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中國大曆史兵馬俑的幕後上一小節]于敵。秦始皇登極之後,好幾次天災流行,而秦軍也趁機發展。公元前244年曾有饑謹,次年蝗蟲爲患于中西部。公元前235年旱災,公元前230年及228年饑荒又見于紀錄。然則始皇的戰功也算顯赫,統一之前10年內,敵對的6個
王中有5個成爲戰俘,另一個投降。所有
都全被占領,最後秦軍入燕以威脅齊
北方的側翼。這一場戰役結束,秦王才自稱皇帝。
統一之後又采取各種鞏固步驟。六邊界既廢,全
劃爲36郡。所有六
王室和貴族全部被廢,每一個郡有守(等于省長)、尉(等于防區司令〕和監(等于監察專員)各一。中
的文字在戰
時代已有分歧的趨勢,自此以篆爲標准。度量衡的單位也標准化,車軸的長度也隨著劃一。全
有聲望的家室12萬戶,一律遷居于
都附近,以防止地方力量再起。除了秦軍所用的兵器外,其他一律沒收銷毀,鑄成12尊龐大的金人,放置在皇宮之前,以貫徹皇帝的決心,從此中土將永遠不見兵革。
公元前213年秦皇下令焚毀若幹書籍。有一位文學之臣建議仍須尊重傳統的政治,始皇將建議交臣下商討時,法家丞相李斯提出反駁,要是臣下以古論今,只有陷家于不利。他更主張凡私人教學一律禁上,以杜絕“誹謗”。由于這次的檢討才下焚書令,同時也诏令凡在日常語言之中引證古典,或是以古代成例評議刻下的時事,都判死刑。所焚毀的書籍包括秦以外之曆史、古典作品和諸子百家的哲學,只有秦廷所載和醫葯、占蔔、農桑等書籍不在焚燒之列。
翌年又有所謂“坑儒”之事。秦始皇在一般文學之臣以外,也收養了許多占星學家和煉丹的術士,在當日眼光看來,這類人物也算是半吊子的科學家。當中有兩人由始皇聘任尋求長生葯物,他們沒有覓到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始皇情躁急,不符合長壽的條件。始皇大怒之下令衛士在都城裏挨戶搜索。上述兩個人物迄未尋獲,可是被捕者有460人,他們或是與這兩人有交往,或是在賣弄相似的方術。最後這400多人全被活埋。
傳統的中曆史家一向在褒貶品評人物。在臨到秦始皇頭上時則覺得題材之大,牽涉之多,不容易隨便
置。他的殘酷無道達到離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譴責?可是他統一中
的工作,用這樣長遠的眼光設計.又用這樣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一個思想周密的讀者可能因秦始皇和他的隨從的野蠻行徑而感到困惱,可是在另一段文字裏,又爲他不斷地努力企圖實現他超過匹夫匹婦所敢于想像的計謀,甚至冒著無限的危險,不折不撓地執行而感動。
曆史記載中的始皇,顯示他虛榮心重,有時尚且行止古怪。在當日一般情形之下,所述迷信的趨向很可能是事實。史書中提及他有一次因風受阻而不能渡湘,歸罪湘君女神作祟,于是遣發3000囚徒,去砍伐山上的樹木以資報複,可見得他在和超自然的力量作對,而不是震惑于超自然的力量。他以黑
代表帝
之
彩也是超時代的獨創。從他所樹碑文看來,他除了重視域內長久的和平之外,也極端注重
道德,認爲與全民的休戚有關。他有20多個兒子和至少10個女兒。史籍上除了提及他多夫的母
之外,對他一生有關的女子只字未提。始皇帝遊曆極爲廣泛,他不僅履足于市塵,而且遍曆名山大川,他曾在夜間微服巡行
都之內。雖說始皇愛征伐,他卻從未統帥三軍。此外他是一個不畏疲勞的工作者,他預定每天必須過目的竹簡,以重量作進度,不到目標不得休息。在有關
家大計的場合他總先咨詢下屬,可是最後的決策,始終出于他本身。可能最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鐵腕統治全
12年的時間,從未發生重大的事變。這是一個泱泱大
,前後遭兵燹幾十載,而且追溯到以往的震蕩局面,尚可以包括幾百年。
他遺留下的位置,沒有人能接替。他剛一去世,丞相宦官和皇子以謀和政變彼此殘害。一年之內,全
各郡裏揭竿而起的叛變不知凡幾。又3年後秦亡,始皇帝的
人和重要的隨從也全部喪生。
