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廢名>莫須有先生傳>留客吃飯的事情第2小節

《莫須有先生傳》留客吃飯的事情

第2小節
廢名作品

  [續莫須有先生傳留客吃飯的事情上一小節],山倒好像使得自己沒有離群似的,shui的汩汩之音使人更行更遠更孤寂。因爲孤寂的原故,乃完全是感情用事,爲什麼這麼的清晨一個人走在雪路上呢?有誰知道我的偉大呢?世界明明是有知,何以大家都認爲無知呢?我不是做父qin我今天早晨不出來走路了,因爲我自己小孩子的原故我要買點東西過年。我不是做丈夫我今天早晨不出來走路了,因爲我ti貼妻的心情要買魚待客買黃豆做豆腐ru。她之爲人事不如願是不甘心的,無心之間要發脾氣的。那麼莫須有先生已經打定主意買黃豆了,只買五升,便是五升己有相當的重量,將怎麼拿回呢?他望見後面有一挑柴的來了,心爲之喜,他可以等一會兒,同挑柴人攀談攀談,他也一定是往土橋鋪賣柴的,回頭他可以托他把黃豆帶回來了。莫須有先生這樣想時,挑柴的——莫須有先生一見他覺得壓在他的肩膀上的分量太重了,大雪裏他額上完全是汗了。莫須有先生便在道旁做一首白話詩:

  我在路上看見額上流汗,

  我仿佛看見人生在哭。

  我看見人生在哭,

  我額上流汗。

  莫須有先生在人群之中,即如此刻清早遇見一個人,每每感得人生辛苦了,有時牛馬也辛苦了,但人生的語言是無用的,因爲不足以說辛苦,而辛苦足以代表人生的意義,即是苦,即是人與人的同情心了。莫須有先生沒有同挑柴人說話,因爲他沒有那樣卑鄙,忘記別人的辛苦,記得自己的私事,彼此算是路人走過去罷了。這時上橋鋪已經近在目前,走路人望見了目的地亦足以代表人生的意義,其事甚可喜,自己的跋涉明明有一個目的了,而且路上的寂寞只有同類可以安慰之了,故遠遠望見房屋就歡喜,見了面卻又每每是仇人,莫須有先生很覺好笑,他雖絲毫沒有仇人之意,但是事實,因爲他首先遇見的是八月間莫須有先生向他買白糖的人。土橋鋪只有此人開的鋪子最大,他是開鋪子,他是賣東西的,而他站在他的寬廣的鋪門口買東西,即是買柴。大清早是賣柴的時候,亦即是商人買東西的時候,他見了莫須有先生以莫須有先生的真名姓同莫須有先生打招呼:

  “你先生這麼早上街來了,請進來坐一坐。”

  莫須有先生瞥見他店裏有黃豆,就乘機進去買黃豆而已,至于那人爲什麼前倨而後恭,而且他今天何以認得莫須有先生,莫須有先生一概認爲是沒有價值的事了,他認爲商人都不及農人可取。莫須有先生也確是不念舊惡。他向他問黃豆的價錢,比平時當然要高好些,因爲黃豆是孔垅的土産,孔垅是敵區,運輸不易。但還不是一個壓迫xing的價目,因爲莫須有先生不久便忘記了。若鹽漲到五角一斤,則莫須有先生感得壓迫,故記得清清楚楚了。莫須有先生買了五斤鹽,也在此家店裏買的。你買五斤鹽,顯得你很闊氣,你買五升黃豆又顯得你不闊氣了,那麼你家只做半案豆腐。莫須有先生看得出商人面上的表情了。莫須有先生自己解釋道:

  “我家人口少,有半窠豆腐就夠了。”

  莫須有先生這一解釋時,自己覺得自己很可笑,自己在商人面前不能夠“人不知而不愠”了,怕人家說他家貧了。

  “先生從前在北京住得很久,現在到鄉下來,委屈委屈。”

