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陳世旭>將軍鎮>第1章 小 丁

《將軍鎮》第1章 小 丁

陳世旭作品

  

  臺階表面的shui泥已經破裂,露出底下的磚頭。磚縫間結滿了青苔。小丁顧不得許多,一屁gu在上面坐下來。他身後是一幢舊平屋。黑瓦屋頂上長了草、窗子碎了好幾塊玻璃,門上的鐵皮鏽爛了。這是副鎮長老楊的家。

  小丁是打聽了一上午才找到這裏的。原本就打不起精神,現在更是累了。

  已經過了中午下班的時間。附近陸陸續續有下學的伢子、下工的大人在回家。自行車鈴聲、開門聲、人們的大呼小叫,一片亂響,很興奮。鎮子上一眼就可以看出兩類人:一類是鎮上的合法居民,拿“guo營”工資,在“guo營”打米打油(小鎮人把公家的單位如機關、工廠、商店等一津稱爲“guo營”)。這類人走路說話,眼角眉梢到chu是城裏人的驕傲。另一類是鎮外吃農業糧的人。他們到鎮上來趕集、做小工或走qin,多少都有些畏縮、委瑣、或者眼紅甚至憎恨的神情。小丁在他們中間是一種很尴尬的角se。他的來曆,他的作派,讓大家都認他作城裏人。但他吃的是鄉下飯,做的是鄉下事。他像城裏人一樣看不起鄉下人(這真是“再教育”的失敗),又像鄉下人一樣仇視城裏人(這似乎又是“再教育”的成功)。這使得他在看待小鎮和小鎮人的時候,常常懷了一種揶揄的心情。比方他在日記中這樣描繪小鎮:

  鎮子上有兩條至十字狀交叉的大街。這兩條街寬得足以(在乍“只能”)馳過一輛吉普車,加起來足有(在乍“只有”)六百公尺長。零零落落地嵌著青石子氣的路面(青

  石板據傳是明代官道的遺迹),以及從兩邊的門頭上沖出來的、油漆斑剝的小吊樓,都在向人們炫耀著自己的長壽。

  一條小河環繞著這美麗(?)的鄉鎮。它所以叫作河,是因爲它具備河的一般特點:有從地面四支的河chuang,還有shui。這些在河chuang中間彎彎曲曲地流淌的河shui,足以(應作“只能”)浸過你的腳背。這條河,給小鎮的人們帶來了無窮的好chu(?!)。比如,把垃圾倒在這裏,那是再方便不過的了。美中不足的是,如果每年春末夏初的山洪,沒有咆哮著把這些垃圾沖幹淨的話,那麼,一到幹燥的刮風天氣,垃圾就飛揚起來,同從路面上卷起來的塵土一起,在小鎮的天空上,快活地旋著,然後紛紛揚揚地又落回到各家各戶的門前,院內。

  這反諷顯示出來的心理的扭曲是再明顯不過的了。

  此刻的小丁盡力不去看小鎮的“美麗”河山,不去聽周圍的“guo營”喧囂,眼睛呆呆地盯著面前的一大片泥濘和shui已。一群受了驚嚇的鴨子“嘎嘎”竄過,在shui達上濺起霧似的shui花。一只因爲愛情而瘋狂的公ji豎著血紅的冠,堅挺地伸展了一邊翅膀追著母ji發騒。附近的一個牆角下,一頭老母豬懶睡著,極惬意地哼哼唧唧。三月天氣,很暖和,只是天yinyin的,不見太陽。這很像小丁的心思,悶悶的,但含了些希望。

  小丁剛剛做了場惡夢。

  省革命委員會成立之後,抓工業、抓農業,縣縣都開礦山,辦鋼鐵廠、化肥廠、磚瓦廠、shui泥廠;公社學習大寨好榜樣,大搞八字頭上一口塘。普天之下很快就是欣欣向榮的太平盛世景象。

  盛世修史,原是曆朝曆代的通例。省革委主任于是下令:槍杆子、筆杆子,奪取政權靠這兩杆子,鞏固政權也要靠這兩杆子。要廣泛深入地發動群衆,大張旗鼓大歌大頌新生紅se政權。並且作了極具ti的部署,打“三大戰役”:出一部書;建一個館;拍一部片子。前一個戰役是後兩個戰役的基礎:先把“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成果用文字一篇一篇記錄下來,編成一部書。再根據這部書提供的材料,建一個展覽館,拍一部紀錄片。

  這部書怎樣撰寫編輯,首長也有明確具ti的指示:書名定爲《全省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偉大勝利成果三百例》,顧名思義就是在全省範圍的“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偉大勝利成果中選拔三百個例子,每例寫成一篇文章,簡稱三百例。二百九十九例不行,三百零一例也不行。減之一分太瘦,增之一分太肥。每篇限于一千五百字,長了是裹腳布,短了是衛生巾。每例選材要精,題目要新,意義要深。必須具備一個動人情節,樹立一個英模人物,造出一句閃光語言——也就是讓人過目不忘、刻骨銘心、朗朗上口,可以流傳的格言警句。

  號令既出,全省風雲雷動,上下爲之se變。各級各地層層發動,層層組織,層層推薦,層層篩選,全力以赴爭取候選資格,以進入省城參加最後會戰。一時間,幹部們相逢于道,不問“吃了沒有”,而問“上了沒有”,“上”就是上三百例。下級有事找領導,領導先問:是不是上三百例的事?是,就來彙報;不是,不要找我。領導衡量下級工作,只有一個標准,能不能上三百例。能,提拔重用;不能,累死也枉然。

  小鎮好在大搞八字頭上一口塘在全省帶了頭,題材上先就過了硬。

  根據這個農業省丘陵山地多的特點,省革委主任qin自確定了一個改天換地的戰略,概括起來是個順口溜:“八字頭上一口塘,周圍栽樹滿山崗,中間一條機耕道,新村建在山邊上。”就是在兩條山丘的上方攔壩築shui庫,shui庫下邊的田垅中間修機耕道。先前田成中間的村莊全部拆遷到山丘腳下去,建成像軍隊營房一樣整齊的新村。簡稱“大搞八字頭上一口塘”。

  進行了全省動員,社社隊隊都必須大搞八字頭上一口塘,不搞的按反革命論chu

  小鎮除了鎮子之外,就有一個先前叫“李八碗”後來改作“東方紅”的種蔬菜的農業大隊(小丁就在這裏cha隊),而且在平版上,沒有山丘,也就搞不成八字頭上一口塘。但鎮長還是不折不扣認真貫徹落實了上級的戰略部署。抓得早、抓得狠,真的給他抓出了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典型。

  這樣改天換地的事,做起來談何容易。面對天大的困難,鎮長硬是以泰山壓頂不彎腰、粉身碎骨何所懼的英雄氣概,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打開了缺口。

  新村建好之後,省革委主任qin自到小鎮來召開了全省的建新村現場會。

  這樣的英雄人物,這樣的光輝業績,進三百例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只是全縣革命幹部的隊伍中,苦于找不到幾支像樣的筆杆子。寫三百例,到底比不得平時寫報道或寫總結,拿了別家的報紙或上年的總結抄抄就可以交差的。寫三百例等于考狀元,是皇上開的殿試,哪裏是呵卵泡,開玩笑的事!

  當然,要找,不是一個沒有,但政治上都多少有些疤迹,讓他們進無産階級意識形態領域總覺得不放心。研究來研究去,軍人出身的縣革委主任沒有了耐xing,一拍桌子……

將軍鎮第1章 小 丁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1章 小 丁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