1974年的考古成果無從斷定秦始皇的出身系合法還是私生,也不能用來爭辯他是好人或壞人。迄今所出土的還不過是他埋葬之外圍的一部分,但其結果業已確定其規模之大,設計之宏偉,足以眩人眼目。
發掘的場所共爲3英畝。據估計有7000個陶塑的兵士用實用的兵器與戰車和陶塑的馬匹防衛始皇的陵寢。全部結構一方面表現設計之大氣魄,一方面也表現著細微之的精到認真。所塑士兵好像是根據活人爲模型仿製,沒有兩個一模一樣。他們臉上的表情更是千百個各具特
。他們的頭發好像根據同一的規定修剃,可是梳時之線型,須髭之剪飾.發髻之纏束仍有無限的變化,他們所穿戴的甲胄塑成時顯示是由金屬板片以皮條穿綴而成。所著之靴底上有鐵釘。兵士所用之甲,騎兵與步兵不同。顯而易見的騎兵不用防肩,以保持馬上之運轉自如。軍官所用之盔也比一般士兵用的精細,其鐵工較雅致,甲片較小,而用裝飾
的設計構成。所有塑像的姿勢也按戰鬥的需要而定:有些嚴肅地立正,有的下跪在
強弩,有的在挽戰車,有的在准備肉搏。總之,全部正好是秦步兵一師,側翼有戰車及騎兵掩護,准備隨時與敵軍一決雌雄。目前出土的資料已夠令人贊歎,但是專家預斷更多的陶製士兵、馬匹和戰車可能在這師的南端。更足以令人歎爲觀止的則是始皇葬身之
的另三邊也可能有同式的整師兵馬,如此則現在所出土的只不過是全數的1/4。
據曆史家司馬遷說,始皇的陵寢,經營了36年,役用工匠70萬人。在地下的建築,還有宮庭的模型,全的山川則用流沙
銀複製。緊要之
以機械的強弩保護,以防製盜墓者,不少匠役,因爲熟悉內情過多,而被活埋于陵寢之內。
這些傳說可能永遠無法證實。可是僅以現今的資料,參觀者也可以憑他們所見,在曆史上作一肯切的斷定。如果秦始皇完全相信超自然的力量,那麼他爲何不以大規模的人像代替數目衆多的兵俑?爲何不用超人的神像,每座幾丈高,有如今日猶俯視阿斯旺壩(aswan darm)的努比亞(nubian)大神像?或者製造出來三頭六臂,有如印度教的傳統?實際上陶塑兵俑大可以成批用翻砂的模式依樣製成,有如大流士之聽政所(darius’hall of audience)前的浮雕像,甚至如康士坦丁大帝凱旋門(arch of constantine)上個個千篇一律、生氣全無的人像群。
如果觀察者稍用想像力,即可以閉目看出在製造這些陶塑兵俑時,哲學家、藝術家、匠人曾與成批的占蔔者以及數以百千計的軍官在集思廣益,摩肩抵掌的研磋情景。這地下人像的工程,自設計至施行不可能沒有全面交換意見,然後在技術上不斷協商所能僥幸而成。從這方面講,陶製兵湧可以視作一種曆史文件,它證實了曆史書裏所說戰時全面動員的事迹,它也指出當日百家爭鳴之所述非虛。它也表明中
2200年的曆史,確有垂直的莖幹存在,很多帶有中
格的特征在當日即已出現。這種系統在上端必有設想而成的成分在內,而介于合理化及非理
之間。
雖說我們不能崇信法家學說,認爲個人必須受團的強迫去爲善去惡,但這一大群以窯火烤成的雕像群卻證明了一個公衆的目的,可由
家的意志創成。馬基雅弗利所提倡的普遍的利己主義(universal egoism)不能因其爲惡即否定它之存在。威利(詳第二章)以“現實主義者”的名目概括所有的法家自有其深意。
可是觀光者看到這大批窯火烤成的像群也可能發生懷疑:既有如此的聰明才智、龐大的眼光和組織能力、詳盡的企劃工作,何以中不能徹底利用這些長
作科技的大突破,有如文藝複興之于西歐?這些藝術與技巧之所以不能持續,可以用缺乏社會的推動力來解釋。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需要教廷雇用,才能發展他的天才。魯本斯(rubens)靠替各
王畫畫像而生活優裕。秦
的無名藝術家不幸之
在于他們的作品是集
完成的,只能貢獻于一個君主之前,而他自己的肖像尚且把他的上
畫如鷹嘴,而他的紀念館竟是埋在地下之陵寢。然而這批無名藝術家的遭遇,到底不是全部不幸。他們的作品,並未全部喪于塵埃,約2200年之後,他們的傑作出土,也有人將之修刷整理,使之重見天日,表現一個曆史上重要轉變之際的感覺和現實。
《中國大曆史》兵馬俑的幕後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一帝國:樹立楷模”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