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曾卓>曾卓詩論>“爲人類工作”第3小節

《曾卓詩論》“爲人類工作”

第3小節
曾卓作品

  [續曾卓詩論“爲人類工作”上一小節]壁鸠魯自然哲學的差別》,宣揚他們的唯物主義自然觀。他爲伊壁鸠魯這一古希臘最偉大的啓蒙者和公開反對信仰上帝的人的無神論辯護。他堅決反對使科學服從于宗教,給人類自由思想套上枷鎖的任何企圖,這也就是向基督教的普魯士guo家和封建製度宣戰。在論文中,他還闡明了哲學和生活的辯證統一原則。他說:“世界的哲學化同時也就是哲學的世界化。”那就意味著哲學應當成爲改造世界的工具。同時哲學也在同現實生活的聯系中,不斷得到發展。這裏已經包含著他後來科學地闡明的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辯證原則的萌芽。

  這篇博士論文中仍然持有黑格爾的觀點,但他的思想已表現出很大的獨立xing,遠遠地超過了青年黑格爾派所能達到的shui平。

  1841年3月,在博士論文已完成後,他寫了一篇充滿戰鬥激情的序言,更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和立場。他公開宣布自己是同宗教誓不兩立的無神論者。他推崇在少年時代就受到他敬愛的普羅米修士,那個將天火送給人類的希臘神話中的英雄,稱他是“哲學曆史上最高尚的聖者和殉道者”。他借用普羅米修士的話宣告:“我痛恨所有的神”。並借用普羅米修士的話回答那些爲反動勢力效勞的人:也不願受人奴役;我甯肯被鎖在岩石上,

  也不願作宙斯的忠順奴仆。

  他以普羅米修士的高尚的精神作爲鼓舞、激勵自己的力量。而普羅米修士的命運也正象征著他自己將來的命運。爲了讓真理的火去點燃受難者的心靈並使他們獲得解放,他甯肯終生承受流亡、貧困的折磨,甯可面對風暴雷電。與普羅米修士不同的是,他不是被希臘神話的主神宙斯,而是自願鎖在岩石上的。

  1841年3月,馬克思大學畢業。當時普魯士chuguo王威廉第四的統治下,這是一位“最僞善、最狡猾的”封建專製君主。那些敢于發表共和主義言論的大學教授受到暗探的監視,不少大學生由于發表政治講演而被逮捕。一些進步的教授因而紛紛被迫離開大學。馬克思原打算到波恩大學執教的,在這種情勢下,他只好放棄了這一打算,轉移到了新聞戰線。

  1942年初,他寫成第一篇政論文章《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這個在1841年底頒布的檢查令以其表面漂亮的言詞蒙蔽了一部分知識分子,他們表示歡迎。但馬克思卻雄辯地揭露了這個新的檢查令的欺騙xing、虛僞xing,及其反動的實質。最後他指出:“治療書報檢查製度的真正而根本的辦法,就是廢除書報檢查製度”,將矛頭直接指向封建ti系。事實也證明,正是由于書報檢查的限製,這篇文章當年沒有可能在普魯士發表。

  接著,馬克思又開始爲《萊茵報》撰稿。《萊茵報》是由自由資産階級在科倫創辦的,他們吸收了一批青年黑格爾派的代表參加編輯工作。馬克思認爲可以將該報作爲宣揚革命民主主義觀點的陣地。但原來的主編還不足以勝任這一職責。1842年10月,馬克思正式接任爲主編,他當年只有24歲。在他的主持下,報紙的革命民主傾向表現得愈益濃厚,報紙的影響也不斷擴大,訂戶增至3400多戶,不僅超出了萊茵省,也超出了普魯士。

  在《萊茵報》時期,特別是他當主編以後,他與青年黑格爾派的分歧已日益明顯。他不贊成他們總是傾向于把哲學上的批判看作就是目的,而不是把這種批判同公開的政治鬥爭結合起來。他認爲“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ti情況並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報紙必須表達人民的思想和願望,“真誠地和人民共患難,同甘苦,齊愛憎。”他在《萊茵報》上所發表的一系列文章,都是通過具ti事實來揭露專製製度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爲了駁斥政府對他的“歪曲事實,誹謗政府”的指責,馬克思曾到摩塞爾河地區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接觸農民,深入了解他們的貧困狀況。

  在當時普魯士“這個沒有警察局發的牌號連狗也不能生存的地方”,要辦《萊茵報》這樣一份報紙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既要堅持立場,揭露現實,指明方向,又要對付可怕的書報檢查的折磨和官方不時的指控。馬克思十分注意鬥爭的策略,利用一切從事合法工作的可能xing,在內容允許的限度內使“形式”緩和一些。而有時,他還有意作弄那些檢察官。——他堅守在崗位上,用他自己的話說:“只是因爲我認爲有義務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讓暴力實現自己的計劃。”

  但反動政府終于不能容忍,在1843年1月作出決定,從4月1日起禁止《萊茵報》出版。這立即在萊茵省激起了抗議的langchao,要求guo王撤銷查封的命令。摩塞爾河沿岸的農民也紛紛請願,他們說我們不知道《萊茵報》散布過謠言,誹謗過政府;我們只知道報紙報道了我們地區和我們命運的真實情況。

  但是報紙的gu東們卻指責馬克思的思想過激,要求馬克思放棄反政府的立場。這當然是馬克思所決不能接受的。他在一封信中說:“在這種氣氛下,我也感到窒息。即使爲了自由,在這種桎梏下的生活也是令人厭惡的。我討厭這種小手小腳而不是大刀闊斧的做法。僞善、愚昧、赤躶躶的專橫以及我們的曲意奉承、委屈求全、忍氣吞聲、謹小慎微使我感到厭倦。總而言之,政府把自由還給我了。”1843年3月17日,他發出了退出編輯部的聲明。但報紙還是被迫在4月1日停刊了。

  當馬克思大學剛畢業時,一位青年黑格爾分子就這樣贊揚他:既有深思熟慮、冷靜、嚴肅的態度,又有最敏銳的機智。

  設想一下,如果把盧梭、伏爾泰、霍爾巴赫、萊辛和黑格爾合爲一人——我說的是結合,不是湊合——那麼結果就是一個馬克思博士。”而當他剛剛踏入社會,通過在《萊茵報》這一年的工作(其中擔任主編5個月),就更擴大了他的聲譽和影響。進步的人士用贊賞的眼光注視著這位年輕的主編,而反動派則對他充滿了仇恨和警惕。也正是通過這一段工作,通過與德guo現實生活的接觸,使他對社會問題更爲關注。這是他從研究政治轉而研究經濟關系的開始,也是他從唯心主義轉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轉向共産主義的開始。

  在馬克思退出《萊茵報》編輯部不久,在他和燕妮秘密訂婚7年,飽經愛情生活的折磨以後,終于沖破了阻礙,于1843年6月19日舉行了簡樸、端莊的婚禮。他們在美麗的萊茵河畔作了短暫的密月旅行,度過了在他們一生中最美好、恬靜的時光,接著就開始了更爲漫長,更爲艱苦,雖然也可以說是更爲壯麗的生涯。流寓巴黎

  他之所以去巴黎,是因爲普魯士反動的氣氛使他感到窒息,深感到在那裏難……

曾卓詩論“爲人類工作”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爲人類工作”第4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