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黃仁宇>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總結

《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總結

黃仁宇作品

  本書敘述至此,可以概括地說,14世紀以來,世界史中的大變動多數與資本主義有關。雖說資本主義不是引起戰爭、造成新舊guo家分離並合的總原因,但是它牽涉廣泛,在各種大規模事件中總有直接與間接的介入。

  資本主義雖說是一種經濟ti系,但它亦與政治不可劃分。因爲統治大衆的方法,基本上不出三途:一、是精神上和道德上的激勵,以宗教或dang義主持之;二、是警察權逼迫就範,以軍事力量和法庭爲後盾;三、是在法製上依循各人私利觀,使公私利害凝合爲一,各人在爭取本身名利時,即在無形中增強了guo家社會的組織與結構。固然這些條件全待客觀環境而展開,同時任何政ti也希望折衷混合,並用三者之長。可是資本主義無可否認的是將最後一種方案作最高度和最有效的發揮。從簡單的定義到複雜的內涵

  基于上述的原因,資本主義這個名目,在不同作家筆下會有不同解釋。一個曆史家所看到的資本主義,可能與一個經濟學家所看到的資本主義迥然不同。資本主義生理家與病理家的觀感比較,一定也有很大區別。本書爲曆史著作,也從資本主義的生理著眼,所以主張賦予這個名詞一個有限的定義,使大家都能接受。然後各人就個別的研究,去擴充這名詞的內涵(connota-tions)。

  從我們的立場來看,資本主義是一種純經濟ti製之功能。它使資本廣泛流通,經理人員量才適用,技術上的支持因素全盤支配。這三個條件說來簡單,可是一個guo家要讓其充分發揮,勢必將社會低層結構裏各種障礙打開,然後當中各種經濟因素才能公平而自由的交換。不少guo家即因此一著,已發生內戰。例如美guo以奴工種植棉花,與自由的勞工競爭,終待南北戰爭而解決。而且當社會下層各因素概能公平而自由交換時,其上端也要有憑公判斷的能力,于是教會的幹涉和警察權的使用才可以逐漸減輕。這樣一來,這個guo家的政ti必須又有顯著的變化。再則將勞動力和生産工具以及資本,都按它們的交換價值,化爲美金、英鎊、日圓等單位,這些單位在分舍離合之間,更必增加社會的流動xing,提高科技使用程度,産生一個多元社會(pluralsociety)。一方面固然使觸及的guo家生活程度增高(見第一章注[18]),一方面也使私人資本在政治生活中産生特殊吸引力,占特殊比重。因之大至guo際沖突,小至一個特殊城市之社會問題,都可以在各種條件之下歸咎于私人資本主義。

  總之資本主義社會與歐洲的封建社會和中guo的舊社會比較,已經産生了一個“動”的款式,與昔日主靜的姿態不同,因此資本主義幾乎與“現代”同質而異名,所以可以互相交換(第一章)。可是實際上資本主義所供給者通常只是動之沖量(momentum),而不是動的成果。譬如馬克思提及“資本的原始積累”時,指出其通常使用暴力、征服、奴役等等方式,已經本書證實(見第一章注[20],第三章注[49]、[50],第四章注[77])。可是那些人類的劣行早已存在,資本主義之興起,打破guo際間力量之均衡,于是初期資本主義的guo家利用其優勢力量,使上述劣行更爲彰著。但並不是因爲有資本主義,才産生使用暴力從事征服與奴役。同時,在20世紀末期,資本主義能否繼續存在,尚有賴它能製止上述劣行(近年西方各guo對南非之製裁可爲例證)。因英guo而功用顯然

  資本主義之爲一種經濟ti製之功能,不由先覺者設計産生,而系在技術上積累經驗形成。當初威尼斯人避難于海島,兼魚鹽之利,並未有創造獨特行政系統之企圖。又,要經過好幾個世紀,值教皇與神聖羅馬帝guo爭權,意大利半島四分五裂,威尼斯才乘機在各自由城市之前,獲得獨特地位。于是她從實驗之中造成單純有效的商業系統。從華立羅事件的反應來看,14世紀的威城雖有成熟獨特的政治組織,但並未産生相應的意識形態。所以華立羅始終以一般的叛guo罪受刑,威城記錄之中也缺乏額外的渲染,毫無類似莎士比亞鋪張布魯特斯(brutus)刺凱撒大帝時之慷慨陳辭,涉及保衛自由傳統公民權利等語。如果當時人自覺的有類似的觀念,何以威尼斯保持記錄與檔案之完整,當中又一字不提。

  以今日眼光來看,威城的組織包容私人財産的這一因素,比同時其他guo家和類似組織來得現代化。可是這長chu並未爲時人稱頌。例如與路德同時的加斯帕羅·康大黎尼(gasparocontarini,康大黎尼爲威尼斯世家,曾有8人任統領,詳第一章)曾著有論文,宣揚威尼斯的組織長期保持集ti的安全,已接近至善的標准,因爲她已如亞裏士多德所提示,將“君主製”、“多數”及“少數”三種原則平衡采用,互相融合。可是文中並未涉及私人財富的重要;作者沒有和哈靈頓一樣(詳第五章)說政局之安定在乎擁有財産者同時控製政權。康大黎尼將一般勞工擯斥于政權之外,因在他看來,此爲舉世公認的原則,並非威城獨創。

  當資本主義在荷蘭獨立期間出現時,一般人士也不可能想象他們是在創試一種新ti製。新guo家的攝政階級(詳第三章),還只以爲他們自己不過堅持中世紀以來各城市的自由特權。然而特權由封建諸侯頒給,用意在讓紳商支配本身業務。經過獨立戰爭,各公guoguo的貴族既已被時代淘汰,中産階級的市民成爲新ti製之主人翁,他們由堅持特權而執行特權而更光大其特權,要不是展開資本主義,還在做什麼?只是這種傾向也沒有被時人看穿,否則宗教上的領袖和學術界的領袖不會對新ti製之實行提出問難。

  資本主義被視爲一種具有形象的組織,似在英guo內戰之後。當日既有霍布斯及哈靈頓之著作問世,而且至此荷蘭之成就使英guo自愧不如,而急起直追,雖說此時仍沒有資本主義這種名目,英格蘭有心仿效的乃是一種經濟組織和一種政治運動,則資本主義之ti製必已具備其輪廓,從組織銀行、發行公債、籌備保險、增強法治,種種因素已開始互相銜接,于是經過光榮革命終在英guo成爲一種ti系,既具實質,也有思想線索(思想線索[line of thought]和下文所說意識形態[ideology]不同)。孫文說:“主義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和一種力量。”資本主義至此成爲一種主義,無可置疑。

  爲什麼以前的書刊都沒有這樣的確定?因爲資本主義這一名詞在19世紀中葉才出現(詳第一章),去英guo資本主義之發動成長已有150年的距離。而且這名詞一提出,即被法guo社會主義者引用,作爲一種……

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總結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總結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