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沙龍裏,不是在大廳裏,不是在劇場裏,甚至,也不是在廣場中,這座歌臺是搭在德裏姆河橋上——斯特魯卡際詩歌節最大的一項活動“橋上詩會”,就將在這裏舉行。
斯特魯卡是座安詳的、美麗的小城,面臨奧赫裏德湖,德裏姆河從城中穿過。它是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有名的風景區。對于這座小城的居民們,這個詩會也是他們的節日。幾天來,小城的街上就顯得熱鬧、活躍極了。在青石板鋪成的兩岸沿河大道上,可以看見來自四十多個
家的詩人們,三三兩兩的在初秋的陽光下漫步。他們從黃河來,從恒河來,從剛果河來,從密西西比河、亞馬孫河來,從萊茵河來,從多瑙河來……現在他們在德裏姆河邊走著,興高采烈地交談,選擇各個風景點照相。在行道樹旁,高高飄揚著幾十面詩歌節參加
的
旗。
在舉行詩會的那天黃昏,在沿河大道上就漸漸聚滿了這座城的居民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些婦女還抱著孩子。他們坐在青石的河岸上,坐在河坡的綠草上,後來的就站在岸邊,一直順著河的兩岸排過去,排過去……,鄰近河岸的那些樓房的窗口,也都擠滿了人。這座小城的居民們似乎全都參加到這個詩會來了。是的,這也正是他們的節日,一個詩的節日。
夜緩緩降落。我有意走到一個較遠的地方去眺望橋上的歌臺。在閃爍著繁星的深藍
的夜幕前,它在聚光燈的照明下顯得分外耀眼。河兩岸的樹叢中閃耀著一顆一顆小小的彩燈。河
潺潺。一切像是在幻夢中。
詩會開始前,放起了焰火。各種彩的火花伴著一陣陣的歡呼聲在夜空開放,組成各種各樣流動的圖案。
朗誦開始了。坐在臺上的來自世界各的詩人們,南斯拉夫各共和
的詩人們,一個一個在掌聲中走到臺前。古代一位羅馬的演說家面對咆哮的大海練習演說。而這些詩人們面對奔流的河
朗讀自己的詩。通過擴音器,他們的聲音在夜空中震蕩著,播送到很遠,很遠。我想,奔流的河
將把他們的聲音帶到更遠,更遠,帶到全世界的河流彙集的海洋中去。
我聽不懂他們的語言。但從他們飽含激情的聲調中,從他們燃燒著的面容上,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心的跳動。而且,我自以爲理解了他們各自的詩的內容: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大地的歌頌;對于自由和獨立的渴望;對于美好的將來的追求……我聽到了喊中和我的名字。一陣掌聲將我推到臺前。由于我的名字是和我的祖
聯在一起,一種莊嚴的感情從我心中升騰起來,一
暖流散向我的全身。在掌聲停止後,在深沈的寂靜中,面對河
,面對黑魆魆的人群,我朗讀著歌唱祖
的詩,用我的全部激情,用我的心。我覺得我是在朗誦給世界聽,也是在朗誦給遠在萬裏外的祖
聽。……詩會結束了,聚光燈熄滅了,人們漸漸離去了。
我還在沿河大道上徘徊。多麼安靜的夜,德裏姆河潺潺地流著。
我想著一百多年前的馬其頓愛詩人康士坦丁·米勒丁諾夫和迪米塔爾·米勒丁諾夫兄弟。在故
的受難的土地上,他們英勇地戰鬥著,反抗異族的統治。後來被投進監獄,受盡折磨,從容就義。——一年一度的斯特魯卡詩會就是爲了紀念他們而舉行的。迪米塔爾·米勒丁諾夫在鐵窗下曾經這樣歌唱:
多麼希望長起強勁的翅膀,從這個罪惡的牢居,
飛向祖南方,
讓斯特魯卡摟著我,
讓奧赫裏德湖把我的歌聲震蕩。
燦爛的太陽
可還撫問著我的家鄉?
今天,照耀著斯特魯卡,照耀著馬其頓共和的正是他們所向往的燦爛的太陽。而且,這一對既是詩人又是戰士——或者說,正因爲他們是詩人,所以他們也是戰士——的兄弟,也正以他們的精神的光芒照耀著斯特魯卡和他們的祖
。在今天的詩會上,就朗讀了他們的詩。他們的歌聲將永遠在奧赫裏德湖上震蕩……。我想,詩人們應該是可以從這中間得到啓示,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職責、自己的道路的。
我又想著這個詩會在橋上舉行是一個多麼好的象征。詩,正是友誼的橋,是人與人的橋,是心與心的橋。要將更多更多的人吸引到詩的身邊來,要將更多更多的詩溶化到人的心中去。我要寫一首美麗的詩來歌頌“橋上詩會”,而我又想到“橋上詩會”本身就是一首美麗的詩。
《曾卓散文》橋上詩會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奧赫裏德城”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