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淡雅的風俗畫,不是悠揚的笛聲,不是綠窗前的小夜曲,不是獨自沈思的喃喃低語……而是從生活的曠野上響起的激昂的歌聲。
作者說:“我不願總是那麼徐緩地吐納,我喜愛急驟的肺葉運動。”他滿懷激情地歌唱母大地,歌唱祖
、時代、人民。
他也歌唱愛情——降落在他生命的秋天的愛情,不是蘊藉含蓄,而是熱烈奔放地傾吐愛的渴望和愛的執著。他在一棵無名的灌木、一顆七月流火的碎粒、一朵無的飛花上寄托自己的情懷。他對人生哲理的追求通過對日常現象和平凡事物的歌唱而表達出來。可貴的不在于,或者說不僅在于他的歌唱的內容爲我們帶來了一些新的感受,他追求的哲理達到了怎樣的高度和深度;可貴的是和歌聲同時跳動著的他心中的火焰。那火焰照亮了他的歌,也燃燒著讀者的心。
由于作者懷著迫人的激情,雖然是采取散文詩的形式,這些篇章卻有著剛勁的力度和強烈的節奏感。
不過我也感覺到,作者有時是過于急切地以急促的語調來傾吐他的愛情,過多或過分地表現了感情本身,以至讀者追蹤作者的感情有些困難。而且,這些篇章幾乎都用了同樣的調子,風格上顯得有些單一。但我仍認爲作者熾烈的感情是可貴的。感情的淡漠或不足,正是某些散文詩的通病,雖然那裏面用了一些華麗的詞句,在追求某種意境或表達了某種哲理,卻仍不過是沒有生命的紙花。
只有通過感情的真,去探索生活中的善,才有可能達到藝術的美。而在藝術上,要擺感情上的淡漠,要比改正別的缺點困難得多。技巧可以學習,感情卻是難以強求的。
作者陳志民,筆名綠藜,五十年代前後,即發表過相當數量的詩。並出版過三個小冊子。後來,他也經曆了坎坷的長途。
但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他總還是沒有放下他的筆。這幾年來,他寫得更多。他說:“詩是我生命的精華。”他正是由于對生活的執著的愛而愛著詩,通過對詩的執著的愛去表達對生活的愛的。這本散文詩就是他的愛的結晶。
《曾卓詩論》題《愛之旅》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倫蒙的苦惱和喜悅”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