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材擺在人人面前
主題只有少數人知道
如何表現永遠是一個秘密
在一個愛好詩歌的青年的紀念冊上,看到了他抄錄下來的這樣三句話。據說那是外某一位詩人的話,我覺得很有一點意思。
第一句話是容易理解的。生活是藝術的礦藏,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個方面,都爲詩提供了素材。
然而,如何認識對象,能不能從對象中有所感受,有所發掘,這就因人而異了。這牽涉到詩人的個素養、對生活的感情、審美趣味……。在某些現象或情景面前,有的人欣喜若狂,有的人無動于衷;有的人留連忘返,有的人匆匆而過。哈代說:
“詩人根本不注意不能打動自己情感的事物。”美詩人艾倫家蒙克說:“我要描繪的是那能觸動我心靈的眼睛的線條和
彩,我不是畫我所見到的東西,而是畫我所經曆的東西。”——這都可以幫助我們去解釋第二句話。
爲什麼說如何表現永遠是一個秘密呢?
因爲你所要表現的對象每一次是不同的;不同的對象引起你的感受是不同的;因而你永遠不可能確定將要如何表現——用怎樣的感情彩和力度,用怎樣的聲調,用怎樣的方法也就是怎樣的形式,來表現新的對象。
另外,詩人在自己的創作道路上也永遠在探索的過程中。
他不能停留在自己已習慣于應用的表現手法和已形成的風格上,他需要不斷地突破自己。
——由于對象不同,感受不同,由于詩人在藝術上的探索精神,他每面對一個新的題材,就需要聚集全部的心力去追蹤它,去占領它,從而表現它。
這只是我的理解,可能沒有會到原作者的意思。但無論如何,這三句話是值得我們想一想的。
《曾卓詩論》釋三句話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一與一千”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