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丈夫,都屬于被文革耽誤的一代。
我大概是我們這一代人中最不幸的了,文革開始的時候剛剛上小學五年級,趕上“停課鬧革命”,一崐停就是三年,等到老三屆下放了,我們才進中學,書還沒在手中捂熱,就糊裏糊塗地初中畢業,上山下鄉崐了。
我丈夫比我幸運,他多念了四年中學。這使他在數理化等等方面比我強一大截,考上了華中工學院的崐數學系。不過,他也有不幸的地方。他三十一歲的時候,才有機會上大學,更不幸的是,四十一歲才開始崐讀博士研究生,四十六歲的時候,才有可能讀完。將近五十歲的時候,才能夠開始他所熱愛的工作。比起崐那些三十幾歲就名揚四海的美教授來,他的確是不幸。他把他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都耗在學習上了,他崐老是在補課,老是在追趕別人。上大學的時候,他要補上中學高中的課程,趕上比他小十歲的應屆畢業生;崐念博士的時候,他要補上英語和俄語,趕上比他小二十歲的小青年。新到美
的中
留學生,個個年輕得崐象他的侄兒侄女,看著他日益花白的頭發,我們常常感慨萬千。
你說他不幸嗎?他實在還是這一代人中的僥幸者。
這一代人高舉過造反的大旗,熱血沸騰地沖殺在血雨腥風中,有多少人莫名其妙地斷送了年輕的生命;崐這一代人,不得不上山下鄉,在西北高原黃河之濱冷漠的淒風苦雨中掙紮;這一代人,回城之後,結婚生崐子,一家三代人,擠在不到十幾個平方的小屋裏,上要照顧老人,下要照顧孩子,從來就沒有享受到真正崐的夫妻生活,兩人世界。
是啊,我們爲我們趕上這樣的時代而遺憾,可我們也爲我們是這一代人而自豪。想想看,世界上有哪崐一代人象我們這樣,經曆過這麼多的思想創傷?又有哪一代人能夠象我們這樣,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棄,崐勇敢地從精神的廢墟中站起來,迎接新的挑戰?我們應該爲我們是這一代人而驕傲,因爲我們值得驕傲。
從小,我丈夫就有一個夢想,夢想長大了當博士,在科學的領域裏自由自在地遨遊。可是,歲月蹉跎,崐日月如梭,轉眼就是四十了,幾經艱難和曲折,他才踏進博士研究院的殿堂。也許有人說他太傻,放著崐內舒適的生活環境和人人羨慕的工作不做,跑到
外去窮折騰,爲了一頂空空的博士帽,值得嗎?
他卻認爲很值得,他不安份于沒有目標,無所事事的生活,他以爲,一個能夠激勵自己不斷地爲實現崐新的目標而奮鬥的人,才是一個充實的人。年紀大了,記憶力、反應的速度都不如年輕人了,他就“笨鳥崐先飛”,上課之前先預習,下課之後再複習,教授布置的作業,他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地做,有些可做可不崐做的的作業,他也一定要把它做完。考試之前,更是翻遍所有的有關的參考書,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地消化,崐再難再奇怪的題目,也要追究出個所以然來。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當他讀完碩士學位的時候,其崐優異成績令那些洋教授們驚訝,許多中同學都說:“爲我們中
人掙了光。”
這樣學習,當然要花去他的許多時間,耗費他的許多精力。兒子說他:“pitydady”,他崐不僅說他爹可憐,還跟內的表
寫信,誇張地說:“爸爸一個暑假都在學習,一句話都沒有跟我說過。”崐嚇得他的爺爺叔叔趕快寫信來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他是我們家的“白鳍豚”,重點保護對象。我和兒子都全力支持他,不讓他爲家務事分心。我盡快地崐熟悉環境,學習一切居住在美所必須的東西,學會開車以後,只要是能夠自己
理的事都自己
理,決崐不牽扯他的精力。不過,我們還是留下晚飯後洗碗的“美差”給他,讓他有機會松馳一下緊張的神經。
當然,有時候也有例外。我沒耐心,遇到兒子不聽話,就火了,對著他大吼大叫,兒子也不是軟柿子,崐他也對著我大吼大叫,于是我們先把他爹的書房門關起來,然後母子倆再比賽,看誰的腳跺得響,看誰吼崐出的聲音大,可想而知,最後都是我獲勝,要不然,兒子也就不成其爲兒子了。
《陪讀散記》被耽誤一代的僥幸者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夫妻關系的變數”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