詩人。
詩人應該有兩翼:一翼緊緊依傍著大地,另一翼伸向高遠的青空。詩人憑著這兩翼在生活的土也在藝術的
土飛翔。
夢幻不應該是逃避現實的*醉劑,不應該是缥缈的烏托邦,它應該通向理想,上升到理想。
在詩會上,結識了許多友人:東道主南斯拉夫各共和的和來自世界其他各
的。詩會提供了各
詩人結交的機會。在
尾酒會上,在大交通車上,在休息廳裏,在奧赫裏德湖邊……相互微笑,就隨便地交談起來了。有時候,有人特地走了過來,問:“你們是來自中
的嗎?”于是緊緊地握手。他們有的是到中
訪問過的,訴說著中
留給他們的深刻印象。有的沒有到過中
,訴說著他們的向往。我發覺,無論是東道主還是來自其他各
的詩人,對我們的態度都是異常熱情的,原因只是在于我們是來自中
。
我們也借這個機會表達了我們的友誼,了解了他們家詩歌創作的情況和別的情況。詩人們大都是熱情、坦率的,談話很少那種不必要的客套。僅僅相
幾天,僅僅幾次談話,我們已成爲朋友了。我們相信,友誼的種子是會開出花朵的。一個星期的詩會結束了。
人們各自散去,回到黃河邊,回到尼羅河邊,回到恒河邊,回到密西西比河邊,回到萊茵河、多瑙河邊……而當然,這些世界上的河都是要彙合到大的海洋中去的。
《曾卓散文》在斯特魯卡國際詩會上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橋上詩會”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