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曾卓>曾卓詩論>蕾

《曾卓詩論》

曾卓作品

  鄒荻帆

  一gu蘊藏的愛

  一壇原封的酒

  一個未完成的理想

  一顆正待燃燒的心

  這首小詩是對花蕾的贊歌。這裏的花蕾又是年輕人的象征,因而,它也是對年輕人的贊歌。或者說,是通過花蕾去贊美了年輕人。

  一朵小小的含苞慾放的花蕾,每一個人都會感到它是美麗的。然而,對一般人來說,也不過就是感到它美麗而已。而詩人從這裏卻看出了,不,感覺到了更多的東西。他完全沒有直接去描寫花蕾,而是通過感覺,用不同的、似乎完全聯不上去的比喻去形容它。然而,仔細回味一下,這些比喻又是貼切的。這每一個句子都是一個比喻,它們可以獨立存在。然而,它們又是有層次的,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這首小詩沒有直接表現花蕾的形象,卻豐滿地表達了花蕾的神情和精神內涵。

  這每一句比喻,也都可以看作是對年輕人的形容,合起來,也就是年輕人的形象:熱愛生活,以喜悅和樂觀的心情面向生活,當他們成長起來,就像打開原封的酒會香氣四溢那樣,他們的熱力將閃射出來,他們將向理想奔去,他們純真的心將爲理想燃燒……

  這首小詩是四十多年前寫的。詩人當時也還年輕。也可以將這首小詩當作是他自己的寫照,雖然他可能完全沒有想到這一點。因爲,正是出于他對生活的愛和理想的追求,才有可能使他在一朵小小的花蕾上有了這樣豐富的感覺,或者說,他在對一朵小小的花蕾的贊美中,寄托了他的情懷。使詩中活躍著一種青春的樂觀和活力。

  詩人的詩情,總只能是出于對客觀現實的主觀感受。然而,又必需是現實生活中的某一形象或某一情景能觸動詩人內心的一些蘊藏著的感情,沒有這一溝通,這一吻合點,也就不可能有詩。詩人的感情由于對象的觸動而活躍了起來。他的感受深入到對象中去,對象又融入到他的感受中來。他的感受由于對象而豐滿,而升華;對象由于他的感受而有了深刻的內涵和神采。詩的生命就産生于這種主觀與客觀的交融和統一中。一切藝術的生命也都産生于這種主觀與客觀的交融和統一中。這首小詩就是一個例子。

《曾卓詩論》蕾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航海”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曾卓詩論》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