  莫須有先生心想,他到土橋鋪一共不知有幾回,大約有五六回,第一回買白糖,最後一回是昨天從城裏轉頭,再加之進城去那天的經過,已是明明白白三回了,中間有兩三次來探聽敵人打遊擊的消息,從什麼時候起這位掌櫃的已經注意莫須有先生呢?說起莫須有先生,本來鄉人沒有不知道的,未見其人罷了,其人在門前經過,有識者俟其人經過之後便街談巷議了。商人印象最深,這位掌櫃的更有一塊銀洋的印象,他還記得是一塊“相洋”,即“袁世凱”,他貪了莫須有先生的便宜收進來了。“袁世凱”在這個商家裏,據說可以汗牛充棟了,而他收的莫須有先生的一塊,因莫須有先生之故,單獨地留一個印象了。他今天對于莫須有先生改變態度,簡直有點故意解釋前嫌。而莫須有先生看不出他說話的誠意,微微一笑置之。趕快數錢,付他五斤鹽五升黃豆的價值,以爲趕快走出他的門檻了。而其時來了一位和尚買東西,和尚買蠟燭。莫須有先生偷偷地看了一眼。蠟燭不是拿給莫須有先生看,而莫須有先生喜歡看這個東西,故莫須有先生之看是偷偷地看了一眼。然而莫須有先生自以爲非禮勿視。他看了這蠟燭一眼,他是怎樣的愛故鄉,愛guo,愛曆史,而且愛兒童生活呵!因爲他喜歡中guo的蠟燭,他喜歡除夕之夜高高地點起蠟燭,幾時把他小小的心靈引得非常之高,真是陶淵明說的,“即事如已高,何必升華嵩!”現在一切只待ji鳴了,而ji鳴就是紅日了,今夜是一張漆黑的紙,畫得人通宵不寐燈燭輝煌了。這和尚是五祖寺的和尚,他買的是一斤重的一枝,買了十枝。莫須有先生不問價目,他把一斤重的一枝買一枝。這一斤重一枝的紅蠟拿在手上可以書以偉大二字,一夜的時間無論如何燃燒不完,莫須有先生小時家中所燃的是十二兩一枝的罷了。莫須有先生要給他家兩個小孩以自己之爲小孩之喜悅,他無意中買得這一枝蠟燭了。他感激這鋪家不盡。他索xing把他所帶來的錢都在這鋪家用完好了,他叫他把黃豆與鹽的賬目劃開,因爲已經給了錢,另外再算賬,看一起買了多少東西,要付多少錢了。買的是瓜子,糕點,木耳,黃花,香蕈之類。瓜子一項是莫須有先生太太吩咐買的。惟香蕈一項最貴,因爲是江西福建來的,戰時交通阻滯。而付了香蕈價值之後莫須有先生忽然記得他忘了一件大事,即是還要買魚!而錢已不夠用了。于是又把香蕈退了不買。莫須有先生說這話時面紅耳赤:

  “我還要買魚,錢不夠,香蕈不買可以罷?”

  “可以,可以。”

  其人動作敏捷,態度從容,把莫須有先生買去的香蕈又收回來,又打了一下算盤,退錢給莫須有先生了。莫須有先生這時感得沒有錢便不能若無事然了,有時不能不在一個商人面前望洋向若而歎了,你看他是多麼的不暇計較若無事然呢?而且他連忙替你解決困難,因爲有一賣柴的賣了柴走進他家買鹽,他向賣柴的說道:

  “你替這位先生把東西帶去,——莫須有先生,他同你走一條路,他替你把東西帶去。”

  “我還要買魚。”

  莫須有先生連忙說。

  “我沒有工夫。”

  賣柴的連忙說。

  “不耽誤你,你先走,你只帶這個籃子,另外這裏有五升黃豆,帶到龍錫橋馮花子家,叫花子送到先生家去。”

  莫須有先生自己帶了一個籃子來,……

莫須有先生傳留客吃飯的事情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留客吃飯的事情第3小節上一小節