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曾卓>曾卓詩論>黎明的呼喚第2小節

《曾卓詩論》黎明的呼喚

第2小節
曾卓作品

  [續曾卓詩論黎明的呼喚上一小節]的真摯的程度;看它在形式上達到了怎樣完美的地步。這一切的要求當然是藝術上的要求,但又不僅是藝術上的要求。通過藝術手段達到思想上、政治上的效果,也就是達到藝術本身所要求的效果:真正地感染人,深入到人的內心,使人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受到靈魂的洗禮——在詩中(在一切藝術中),要達到內容的深度和起到真正思想感情的影響,是必須通過美學上的探求和鬥爭的。

  從這樣的要求看,我們可以說,這裏面的許多好詩,是能夠感染人、鼓舞人、打動人的內心的。它們不僅在當時起到了作用,就是在今天,我們讀起來還是深受感動,還能夠激發我們追求的精神。但對有一部分詩就不能這樣說了。作者的情緒還沒有很好地融合在要表達的內容當中;或者說,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多少還只是出于理智上的肯定,還沒有更強烈地通過自己內心熔爐的鍛煉。而有的詩,在藝術表達上有些粗糙,只是直白的意念的表達。——這樣的詩,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可以起到一定的影響的。但在事過境遷以後,就顯得蒼白無力了。

  但這種情況,又豈只出現在這本詩選中?任何時期都有好的詩和不那麼好的詩,我們又何必苛求于那個鬥爭緊迫的年代?我提出這一點,是聯想到今天的某些青年人研究新詩的曆史時,過多地注意了那些在感情上不太健康、在藝術上有某種成就的詩,而輕視甚至抹煞了他們所謂的“政治詩”。我們可以指出他們的偏頗。但如何在與人民結合、與現實結合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詩的素質,應該還是我們的詩的課題。

  我想轉引編者在後記中所說的一段話:“從這些詩篇可以看到,當時的詩歌創作在表現形式上是不拘一格,多種多樣的。即使是屬于一個流派,也往往各有個xing。詩人們從自己的生活出發,用自己所喜愛和熟悉的獨特的風格,去表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這種思想感情,是和當時人民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的。應當寫什麼,不應當寫什麼,這樣寫才算正統,那樣寫即成異端,這只能成爲枷鎖,不利于新詩的發展。”這分析和論斷,是很有參考意義的。詩只能在詩人對現實的感受中自然地孕育,旁人不能強迫,自己也不能勉強。讓詩人寫他願意寫的東西,采用他覺得與他要表達的內容相適應的形式。我們只是希望:詩人應該提高自己,提高到時代所要求的高度。

  感謝編者所付出的辛勞。當時的出版情況是那樣,時間又過去了三十多年,而且又經過了一場浩劫,能夠編選出這樣一本有意義的選集是很不容易的。編者說:“一定還有相當數量的在當時有影響的詩人的作品沒有能收錄。”實際情況恐怕也確是如此。公劉同志在序言中提到了我的名字,我談不上是“當時有影響的詩人”,而且那一時期我的主要精力是放在編輯一個報紙的副刊上,寫詩很少。但另外還有一些詩人和有一些好的詩,是應該在這一時期的詩選集中占一席地位的,希望以後再版時加以增補。

  這本選集中的許多作者的名字,是我所熟悉的。在這一本選集中,留下了他們戰鬥的腳印。而在他們所渴望的、爲之戰鬥的黎明到來以後,其中頗有不少人卻有過辛酸的經曆。好在除少數死者以外,今天他們又都越過了幽谷,在陽光的照耀下了。有一些人還活躍在今天的詩壇上,繼續戰鬥著。有一些人已從詩壇上消失,但也還在別的崗位上繼續戰鬥。讓我們在這裏表示懷念和祝福吧!

……

《曾卓詩論》黎明的呼喚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對兩位亡友的紀念”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曾卓詩論》對兩位亡友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