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曾卓>曾卓詩論>《夢遊的歌手》序

《曾卓詩論》《夢遊的歌手》序

曾卓作品

  近兩年來,陳應松同志以豐産的中短篇小說驚動了讀者。

  五、六年前我們初結交時,他給我看的原稿卻是一束詩。他是通過詩的道路走向文壇的。這一本詩集中的作品,就大都寫于那一時期。

  他的小說,有其獨特的領域;他的詩,有其獨特的感受。而無論是他的小說還是詩,都有其獨特的風格。

  他的詩大都凝重,而又帶一點澀味:感情上的苦澀和表達方式上的艱澀。

  這當是與他的生活經曆有關的。

  他還年輕,不屬于在“紅海洋”中沈浮的那一代。不過,他的生活道路也並不平坦。他出生于一個偏僻的小鎮。在一首題名爲《饑餓之歌》的詩中,他這樣描述了他的童年:

  你那來自死亡深淵的惡臭氣息你像一頭貪婪的野獸不僅撕咬過我的母qin也舔拭過我那天真的童年

  饑餓使他還在童稚時期就認識了生活的嚴峻,饑餓使他“熟悉了故鄉的每一寸貧瘠和荒蕪”,饑餓使他“過早地獻出了柔嫩的肩膀,默默地cao起犁柄”。後來他當過修閘工,架線工,在木船上當過船工……也流lang過,我還記得他當時寫給我的信中那種略帶淒苦的語調。他終于能夠進了武漢大學作家班,現在又有了一個適于文學事業的比較安定的工作崗位,那是他刻苦地自學和奮力地拚搏的結果。

  那些年的動蕩的艱苦的生涯,爲他後來的小說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也肯定會影響他的xing格和心情,這直接反映在他的詩創作中。他懷著嚴肅的心面對生活,思考生活,力圖透視到生活漩流的深chu。他贊揚了先人們勤勞、堅毅、在災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從那當中懂得了“這支苦難的生活之歌,爲什麼在你一代代的血管裏,越唱越深沈,越唱越堅韌”。他從巴人的懸棺,“想到那些熱愛生活的人們/被命運無情地鞭趕著/就是死,也不肯離開自己的位置/也渴望彈向天空——一片被死神突然固定的翅膀/也要作最後一次永恒的翺翔”。他緬懷屈原:“一個比我們更深地愛過,也更深地恨過/讓一顆心受苦于孤寂/卻創造出千古不滅的輝煌詩篇的人/一個把真理與祖guo/刻成金子和太陽的人”他熱情地呼喚著:

  看著你沒入罪惡波濤的後代

  這些脈管中仍能強烈地感受到

  你長歌當哭的後代

  曾被命運扯著yi角,掙tuo夢魇在陽光下久久發呆的時候

  就痛感失去了你呀!他們祈求你靈魂的力量,奇迹般地

  鑄成他們生命的銅!

  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人民的愛心和信心。

  他的詩風顯得凝重,是由于他感情上的凝重。他不是沈溺于個人的狹小情懷,表達淡淡的哀愁的那種詩人。他的歌聲決不輕飄,決不追求表面的俏麗。只有在歌唱生育他的鄉村時,我們才感到了他心情柔和的一面。

  而他的詩風也顯得有些艱澀。開始讀他的詩時,可能不大容易走得進去,不大容易與作者的感情交流。但反複閱讀後,就會發覺,其中不少的詩是經受得住咀嚼的。他並不是玩弄形式、炫耀技巧的那種詩人。他只是力圖避免一般的俗套,希望能比較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深沈的感受,當然,也與他自己對于詩的理解和追求有關。他的詩的語言富于se彩和具有力度,他的想象力異常活躍,這從前面我所引的幾節詩中就可以看出來。這裏不妨隨手再舉一節詩作例子:

  被中guo輕輕敲擊的shui晶杯子,

  發出元音把冰釋爲少女的chun意把痛苦沈澱爲眼中之鹽風暴的憤怒搖醒shui

  金錨到達東方的岸,包裹在傳說中閃射出秋shui

  這每一句都是奇特的譬喻和想象,令人目不暇接,甚至可以令人贊歎。但是,我也感到他的詩有的就不免留下一些刀斧的痕迹,在感情上不是那樣貫穿。當他的感受用較樸實的方式表達時,他的詩就有著更強的感染力,如《饑餓之歌》,如有關屈原的那一組詩。

  他在這本詩集的“後記”中,寫出了他對詩的ti會和追求。

  每一個詩人都有他自己的創作道路和風格,那是由他的xing格,也是由他的審美情趣形成的,不能強求也不應該強求。條條道路通向羅馬,通向詩的殿堂也並非只有一條路。那只有依靠詩人自己在實踐中摸索。應松在對于詩的追求上付出了他的努力,而且結出了果實,這本集子就是。他原是可以從這裏再向前跨進的。而現在,他的主要精力已放在小說的創作方面去了。但他的詩的素養對他的小說創作應該也有益,因爲一切藝術都是相通的,而且,一切藝術達到了高的境界也就是詩。

《曾卓詩論》《夢遊的歌手》序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題《愛之旅》”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曾卓詩論》題《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