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曾卓>曾卓詩論>一個深夜的記憶

《曾卓詩論》一個深夜的記憶

曾卓作品

  月光流進門檻我以爲是陽光開門,還是深夜不久,有風從北邊來仿佛吹動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聽見了黎明的音響河岸被山影壓著有星流過曠野去我感覺到,萬物還在沈睡只有我是最初醒來的人

  人們談論魯藜的詩,一般都沒有提到這一首。而我對它卻很有偏愛。

  這首詩寫于抗戰時期的延安,描寫的是詩人在一個深夜醒來時所看到的情景。

  從門檻下流進的月光,詩人卻誤以爲是曙光。從夢中乍然醒來,是容易有這樣的錯覺的,李白就曾將chuang前的月光誤認爲是箱。他起來了,推開門看看,原來還是深夜。可以想見,他是習慣于黎明即起的。使他驚醒的是對黎明的期待。

  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著月光下的曠野:起伏的山巒,河岸邊的山巒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籠罩在沈靜中。劃破夜空的流星,被風吹響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襯了夜的沈靜,又使夜有了動態感,夜在行進,黎明即將到來。

  他獨自面對大地,他感到自己是最初醒來的人。這裏用了“感覺到”這個詞,就使這句詩有了更深一層的含意:詩人是對于時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這裏的詩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僅是指他自己。

  我歡喜這首小詩的甯靜而又深沈的意境,這在一般新詩中是少有的。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經受過戰鬥洗禮的詩人的純淨、樂觀的心。

《曾卓詩論》一個深夜的記憶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蕾”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曾卓詩論》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