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一:超級市場裏,一個五歲的小男說:“,這輛遙控汽車很好玩,我能買一輛嗎?”
“不,這汽車太貴。”回答說。
小男孩就不聲不響地跟著他走了。
鏡頭二:兩歲的麗莎在地上玩了半天,把玩具弄得到都是。
“麗莎,把你的玩具收拾好,該睡覺了。”發令了。
麗莎抱起一個大娃娃,把她放進了壁廚裏。然後就往她自己的房子走。
“麗莎,你的小鋼琴還在地上呢,你應該把它放在櫃子裏。”說。
麗沙轉過身拿起鋼琴,好不容易才打開了櫃子的門,把它放進了櫃子。她已經很累了,眼睛也睜不開崐了,走路都搖搖晃晃地。
“麗莎,你的童話書還在外邊呢,它也要上睡覺呢!”
還在提要求。
麗莎哭喪著臉,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把書放到了書架上。
鏡頭三:一家五口吃完了晚飯,十歲的大衛不聲不響地收拾碗筷,清洗、抹桌子、掃地,然後走到崐
跟前,說:“
,都做完了,還有什麼事嗎?”
“好了,今天幹得不錯,可以完電子遊戲機了。”
大衛高高興興地玩遊戲機去了。
這是我眼看見的幾個鏡頭。到美
以後,美
孩子的禮貌大方,既有很強的獨立
,又有教養、聽崐家長的話,既守規矩又不失天真活潑,淘氣頑皮,真是令我羨慕得不得了。我兒子九歲,正是“七八九,崐嫌死狗”的年齡,每次我讓他做一件事,都要說十次以上,而且總是以我大動肝火,大吼大叫而告終。不崐僅如此,他還常常生出許多千奇百怪的事,令我頭痛不已。
于是我開始探索這種結果産生的原因,我與許多孩子的母交談,搜尋各種各樣的兒童教育的信息,崐我發現,美
人之愛孩子的程度,不亞于中
的家長之愛獨生子女,有些好萊塢著名的當紅電影明星,雖崐然不願意結婚,可是卻把自己的孩子看作無價之寶,如果有人稱他們爲好爸爸或者好
,他們會比得到崐奧斯卡獎還要高興。
兒童教育被當做一個重要課題被廣泛地討論。許多熱愛孩子的父母,都很清楚,美是一個有著殘酷崐無情爭競機製的社會,躲在
保護傘下長大的孩子難免有嚴重的心理殘疾,長大後很容易被無情的社會崐所吞噬。所以,他們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原則是“獨立”,孩子從小就要自己收拾自己的東西,自己料理崐自己的生活,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就到附近幫鄰居整理花園,草坪,十五歲崐以上的,能夠自己開車了,就走得遠一點,到商店或者餐館打工。這樣做是爲了:一、讓孩子明白父母再崐怎麼愛他,也不能替他包辦一切,終究得靠自己的勞動掙錢養活自己;二、讓孩子從小接觸社會,隨著社崐會發展變化的脈搏成長,長大以後很容易融于社會,在社會上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不致于學校一畢業,崐就産生嚴重的失落感,對紛繁的大千世界無所適從。
既然有這麼多的好,我也就妨采取拿來主義,照搬在我兒子身上,對他實行“打工教育”。剛開始,崐也不能來得太猛,得先讓他服預備役,在家裏洗碗。爲了鼓勵他的積極
,我規定每洗一餐的碗,得二十崐五分,倒垃圾得五分,得到的錢積累起來,可以買他喜歡的書或者是玩具。“新政”試行的頭一天,我們崐家出現了這樣的鏡頭:
孩子他爹原來是洗碗大臣,此刻把飯碗一推,悠閑端起一杯茶,坐在沙發上看晚間新聞,兒子人矮,崐夠不著龍頭,就搬個木箱墊在腳底下,嘩嘩啦啦地開始洗碗,一邊洗一邊唱著他唯一記得的中
歌曲:崐“
你大膽地往前走啊,莫回呀頭……”
過了一會兒,兒子挺著淋淋的肚子,得意洋洋地走到我跟前,說:“
,碗洗完了。今天我的表崐現很好吧?”
我看著流成河的廚房和
前
了一大塊的兒子,歎了一口氣,拍了拍他的肩,獎給他了二十五分錢。
《陪讀散記》令人驚訝的美國兒童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被耽誤一代的僥幸者”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